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星》3阅读鉴赏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8030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星》3阅读鉴赏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星》3阅读鉴赏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星》3阅读鉴赏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星》3阅读鉴赏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星》3阅读鉴赏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星》3阅读鉴赏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星》3阅读鉴赏苏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星3阅读鉴赏苏教版3.阅读鉴赏1【题目】繁 星巴 金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

2、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半明半昧( ) 霎

3、( )时 模( )糊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_。4第二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_和_。5第三段文字按照“_”思路渐次展开的。6课文第三段末尾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你认为“沉睡着”与“觉得”是否矛盾?_7课文末句说“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句中的“那个巨人”指什么?“还在跑”是什么意思?【解析】该题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全文的深入理解。【答案】1mi sh m 2

4、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及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3热爱之情 铺垫 4情景 感受 5仰望欲睡沉睡6并不矛盾。“沉睡着”,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在星星的怀抱中面带微笑地熟睡着;“觉得”,是讲“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 7“那个巨人”指星座。“还在跑”一是说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前文提到“船在动,星也在动”,所以使人感觉到“那个巨人

5、”在跑。【考点】阅读理解【难度】中档题【题型】阅读理解【来源】【批注】【视频】2【题目】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我爱水。我爱浩瀚深沉的大海,爱奔腾不息的长江,爱汹涌澎湃的黄河,爱活泼欢快的小溪,但我更爱美丽温柔的湖。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湖是活的,一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绸;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宁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金鱼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欢快?那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

6、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圈涟漪,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是动人。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朵朵鲜花。雷雨到来的时候湖最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轰轰”,礼炮响了,大雨就要开始了。等到大雨一落,联欢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告诉你。湖是美的(1)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通过对湖的_特点的描

7、绘,抒发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2)本文的抒情线索十分清晰,请找出能表明抒情线索的句子。_(3)本文想像丰富,联想奇特,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写雷雨时的景象时,作者将其想像成联欢盛会,由_联想到礼花,由_联想到礼炮,由_联想到“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4)就文章第三段在语言上的特点作简要评点(要有理有据;至少谈出两个特点)。评点:_【解析】该题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答案】(1)美丽温柔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2)我爱水。我更爱美丽温柔的湖。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是动人。湖是美的(3)闪电 雷声 雨声(4)以下角度可供参考:修辞手法的运用;描写景物生动形象(可从

8、声、色、形、泽、动、静等方面任选角度);叠词的运用,读来琅琅上口;句式整齐。如从其他角度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考点】阅读理解【难度】中档题【题型】阅读理解【来源】【批注】【视频】3【题目】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生命的暗示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躁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A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是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

9、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在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B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是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_、_、_、_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

10、、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的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有可能在新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

11、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

12、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难找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1.解释文中A、B两处“昏睡”的含义。2.第自然段“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这句话应如何理解?3.依次

13、填入第自然段横线上的词语应当是_、_、_、_。4.仿照第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再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5.阅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什么?【解析】该题设计目的仍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答案】1.昏睡A:昏昏沉沉地睡(睡眠);昏睡B:对生命的意义、价值认识不足。2.这句话貌似荒诞,其实并不荒诞。作者认为:秋虫鸣叫有生命意识是生命的暗示,由此联想到人的生命,进而想到人应该珍惜生命。3.光明纯洁崇高真诚4.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对比;有哲理;用自己的话说即可。5.珍惜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考点】阅读理解【难度】中档题【题型】阅读理解【来源】【批注】【视频】4【题目】阅读下

14、文,回答问题。朋 友巴 金这一次旅行使我更明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七八天以前我曾对一个初次见面的朋友说:“在朋友们的面前我只感到cn ku。他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有方法可以报答他们。”这并不是谦逊的客气话,这是真的事实。说过这些话,我第二天就离开了那朋友,并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和他再见。但是他所给我的那一点温暖至今还使我的心在颤动。我的生命大概不会是久长的罢。然而在那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明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家庭所给我的阴影扫除掉的也正是它。世间有不少的人为了家庭弃绝朋友,至少也会在家庭和朋友之间划一个界限,把家庭看得比朋友重过许多倍。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在好些人的行动里我发现了这个信条。这个信条在我实在是不能够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