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七 目的类主观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550791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七 目的类主观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七 目的类主观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七 目的类主观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七 目的类主观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七 目的类主观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七 目的类主观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七 目的类主观题(含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目的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在主观题设问中经常会涉及到目的,对于这类题应该如何作答,现总结方法技巧如下:首先总结一下一般性规律,即所有主观题目都需遵循的方法技巧。一般性通用方法与技巧(即适合所有主观题的一般方法技巧)。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时注意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调出自己的相关知识体系,以帮助理解材料解答问题。2、要注意看分写点作答。如一般4分答两点或四点;9分一般答三点、四点或五点等。由于不同出题人习惯不一所以作者建议尽量多打一点或者两点作为备用点,以免因为点不够而失分。目的类题目所独有的方法与技巧。1、做目的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目的: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

2、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2、要注意从目的本身的含义出发,结合材料进行总结。3、注意总结积累一些已有结论,帮助做题。4、考虑问题要全面、严谨,注意不要遗漏要点。宁可多答不可使一个要点漏网,只有这样才能争取主观题拿高分、满分。5、在试卷上作答时要注意要点序号化,多角度回答和用学科术语回答。6、注意卷面整洁美观。下面对目的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一)做目的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目的: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很

3、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7年全国3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

4、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台湾与澎湖的目的。(6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荷兰入侵台湾”,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

5、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根据“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结合所学可得出“建立殖民据点;”根据“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可得出“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根据“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

6、台湾南部。”得出“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2017年江苏卷)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

7、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完成下列要求:(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3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3分可能1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1分。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

8、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根据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可得出“加强中央政府权力;”根据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可得出“促进经济发展;”根据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得出“维护社会稳定。”(二)、要注意从目的本身的含义出发,结合材料进行总结。(2018年江苏卷)23(14分)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

9、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材料二 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

10、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完成下列要求:(2) 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2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苏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2分可能1点,每点2分;也

11、可能2点,一点1分。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从目的本身的含义进行分析:根据“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结合所学可得出“第一次: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根据“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可得出“第二次:缓和种族矛盾。”(201

12、6年全国2卷)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材料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他认为,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他注意到美国“邦长(即总统)”“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主张“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

13、议”。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学.科.网据洪仁玕资政新篇(1) 根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张的目的。(3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的政治革新”,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3分可能1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1分。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

14、材料组织答案了:从目的本身的含义进行分析:目的:服务与现实,视图重振太平天国。(三)、注意总结积累一些已有结论,帮助做题。(2019北京卷)37(38分)历史记忆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材料一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

15、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1) 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2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至孝文帝,又下诏”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北魏的改革”,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2分可能2点,每点1分;也可能1点,一点2分。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根据“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结合所学可得出“认同中原文化;”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由此可得出“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这儿就用到了积累的结论总结。(2016年全国2卷)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材料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他认为,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他注意到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