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一季感动的回响)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5840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一季感动的回响)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一季感动的回响)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一季感动的回响)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一季感动的回响)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一季感动的回响)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一季感动的回响)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一季感动的回响)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一季感动的回响)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专题八 高考作文赏析【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话题解读】【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今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是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题中漫画由两幅画面组成。第一幅:画面上左右各有一

2、个学生,手里拿着带有考试分数的试卷。左边学生试卷上标明100分,面带微笑,而且右脸上还有一个吻以示受到了表扬与肯定。而右边学生试卷上的分数是55分,他神情沮丧,脸上挨了耳光,说明他受到了惩罚。第二幅:仍然是由两幅画面组成,可左边学生手里的分数变成了98分,脸上印记随之变成了耳光,学生神情落寞。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右边的学生试卷上的分数变成了61分,脸上的印记换成了亲吻,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左边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一点儿退步,就受到家长的惩罚;右边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有了一点儿进步,也受到家长的奖赏。题中漫画意在说明,在家长或老师眼中,学生的优秀与否全看考试的分数,唯分数是论。

3、这种看法实际上是非常片面的,它不能客观真实地对学生给予准确的评价,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他们的茁壮成长。可以说,今年的新课标卷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写起来有切身体会,有话可说,有真情实感,避免了假大空,无病呻吟。学生在写作时可以由结果追溯原因,揭示事件的本质;由图画到生活,把握漫画的寓意。阐明应试教肓过于看重分数给学生造成的种种伤害,分析其弊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写作时还可以联系现实,由此及彼,呼吁我们不要扭曲对孩子的教育,不以分数论英雄,不要把分数的高低当做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让教育回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树立健全的成才观,把素质教育,人文教

4、育,生命教育落到实处。【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例文赏析】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孩子的成长中,不只有学习,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诗和远方”。但在唯分数论的大语境下,孩子被要求

5、拼命追求分数的提升,不能有丝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满分。这和饲养速成鸡有何区别呢?让鸡不会生病,只在激素、饲料的作用下疯长速成,这是违背规律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幸福,更需要经受困难挫折,他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付出汗水,也要懂得不是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立刻进步,懂得进步未必能立刻体现在成绩上,懂得成绩起伏本就是正常现象,只有持续努力,不断积蓄力量,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从而开出人生之花,结出人生之果。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能如此随意地唯分数而无视对孩子全面的评判?孩子似树,成绩如叶,家长勿因一叶而障目。 与此相似,在中国,拥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学校,很多时候也会因成绩这一叶而障目。比如在评价

6、教师上较为片面,常只看教师所带班某学期某学段末尾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教师,往往看不到教师平时的努力付出与血泪辛酸,更难以理解绝大多数挣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之苦。同样的,教师的教学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理解与赏识,还应该有“诗和远方”。教师似树,成绩如叶,学校勿因一叶而障目。 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的诚信,看不到理应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动之上理应高悬的“义”,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事件。再如,过分注重GDP数值的成绩单,而忽视国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道德素养的丰富等更重要的问题。这些都是因为太看重利

7、益成绩单而导致的容易一叶障目的结果。成绩、利益如叶,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当然,人不免受局限为外物蒙蔽,任何事物也都需要有一定的量化的衡量标准,但不能光看到数值而看不到全面与整体,而可以有更全面多元的评价标准与评判方式,方能更好地避免一叶障目。1.文章紧扣材料立意,有思想深度,具有思辨性,中心论点“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让人眼前一亮,比喻贴切生动,说理形象而透彻。2.作者具有大视野,表达上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思路严密;文章从论点出发,从分数论谈起,却又不仅局于分数论,到片面看待教师的教学分数,再到片面看待利益成绩单、GDP的成绩单,可谓层层递进。3.语言准确有文采。文章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

8、作者善用修辞,对偶、排比、比喻、化用等多种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摇曳生姿;使人读后不仅体会到理趣,还能感受到文学性的美感。差别待遇赞扬与责骂的差别在哪儿? 对于小明来说,是一百分与九十八分间的毫厘。 对于小亮来说,是及格与不及格间的跨越。 看似的差别待遇毫无道理,仔细思索却能悟出其间的合理。 如他人言、人生来不平等,自呱呱坠地时起,每一个生命便是一个独自的个体,有着其属于自身的优劣与价值,生而如此,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单薄的规矩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 千年前,圣人孔子便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敌国的巨贾,有位极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是,而孔子,则成为后世称赞景仰的

9、伟大教育家,究其根本,在于其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优劣长短,扬其长补其短,因材施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待遇”,才使得每个人都得尽展其能,各得其所。 社会对于每个人,应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既不能缺少轰隆雷鸣的马达,也不能松懈默默无名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可能对于小亮而言,九十分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尽其所能的结果,若是我们只是用统的标杆来评价不一样的人,那世间将会埋没多少奇能与怪材! 是的,我们社会需要差别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发需精确到小数点后十多位,而汪洋恣意的书画只求神形俱备即可;正如廉颇以身经百战显赫战绩位列上将,蔺相如以如莲巧舌精巧说辞为上卿;正如舌尖上的中国

10、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铺写精致,我在故官修文物中一双双巧手以古物刻写精华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差别待遇而实现整体的共赢! 由此观之,作为肩负向国家与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的学校,更应抛弃条条框框,拼弃墨守成规之道,改革创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每一个莘莘学子的独特光华,以不同的标准,相同的诚意,培养出各取所长的栋梁之材!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同样的期许。 我一直坚信,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而我,愿养我浩然之气,展我独特风采! “差别待遇”不差别!这是阅卷组评定的一篇考场标杆佳作。本文以素材丰富、结构圆融、论证严谨而被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

11、如下: 1.层层深入,结构圆融。这是一篇满分标杆作文,文章层次分明,论据充分,说服力强。首先,作者分析漫画,思考差别待遇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接着,作者结合孔子的因材施教、社会的各行各业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差别对待的重要性,最后水到渠成的引出观点: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文章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故内容评为一类上。 2.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文章在论证观点时,大量采用了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材料丰富,事例典型,显示出作者比较丰富的写作积淀。 成功诀窍:层层深入材料丰富像苏洵一样教育孩子“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幅对联说的是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苏洵是

12、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了“下笔顷刻数千言”的境界,被世人广为传颂。殊不知,我们这位文学大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名家。 相传,苏洵的两个儿子幼时非常顽皮,不思进取,贪图玩乐,苏洵经常教育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如此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收效甚微。尽管如此,苏洵并未采取“棍棒教育”的方法,没有对孩子进行强制教育,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出发,积极引导,诱其入门。每当孩子们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旮旯里读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当孩子们围过来想瞧个究竟时,他又把书赶紧“藏”起来。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东西呢,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

13、看,渐渐地,他们也喜欢上了读书,而且,他们从中发现了阅读的快乐和趣味。从此,他们的人生驶入了成才的正轨。以至于后来,苏轼、苏辙和他们的父亲苏洵并驾齐驱,被世人誉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成为中国文坛上并不多见的奇特景观。 苏轼之所以才识卓异、震古烁今,看来与其良好的家教不无关系,他的成功给了我们可贵的启示。 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洵教子,就像大禹治水,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孩子的兴奋点,善于开发孩子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孩子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

14、有效的作用。”兴趣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苏洵深切懂得这一点。 身教胜过言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尚有自然规律,更何况是育人这长期、复杂、系统的过程,它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做孩子们行动的榜样。试想,苏洵如果不是那样痴迷于读书,怎么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重视呢?正是他读书时神采飞扬的情景,才深深吸引了孩子,感染了孩子,引起了他们的探求欲,进而带动了孩子们的读书学习。“环境对人的熏陶太重要了,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环境的选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真正说到了要害上。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本文巧妙运用对联“一门父

15、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引出苏洵教子的故事,开篇简洁自然。2.论点清晰,论据充足活泼。正反论证方式巧妙运用,如“棍棒教育”“积极引导”等说法。3。名言警句俯仰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一旦触及孩子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身教胜过言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等,这些都使文章比较成功,获得了理想的分数。“家庭教育,决定人生”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是一个集体中的一员家庭一员。从那一天起,家庭、父母便与我们紧密相随,我们也在那一刻开始了我们一生的学习,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我们的父母便成了我

16、们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人生中,家庭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古语有:子不教父之过,说的便是孩子如果品行不好,一定与父母有关。其实,今天,当我们观看法制节目时,那些少年犯们,绝大多数走上犯罪道路都与他们的家庭有关。 我还依旧记得,中央电视台某次播放的“法制在线”,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少管所采访了那些少年犯,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说:父母忙,不管他们,所以想到外面玩,就走上了这一条道路。其中有一位少年犯让我记忆最深,那位少年犯因喝酒斗殴而被拘留,他告诉记者,从前,他吸烟、喝酒,什么事都做。记者看着这样一位年仅15岁的男孩,觉得十分不解,为什么这样一个男孩会做如此多的不良行为?男孩说:他的父亲与母亲离异后,把他带在身边,而父亲喝酒、吸烟成性,久而久之,他便学会了。 听着这一则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