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重大热点专题 专题七 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63947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重大热点专题 专题七 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重大热点专题 专题七 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重大热点专题 专题七 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重大热点专题 专题七 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重大热点专题 专题七 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 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热点聚焦】材料一: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近期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议,摩擦不断。材料二:中国8艘海监船于4月23日上午进入钓鱼岛12海里海域,对在该海域从事“海洋调查”的日本右翼团体租用的渔船实施了驱赶。日本海上保安厅调集10艘巡视船,与中国海监船进行了驱逐与反驱逐的较量,成为过去几十年以来,中日两国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最大规模的一次正面交锋。材料三:4月23日上午,168名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供奉日本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据媒体

2、公开数据,近十年来日本国会议员每次参拜靖国神社人数在3080人左右。此次集体参拜,创下近年来人数之最。【热点解读】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2020年初,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又逢中日建交40周年,钓鱼岛之争使中日关系摩擦不断。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必须重点掌握。考察的重点有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战后日本的崛起及原因、中日关系等。【考点链接与整合】一、日本发展史1、646年,日本

3、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权,1853年美国叩关,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获取大量的侵华利益。4、一战期间,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战胜国。5、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企图使所占山东合法化;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抑制。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亚洲的战争策源地形成。7、二战中,日本企图建立东亚太平洋共荣圈,1931

4、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8、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军占领。日本利用各种因素,使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主要是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9、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国”的战略;但法西斯势力并未根除,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二、中日关系的曲折历程:1、古代中日关系:(1)唐朝时,中日交流密切,日本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日本有深远的影响,646年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

5、进行大化改新。(2)明朝后期,倭寇骚扰中国沿海,戚继光抗倭,肃清倭患。2、近代中日关系:日本大肆侵华(1)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2)1900-1901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3)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企图使山东的权利合法化,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被美国所排挤,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4)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中国进行了抗日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

6、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3、现代中日关系:从冷冻走向复苏,曲折前进(1)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2)中日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3)1972年至今,中日一直处于和平交往时期,友好合作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但中日围绕历史和现实问题也存在着矛盾斗争,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篡改历史教科书,掩盖侵略罪行、日本扩充日本国民自卫队并参加海外军事活动、领土之争,钓鱼岛归属问题、海洋资源之争、台湾问题,日本插手台湾事务,支持等,这些也成为中日交往的主要障碍。(

7、4)中日关系的现状:目前双方仍处于政冷经热的时期,政治上的分歧对两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历史问题。2020年10月,日本新当选的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结束了两国高层5年以来互不访问的历史,双方均表示改善两国关系。2020年日本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制造购岛闹剧,使中日关系陷入低谷,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紧张对立。4、如何发展中日关系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承诺,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中日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领土纷争和

8、台湾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三、如何看待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早有定论,不容置疑。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歪曲历史,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影响了中日间的健康、稳定合作。希望日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侵华历史,维护中日关系政治基础。四、中日关系的认识1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结局、影响和启示结局:(1)甲午中日战争:结果:中国战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统治者的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政策。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2)抗日战争:结果:中国胜利。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

9、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影响:(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加剧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后,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2)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

10、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启示:(l)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2)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3)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4)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2.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的改善和主要障碍(1)改善: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但中日关系的发展是不顺利的。(2)主要障碍: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3日本当

11、局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的目的、实质及影响。(1)目的:否认侵略,美化战争,掩盖日本在中国及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2)实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在复活。(3)影响: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不利于日本同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友好往来,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府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日方应该谨言慎行,不向“”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不让“”破坏中日关系,危害地区和平。5看待钓鱼岛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方任何旨在强化对钓鱼岛控制的做法都是非法的,他们的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6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以史为鉴,面向未来.7战后日本的崛起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的启示(l)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起来。(2)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3)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4)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持社会的稳定。8青少年应怎么做?(1)牢记历史珍爱和平。(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3呼吁日本右翼势力,深刻反省历史,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