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1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95053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1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1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1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1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1 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1 北师大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浓郁的民族音乐,优美的藏族风光,一下子将学生的心带到了遥远的西藏,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拉萨的天空,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的第一感受吗?拉萨的天空( )2、课文给我们带来了更美妙的感受。出示第一自然段,找找用哪个词可以概括。(板书:湛蓝、透亮)3、出示蓝宝石图:同学们,你们瞧这宝石,蓝得怎么样啊?是啊,蓝得多深、蓝得多浓、多纯啊!这就是湛蓝(读词语)这宝石,已经蓝得这么诱人了,如果再用清水洗过,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4、出示天空图:你们瞧,拉萨的天空就像用清水

2、洗过的蓝宝石,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多美呀!5、指导朗读:谁能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听了他的朗读,你想说点什么呀?多蓝的天空啊!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一组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拉萨天空的美景。学生边看边赞叹拉萨的天空真蓝啊!拉萨的天空太美了!可谓触景生情,情不自禁。而读文本的语言时,抓住“湛蓝、透亮”这两个词,引领学生品读感悟拉萨天空的美)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过渡: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这湛蓝、透亮的天空深深吸引着向往圣地的人们,勾起我们无限的遐想。2、出示第三自然段:拉萨的天空真蓝,蓝得让人神往,它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离开。3、读读这段话,说说该怎

3、样读这段话,为什么这样读?(相机理解紧紧、久久)4、久久不忍离开,多舍不得离开啊!那谁愿意把自己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呢?5、是啊,这天空可真蓝啊,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住了!一起读读这句话吧! 四、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1、过渡:多么神奇的天空啊,它牢牢地吸引着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久久不忍移开,可是,让我们移不开目光的又何止这些呢?让我们读读课文第二、第四自然段,想想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2、学生自由轻读。3、交流:(多媒体交互出示句子)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1)请小朋友反复读读这句话,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2)学生

4、交流。(结合“手可摘星辰”理解)(3)出示图片。天空是那么蓝,一切都被这蓝所浸透,所包容了,这天与地之间仿佛融为一体了。难怪人们会觉得伸手就能碰到蓝天。试试看,能把这蓝天的蓝读出来吗?(4)指名读。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1)“掬”是“捧”的意思。捧蓝天在手真可以洗脸吗?(2)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当我们抬起头来,仰望天空,一片湛蓝,可那不是湖,而是像湖一样清亮的蓝天,你们说,这感觉是不是很奇妙啊,难怪人们要说这是“太妙了”!谁能把这么奇妙的感觉告诉大家?(3)谁来和他比一比!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的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了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

5、更加明洁。(1)展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师语言描述:蓝得这么纯净、这么明洁的天空,相信我们一定也能把这句话读得美美的。自由练习,指名读。(3)联系说话。出示图、句式:有了这蓝天,_显得_。(4)过渡: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拉萨一定很单调。如今,这蓝蓝的天空并不孤单,在白云、草地、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更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住了,让我们神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第二自然段)。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1)自由轻读,你知道了什么?(2)出示布达拉宫图片。(3)师作介绍:布达拉宫,坐落在

6、红山上,它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是“依山而建”。(4)朗读指导: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在蓝晶晶的天空的衬托下,布达拉宫多有气魄啊!男生读,读出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感觉。“雄伟、壮丽”相信我们女同学也能读出这种感受来4、结:拉萨的天空就是这么湛蓝、透亮,蓝得让人神往,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让我们捧起书本,美美地读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会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自读后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教师在作相应的引领的同时注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真诚的对话中,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价值,

7、分享到获取知识的甜蜜,品尝到心灵成长的快乐)五、学习第五自然段。1、如此宽阔无垠的蓝天就像一扇巨大的窗帘,拉开它,你就能看到圣地拉萨。(多媒体演示一扇窗帘,拉开后是拉萨的景色,再将蓝图切换成布达拉宫)2、出示第五小节。齐读(板书:圣地的窗帘)六、小结1、如此湛蓝的天空,把老师的视线紧紧吸引了,我真不忍离开。我想,此时的你们一定对拉萨的天空有了新的感受。句式:拉萨的天空( )2、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新感受。3师:拉萨的天空蓝得那么令人神往,老师真想把那迷人的天空永远留在心里,你们也想吗?用你们的情感告诉我。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学生精读感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不仅

8、能把对话引向深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引领学生再一次地回归到文章的整体,体悟文本的蕴蓄和情愫)七、作业。拉萨的天空很美,我们这儿的天空也有可爱的地方,请小朋友课后仔细观察一下我们这儿的天空,可以画,可以写,把家乡美丽的天空留下来。拉萨的天空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以清新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拉萨天空蓝的特点。西藏应该说是离我们小朋友比较遥远的,学生都会感到陌生,因此,课前我让学生去搜集有关西藏的资料,让学生对西藏,对拉萨有个初步的印象后再让学生学习课文,减小学习的难度。 在课上,我以一首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音乐和优美的藏族风光导入,一下子将学生的心带到了遥远的西藏,为学生进入

9、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住拉萨天空“蓝”的特点,配以精美的图画,让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让学生自读课文,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拉萨天空的特点。学生在反复吟读,解疑中,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感受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读,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了课文的语言,也悦纳这种语言,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共鸣。但在课上,我也发现了学生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的语言比较贫乏。在我所设计的说话练习中:“有了这蓝天_变得_。”即使是在我出示了一组图片后让他们说,学生

10、也有一定的困难;在学完全课后,让学生再次说说对拉萨天空的感受,学生还是局限在“美”与“蓝”上,很难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这方面的缺陷,帮助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语言。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把握作者对拉萨的天空的蓝的描写以及对朝圣者的描写体会朝拜少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内涵即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所带来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对拉萨的天空的蓝以及朝圣者的描写体会本文蕴涵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朝拜少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内涵即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所带来的人文内涵 王宗仁1直接描写拉萨天空“蓝”2 景物衬托朝拜少年:象征汉、藏友好 教学过程:一

11、歌曲导入 播放拉萨的天空,拉萨那种独特的高原之美让美一个藏族儿女为之眷恋,也让没到过那里的人为之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王宗仁的拉萨的天空,看看这位在青藏高原生活多年的作家怎样描绘他心目中的拉萨。二学生朗读、思考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怎样描写的?讨论明确:主要描写了拉萨的天空,突出了它 的蓝直接描写:1象清水洗过的宝石一样清爽(比喻) 2纯粹的淋漓尽致、无拘无束3净蓝净蓝的发亮 4可以发出声音(听觉),把你的视线凝结景物衬托:1白云2草地 3布达拉宫4拉萨城三 作者在描写蓝天时,提到了拉萨著名的景观布达拉宫,两者互相映衬,(展示图片),说一说有关布达拉宫或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信仰的方式,藏族人民怎样表达自己的虔诚呢?朝拜展示朝拜的图片(简介朝拜的过程)讨论:文章由描写天空笔锋一转,找出文章中对朝拜路上虔诚的信徒的描写,并说说这群朝拜者中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第四段的描写,是一个少年,表现不同,目的不同。含义:他心中想着 汉藏民族友好的神圣使者文成公主,按时着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永远藏在藏族人民心中,文章的结尾是意味深长的。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