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学案5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5858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学案5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学案5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学案5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学案5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学案5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学案5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学案5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学案5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学案5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学案引语表达技巧赏析与情感把握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两大重点。对于表达技巧,我们在一轮复习中重在构建其知识体系。而在做题实践中,技巧判断不准、效果表述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绝不能轻易退缩,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动态运用,在“判断”与“效果”两大环节上多下功夫,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和鉴赏水平。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

2、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_答案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落”“下”分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江云叠叠遮鸳浦苏庠注江云叠叠遮鸳浦,江水无情流薄暮。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

3、渚花不解留人住,只作深愁无尽处。白沙烟树有无中,雁落沧洲何处所。注苏庠:宋代词人,终身未仕,隐居庐山,浪迹湖海。“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答:_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游边唐尚颜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 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4分)答:_自我反思1.在已构建的古诗表达技巧知识体系中,你认为哪一部分建得最牢固,哪一部分最薄弱?答:_2.在具体判断古诗的表达技巧时,你最擅长判断哪种(类)技巧?为什么?在答这类技巧赏析题过程中,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答

4、:_现场答案批语完善1.“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原词见“自学在前”第2题现场答案批语学生甲将表现手法判断为“虚实结合”是不对的。前一句为实写,正确;后一句写“梦”,好像有“虚”,但它的意思是“客梦”禁不住“篷背雨”的敲打而醒来,这是实写。而且,把“篷背雨”理解为“梦中之雨”更是置前后语境于不顾,是想当然的理解。答“衬托”手法也是错的。“衬托”是以次衬主,从这两句所写的景象看不出有明显的主次关系。从后面的解析文字看,该考生好像理解为“烘托”了。最后得分:0分。学生乙答“拟人”是错误的。“帆”张开(起)是描写帆的通常用语,未有拟人。把“背”理解为“

5、背负”,篷在“背负”着雨,把雨挡在了外面,似乎当“拟人”也能讲得通,但此处“背”非动词,而是名词,指船篷背部。该点是从写景角度作出判断的,也是不正确的。“帆初张”,肯定是“视”“动”,但“篷背雨”就不一定是“听”,因为“客梦”被“雨”惊醒,“梦”中无从听雨,醒来可见“雨”。至于把“梦不禁”理解为“静”,实在匪夷所思。作为动静结合的景象,皆是客观的、实在的景象,不是一实一虚的。最后得分:0分。学生丙该点判断得准确,先析景再说情的分析路子较规范;只是在说所要表达的“情”上不够准确,该“情”是羁旅思乡之情。“对比手法”判断对了,但没有进一步“分析”用什么与什么作对比,而且“手法”的“效果”与该两句及

6、全词的意境根本不一致。最后得分:2分。总批语该题是考查表达技巧的常规题型,答题要有“手法”“分析”“效果”三项内容。而从众多考生答案看,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判断不准。判断不准的根本原因是读不懂句意。该词为羁旅词,全词写途中所见之景。而所选两句的词意为:在江边苇风的吹拂下,别人归家的帆刚刚张开,而自己客居之梦受不住篷背雨的敲打而惊醒。这样一来,“别人”与“自己”两相对比,再加上“苇边风”“篷背雨”的景物描写,这种羁旅思乡之情更为浓重。不能准确完整地理解句意,只是任意肢解、曲解,怎能形成一个准确的判断?看来,准确判断表达技巧的使用,不只是建立在对各种技巧特征的准确理解之上,更要建立在对词句乃至全篇

7、意思的准确理解之上。满分答案对比和借景抒情。(1分)写江风吹拂,芦苇摇曳,恰见归帆初张,将返家乡,而自己却是迎风冒雨,扬帆远行。两相对比之下,更显自己羁旅之伤。(2分)写雨声淅沥,敲击船篷,惊扰了客梦,兼之眼前所见归帆与瑟瑟苇荻,更添感慨,表达了思乡之情。(2分)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4分)原诗见“自学在前”第3题现场答案批语学生甲该答案对尾联“虚写”及“联系全文看”的对比手法判断较准。其表达效果写得不错,只是在说“效果”上要点不全。最后得分:3分。学生乙该答案同学生甲的答案差不多,说“效果”要点不足。其原因在于对“全文”内容把握不全面。最后得分:3分。总批语赏析某句某联,这是近几年高

8、考常见题型。像该道赏析题,最大看点不只是在对手法的准确判断上,因为它还是容易看出的,更是在“表达效果”的赏析上,而“效果”是赏析题的一个主要内容。考生对该题的表达效果为什么说不全呢?主要原因是未注意“联系全文”。“全文”在这里一是指尾联的上文,即前三联:首联写战士的艰苦生活,颔联写气候环境的恶劣,颈联写战事的惨烈。把这三层内容与尾联内容一联系、一比较,“效果”不全都出来了吗?同时,“全文”也是指全诗的主旨情感。这一联在表达全诗的主旨情感上有何效果(作用)呢,想一想便能想出来。满分答案尾联虚写梦境,呈现出故乡春暖花开的温馨画面,这与前三联反映的边地生活的艰苦现状形成对比,反衬了边地环境的恶劣、战

9、争的残酷,突出了思乡(厌战)之情。(对比1分,对比的内容1分,效果2分)借题发挥突破题点一、如何准确判断表达技巧准确判断古诗的表达技巧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涉及古诗鉴赏的方方面面。当然,最基础的工作是构建一套有关它的知识网络体系。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读懂内容读懂,是鉴赏的前提,对于古诗鉴赏来说尤其如此,对于判断所用的技巧最为必要。判断不准,不是你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而是对所给语言材料未读懂,或未读准。“现场答案批语完善”中的第1题的三个现场答案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要做到读懂、读准,除要对全诗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外,最重要的是对所给材料的细读问题。这里,尤其要

10、找出写作对象(是景是物是人等)及其行为特征(景、物、人有怎样的具体表现),再把各部分内容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清晰、流动的生活图景。如木兰花江云叠叠遮鸳浦那两句,写作对象有:归帆、苇边风、客梦、雨。其行为特征是:归帆初张,苇边风吹着,客梦醒了,雨在下着。合起来就是:在苇边风的吹拂下,别人归家的帆已张开;而“我”在雨点敲打中醒来,而且还要冒雨前行;人归“我”行,风雨交加。读到这一层次,所用技巧便一目了然了。因此,对技巧的准确判断,说到底是“读”的功夫与能力。2.切准角度读懂了内容,我们还要善于对所给语言材料切准几个判断角度:(1)从写作对象判断技巧如果写作对象是景物,则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手法

11、;如果是事物,则要考虑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烘托映衬等手法;如果是人物,则要考虑写人的手法(如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手法);如果是兼而有之,则要从它们之间的关系上判断。(2)从关系判断技巧诗歌表面上看是词、句的组合,实质上是材料与材料间的组合。就所给语言材料讲,要善于抓住材料之间的关系(即景、物、情、事、人之间的关系)判断。如最常见的关系是景与情、物与志、别人与自己等,另有虚与实、正与反、主与次、动与静等关系。多从这些关系考虑,就能判断出好多常用技巧来。(3)从层次判断技巧所谓层次,就是所给语言材料的不同层级,如这一句、这一联、这一片、这一篇。语言层级单位不同,判断技巧便不同。如词、句、联的判

12、断,优先从修辞手法考虑;如是片(几联)、篇,则优先从表现手法考虑;若是两句(一联),判断不可只看一句,而要两句合成一个整体看。(4)从位置判断技巧就是从所给语言材料在篇中的位置上判断技巧。且这一技巧多为结构技巧,如放在开头,技巧多为铺垫,中间则多为过渡、照应,结尾多为直抒胸臆或以景结情。(5)从手法特征判断技巧凡是表达技巧,总有其表现特征。如借景抒情,表现语言中总少不了景物描写;想象虚写总有“想”“念”“忆”“梦”等词语;对比,总有两个相对的内容存在;视听结合,总是要有声音描写,等等。要善于抓住语言材料中手法所具有的语言特征去判断。3.审准题意表达技巧赏析题的题干总在规定着赏析的角度、技巧的数

13、量、答题的步骤,不少考生判断不准,问题有时也出在审题不准上。如要求你答修辞手法,你却答成了表现手法;要你答一个,你却答成了两个等。这一点在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中有详细讲解,此处不再赘述。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水仙子渡瓜洲注赵善庆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注瓜洲:长江岸边渡口。该曲前三句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_答案对偶。前三句鼎足而对,句式工切,势如贯珠,描绘了秋天的凄凉衰飒之景。比喻。“锦衣”比喻绿色的荷叶,“锦衣收”生动描绘了荷叶凋残蜷缩的形态。比拟。“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叶凋落、柳枝干枯的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行香子题罗浮葛长庚满洞苔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注罗浮:据传说,浮山原为蓬莱岛的一阜,唐尧时,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故称“罗浮”。葛长庚:南宋道士,能诗赋,长于书画,晚年隐居著述。苔钱:因苍苔形圆如钱,故名。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绘罗浮山的自然风光?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比喻。把形圆如钱的苍苔直接称为“苔钱”。想象。面对满洞风烟,词人想象是苔钱“买断风烟”,其实洞中的风烟并非人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