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学校如何构建和谐管理理念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421796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学校如何构建和谐管理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学校如何构建和谐管理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学校如何构建和谐管理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学校如何构建和谐管理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学校如何构建和谐管理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学校如何构建和谐管理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学校如何构建和谐管理理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和谐管理理念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花垣县第四中学校长 龙成生花垣县第四中学校长龙成生 (王平 摄) 科学的管理出高效益,这是作为校长必须意识到且努力实践的管理信条。要想引领学校继续向优向强发展,创建师生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和谐校园,作为校长就必须在管理上创新,在管理工作中做到统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参与而不干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使教育教学资源和谐利用,达到管与理的和谐,从而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提升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一、以人为本,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主体意识与精神的弘扬,其本质是发挥人的价值,

2、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我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注重人文关怀,用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两条线,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和学校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目标激励是根据工作目标来引导、激励和规范员工行为的一种动力,是教职工们能主动、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对教师的目标激励也不能只停留在过去上好课、完成教学任务的传统作法上,而是充分地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意识。作为校长,在组织制定学校近、远期规划上就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从教师的日常工作起,再回到教师工作中去,把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将治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每个

3、教职工的意愿,使每个教师个人得到发展的同时又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对此,我提出:“在管理好学校的问题上,每一位教职工都有权利发表意见”。鼓励教师依据学校及上级有关规划、指导,参与制定学校的目标、计划,提出可行性意见,对教师提出的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思路和工作方式,积极加以引导并表扬,鼓励教职工对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力争使每一个教师充分了解学校每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将它和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责任激励竞争的凝聚力责任激励就是把竞争引进教师队伍建设,造成一种既富挑战性,又有一定群体压力的情景和氛围,促使教师始终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

4、与管理水平,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岗位责任意识,可使工作积极性和效果明显改观。同时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种竞争奉献的氛围,强化教师对自己职责的意识,激励和鞭策教师敬业乐业。情感激励领导感召力,情感融洽力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人员严以律已,廉洁奉公,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是无声的号令,是最有说服力的。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激励教师更积极、更忠诚地投入到工作中,其次,大力弘扬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教育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教师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每一个教师有使命感、荣

5、誉感。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承受的压力相当大。作为一校之长,必须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多方关怀,减轻或转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以较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除了注重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的交流,也十分注意和普通教师的沟通,经常找出机会和时间主动与他们沟通。到不经常接触的普通教师那里,微笑问候,关心一下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感谢他们。同时,对每一位教师取得的一点成绩或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工作中,校长给予教师最真诚的认同和肯定,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学校领导的重视,被重视和被认同的感觉一定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工作激情,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的发

6、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对教师们的激励是多方面的,物质利益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具实效的激励因素,也是做好队伍建设的保障之一。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不仅要注意在目标、责任、情感上激励教师,还需要把物质激励和以上三方面的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的作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激励、尊重、肯定,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发展,作为校长,要体现“以人为本”,从多方面多渠道发掘促进教师做好工作的因素,让教师们愉快、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二、立足校园和谐,创新管理机制2008年以来,我校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实行校级-中层-组长责权利分明的三级管理模式;实行由涉及教育、教学,包括校级、中层和

7、年级组长的年级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制,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避免出现薄弱年级;实行教研组长问责制,提升所有学科的教学质量,避免出现薄弱学科。目前,学校已经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确保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的规章制度:教职工绩效奖励考核办法;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教职工考勤和请假管理办法;教研组及备课组考评办法;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考评办法;年级组长及班主任考评办法;学生个人评优推先办法;教职工个人评优推先办法;班级评优推先办法;教学质量过程评估奖励办法;中考质量评估奖励办法。通过这些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实施,全面落实责权利,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激情,挖掘干部、教师工作潜力,促进了干部、教师工作能力的迅速提

8、升。三、立足班风校风,夯实常规管理在健全、完善德育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规范对学生、班级和班主任的常规管理,其中着重强化管理过程和落实管理细节。力求做到目标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有形管理和无形管理相结合,过程管理和情感激励相统一,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统一。建立德育常规管理长效机制,优化班风与校风,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1、进一步细化、规范学生行为常规,对班级常规考核每日公布,每周反馈,每月汇总量化,将量化结果纳入班主任的绩效考核。2、成立由学校班子成员和年轻教师组成的日常管理小组。除了日常管理工作外,学生就寝后在寝室内通宵值班。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学校管理不仅要根植于学生、根植于教师、根植于课堂、

9、根植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还有很重要的一项是就是要为师生们提供一个优美、整洁、舒适的校园,加强师生对学校的留恋和热爱;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教师们由于边学习、边工作、边研究,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素质,而且提高了教育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校风。作为校长不仅注意学校硬件的建设,还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致力于教科研的实施,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出一种民主、宽松而又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五、树立服务理念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其实也是服务者,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他们的个人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新时期的学校管理理念,就是要转变观念,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家长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任务,社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创建和谐校园需要有新的管理模式,现代学校管理更应如此,惟有和谐的管理,才能达到人、财、物的和谐配置,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师生创造性的迸发,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过程、结果的和谐统一。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