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环流》说课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70268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说课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说课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说课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说课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说课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大气环流》说课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环流说课教案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全球性大气环流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本课内容在大气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其影响贯穿于整个初、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 2、教材思路: 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二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实际上气压带和风带在近地面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并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

2、实际情况,以使理论联系实际。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名称,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三圈环流”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通过观察“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情感目标

3、: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有规律联系在一起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4、教学重难点: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环流的形成等。难点: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而南北移动。二、说教法 1、总体策略 采用化繁为简、有易入难的策略。运用这一策略进行大气环流的教学,可以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种“抽象建模”的思想方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节课内容抽象,且理论性极强,针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感性认识、形象思维较强,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教学中运用形象直观教学法,将抽象的

4、、静态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手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动态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并结合动画设计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3、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口诀小结法等三、说学法 1、学生情况的分析: 受考试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之中,高一学生理性认识、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差,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故教学中运用动画演示等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利用地理小故事质疑,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变被动为主动。 2、学法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热力环流原理,以及大气运动受力的情况,构建单圈环流模式,并

5、分析单一经圈环流是否能够存在,为三圈环流的形成埋下伏笔。活动2:通过自己亲手绘制三圈环流模型,搞清楚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这个活动适合边讲边做,提倡做的时候口中“念念有词”。 活动3: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这是完成下面内容的基础。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冬、夏季大陆上空气柱的气流运动情况,并把气温气流运动气压三者的关系梳理清楚,为第三题作准备。第三个问题是关键问题,在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大陆出现了高压中心;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大陆出现了低压中心,于是可以看出带状的气压带被切割开来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很容易理解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

6、成和分布了。四、说教程【引入新课】 实例引入。围绕地球的大气,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不仅运动形态繁多,而且它们的活动规模、活动时间、发展变化规律也各不相同。请大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列出它们的名称(例如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龙卷风等)。有一种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和变化特征,并制约着这些规模较小的气流活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大气环流。【学习新课】 出示目标:大气环流的概念、形成、作用。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二、大气环流的形成:指导学生边画图,边理解。为此,采用以下教学程序: 1、假设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

7、道与极地间的冷热差异,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1,学生会在上节课学过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很容易实现知识的迁移,完成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图。 2、假设的条件与前提是“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实际地球表面的海陆差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低纬环流的绘制,要把它讲清楚、讲透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做的是课前准备好学生制作;讲清绘制的具体要求;绘制过程中随时纠正学生反映出的问题;最后组织学生用自己绘制的模型回答问题。 问题1: 低纬环流圈的高空气流为什么只能到30纬度而不能继续往南或北运移? 问题2: 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后,哪支气流上升? 问题3: 气压带和

8、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 3、小结三圈环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集中在三圈环流的全部到近地面部分,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 4、对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件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分析和教师自行设计教学课件动态演示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得出移动的规律。 5、对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的教学,采用下述教学策略。 (1)总结上面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和风带,尤其让学生回忆三圈环流产生的前提和条件“地球表面均匀”。教师提出问题:将地表的不均匀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在内,气压带和风带会如何变化?也就是海陆的差异会使带状分布

9、的气压带风带如何变化? (2)引导学生按步骤分析,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3。对于问题“冬季,大陆与海洋相比较,哪里的气温低?哪里的气温高?夏季呢?”教师要有一个铺垫,即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感性上知道,教师可以从理论上给以说明。“活动3”的第2个问题是关键步骤。这个步骤如果学生自学有难度,可在教师下引导完成。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气温的高低是原因,其直接的结果是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而空气垂直运动的直接结果,是近地面气压的高低。这一点

10、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予重视。 (3)教师结合图“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建立起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的概念及掌握变化的规律。三、大气环流的作用: 促进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影响全球气候。【板书设计】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单圈环流大气环流 形成: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季风的形成 作用:促进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课堂练习】:见幻灯片【课后小结】这节课的内容难点比较集中。难度存在于几个方面:一是空间跨度大,二是抽象,三是运动形式比较复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注意多利用图、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分解,把握从简到难、从单一到多个、从纯理论到实际这样一个分析过程。- 4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