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文明史视野与初中历史教学例谈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8254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文明史视野与初中历史教学例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文明史视野与初中历史教学例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文明史视野与初中历史教学例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文明史视野与初中历史教学例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文明史视野与初中历史教学例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文明史视野与初中历史教学例谈 人教新课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岂知灌顶有醍醐 润泽东西五千年 文明史视野与初中历史教学例谈初中历史渗透整体世界史观和现代化范式、生产力标准范式、文明史范式,也间或冒出革命史范式。如何正确解读史观并存的现象和如何运用不同史观解读历史现象是每一个义务段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一、历史研究范式管窥史学界递变和并存的历史认知视角:王朝史观、阶级斗争(革命)史范式、生产力标准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世界史观、 “一元多线”史观、文明史观。1.王朝史观的內涵及例证梁启超文集中国之旧史: 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吾党常言。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中国之史,合无数之墓志铭而成者耳。 三曰

2、,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缘此四蔽,复生二病。 其一,能铺叙而不能别裁。英儒斯宾塞曰:“或有告者曰,邻家之猫,昨日产一子。 以云事实,诚事实也;然谁不知为无用之事实乎。何也?以其与他事毫无关涉,于吾人生活上之行为,毫无影响也。”而中国殆更甚焉:某日日食也,某日地震也,某日册封皇子也,某日某大臣死也,某日有某诏书也。 满纸填塞,皆此等“邻猫生子”之事实,往往有读尽一卷而无一语有入脑之价值者。 其二,能因袭而不能创作。中国万事,皆取“述而不作”主义,而史学其一端也。(1)正统观:汉新禅让与王莽篡汉,三国志以曹为正朔三国演义拥刘反曹。(2)华夷观: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

3、量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血缘衡量标准阶段,地缘衡量标准阶段,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阶段。(3)循环论:战国一于秦,三国归于晋。五德始终说。(4)女祸论:妲己灭纣,褒女惑周。2.唯物史观的內涵及例证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第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第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一定的生产力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革

4、命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中国古代:农民战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2)中国近代:三大革命高潮说。(3)中国近现代史话语模式:农民阶级不可能救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4)世界历史呈现出五种社会形态交替,以英国革命和俄国革命断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必然趋势。3.现代化范式的內涵及例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纵向演进的历史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一种向以西欧及北美地区等地国家许多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目标,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因此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现代化包括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

5、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多元化,文化上的人性化和大众化等。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是其重点。(1)一段时期世界古代史的淡出。(2)欧洲中心论。4.社会史观的內涵及例证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1)服饰

6、与时代。(2)辛亥革命是“全身的革命”。 5.全球史观的內涵及例证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全球史观,即以全球文明的角度出发,以“文明”作为历史研究的单位,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关注历史的横向发展。其基本理论包括:从全局即从全球的角度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基本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历程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1)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发现” 说与“文明相遇”(2)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全球化成为历史重大标记。6.

7、“一元多线”史观的內涵及例证“一元”,指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除此之外的历史现象都可以用生产力直接或间接的来解释;社会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的不断前进。“多线” 指异彩纷呈的地方性社会形态的出现是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民族等条件影响的结果。人类社会通过工业化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由于各种条件的差异乃至历史条件的断层,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呈现参差不齐的发展态势。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足工业生产力在各国具体组织形式。二者不存在孰优孰劣,两种模式能够在当代社会和平共处,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并最终走向一体化。(1)生产力为标准衡量社会发展的程度(2)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多线性”

8、二、文明史观的基本内涵1. 以生产力为标准划分历史发展的阶段,通常将人类文明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2.以对人类社会整体通观为途径,认知人类文明总体演进脉络。 3.以文明类型为基本研究单元,承认文明具有多元性,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统一的特点,关注不同文明碰撞、冲击、交流、借鉴与融合。4.以多维并重的视野观察同一时段历史现象及彼此间的关联,往往被传统史观关注不够的思想文化史、社会生活史有机地融入文明的演变之中。5.以长时段传承渐进的历史现象为考察重点,看重比较稳定的和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更关注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社会心理等。 6.以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

9、溯历史,特别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 7.以人类文明进步为主线审视历史挫折的价值,揭示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 8.以文明共生趋同为指导,把中华文明放到世界文明大背景中考察。三、文明史视野下的初中历史学科体系与历史教学策略 文明史观与中学历史教育结合不是偶然的,时代的发展促成了文明史观进入改革中的中学历史教育。虽然目前我国文明史的学科和教学体系正处于摸索确立时期,但中学历史教育并不能等待或者简单照本宣科。我们可以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对课标与教材涉及的历史现象重新审视,按照文明史观去理解教材,整合教材,由此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新给予评价和认识。(一)把握文明的內

10、层关联互动,精化教材知识处理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最常见的文明史“内层分区”, 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历史认知专题化,更便于体悟文明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即领略“内层互动” ,从而深邃我们的思想。 政治文明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与国家政权直接相关联,决定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和精神文明的性质;物质文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起点,它对政治、思想等其他活动具有决定作用,其他活动都为之服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这些应当是我们精化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由此,我们提出如下历史教学策略:1.以“构建文明史观下的教材通史体系”为基本原则,整合

11、教材内容(例略)2.以“情景实践创新”的理念深化教材内容,感受人类文明(例略)3.文明史观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处理教材时应适当补充经济史、文化史内容(例略)4.依据课标要求,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淡化或强化处理教材某些内容(例略)(二)廓淸文明的纵向发展,深化学科体系理解文明的纵向发展从生产力标准看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以经济形态为标准包括: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或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由此,我们提出如下历史教学策略:1.以文明之眼关注历史,站在更高处看教材内容,讲清世界近现代主要文明间交流与碰撞(例略)2.强调

12、的是长时段的历史变迁,注意纵向整合(例略)(三)关切文明的横向交流,活化教学资源运用新航路开辟以前的农业文明时期,文明交流如东亚到西欧的联结,具接力式特征,受生产水平、传播者方式和接受者态度制约,断断续续、零零星星,被史学家亨廷顿称为遭遇期。新航路开辟打破洲际相对隔绝,使不同文明间碰撞加剧,至19世纪末被称为冲击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为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时期,亦即相互作用时期。农业文明时代的地域性文明包括上古代西亚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华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古代罗马文明 、伊斯兰文明 、基督教文明 。工业文明时代的地域性文明包括欧美文明与俄罗斯苏维埃文明等

13、等。其间有拓展、有交流,也有冲突。由此,我们提出如下历史教学策略:1.各文明之间交往形式主要有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处理教材时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例略)2.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探讨中华文明的特点要注意和其他文明的比较,处理教材内容要注意中外对比(例略)四、多种史学范式并存背景下的教学机智和话语原则1.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郑和下西洋为何不能同新航路开辟相提并论?毛泽东自谓平生做了三件事:打倒蒋介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为何两件应否定?2.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二值逻辑:非此即彼;多值逻辑:亦此亦彼、非此非彼)哥仑布“发现”美洲影响的

14、双重性(正义与进步标准),三角航程中欧洲人充当的角色商人、殖民者、奴隶贩子日本人看美国黑船事件与中国人看鸦片战争的迥异3.微观研究与宏观认识相结合。戚继光抗倭能否看成中日民族冲突?资本主义道路是否在中国走不通?苏俄模式与凯末尔模式孰是孰非?“蒋介石是民族主义者,毛泽东是內战英雄”? 4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太平天国是否值得肯定?马克思说“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冯友兰说“太平天国运动如果统一了全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二战”对人类进步的作用大还是破坏大?恩格斯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附: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关于历史课程理念的变化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