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6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讲)(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4919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6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讲)(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6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讲)(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6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讲)(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6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讲)(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6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讲)(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6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讲)(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6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讲)(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练测)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6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讲)(含解析)专题62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讲)命题规律(1)动量和动量守恒等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一般结合碰撞等实际过程考查;(2)综合运用动量和机械能的知识分析较复杂的运动过程;(3)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的考查;(4)氢原子光谱、能级的考查;(5)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反应的考查;(6)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的计算;(7)与动量守恒定律相结合的计算复习策略(1)深刻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注意动量的矢量性、瞬时性、同一性和同时性;(2)培养建模能力,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动力学问题;(3)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4)关注科技热

2、点和科技进步;(5)体会微观领域的研究方法,从实际出发,经分析总结、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再经过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对假设进行修正1.会用实验装置测速度或用其他物理量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2.验证在系统不受外力的作用下,系统内物体相互作用时总动量守恒一、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二、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三、实验器材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

3、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方案四: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等。实验步骤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所示)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改变滑块的质量。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所示)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

4、,放下时它们相碰。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所示)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v算出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5、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四: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安装:按照图4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3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4放球找点: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

6、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所示。6验证: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OP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7结束: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四、数据处理1速度的测量方案一:滑块速度的测量:v,式中x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也可直接测量),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方案二:摆球速度的测量:v,式中h为小球释放时(或碰撞后摆起的)高度,h可用刻度尺测量(也可由量角器和摆长计算出)。方案三:小车速度的测量:v,式中x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t为小车经过x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2验证

7、的表达式方案一、二、三:m1v1m2v2m1v1m2v2。方案四:m1OPm1OMm2ON重点归纳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2方案提醒(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2)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放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面内。(3)若利用长木板进行实验,可在长木板下垫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4)若利用斜槽小球碰撞应注意: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

8、变。典型案例在实验室里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般采用如图甲、乙两种装置:(1)若采用乙装置进行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A直尺 B天平 C弹簧秤 D秒表(2)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2,则在用甲装置实验时(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所得“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为(用装置中的字母表示)【答案】(1)AB;(2)m1OP=m1OM+m2ON【解析】(2)由(1)可知,实验需要验证:m1OP=m1OM+m2ON【名师点睛】(1)求出需要验证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确定需要测量的量,让后选择实验器材(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与图示实验情景确定需要验证的表达式针对练习1某

9、同学利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a)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与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使滑块1挤压导

10、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先_,然后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取下纸带,重复步骤,选出理想的纸带如图(b)所示;测得滑块1的质量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g。完善实验步骤的内容。(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前系统的总动量为_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系统的总动量为_ 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试说明(2)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答案】(1)先启动打点计时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然后释放滑块1。(2)0620,0618(3)纸带和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块的速度减小。【解析】(3)结果

11、不完全相等是因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有摩擦力的作用【名师点睛】此实验要特别注意的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本实验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设置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碰撞,用打点计时器纸带的数据测量碰前和碰后的速度,计算前后的动量,多次重复,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针对练习2某同学把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弹簧,如图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验证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1)该同学还必须有的器材是;(2)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3)用所得数据验证动量守恒的关系式是【答案】(1)刻度尺、天平(2)两物体的质量m1,m2和两木块落地点分别到桌子两侧边的水平距离sl、s2(3)m1s1=m2s2【解析】解:取小球1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两小球质量和平抛初速度分别为m1、m2,v1、v2,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分别为s1、s2,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需要验证的方程:0=m1v1m2v2【名师点睛】本题是运用等效思维方法,平抛时间相等,用水平位移代替初速度,这样将不便验证的方程变成容易验证- 7 -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