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探讨郑西高铁供电设备质量创新管理方式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280753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探讨郑西高铁供电设备质量创新管理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探讨郑西高铁供电设备质量创新管理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探讨郑西高铁供电设备质量创新管理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探讨郑西高铁供电设备质量创新管理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探讨郑西高铁供电设备质量创新管理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探讨郑西高铁供电设备质量创新管理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探讨郑西高铁供电设备质量创新管理方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郑西高铁供电设备质量创新管理方式的探讨铁路局办室(局党委办公室) 李 明郑西高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是全路第一条供电设备完全国产化的高速铁路。我局共管辖872接触网条公里、占全线75%,13个变配电所,占全线72%。该线供电设备具有科技含量高、安装精度高、牵引负荷高和精密性强、可靠性强、免维护性强等特点。开通以来,我们瞄准建设一流高铁的目标,积极探索供电设备运行维护规律,确保了高铁供电设备性能基本稳定、状态良好,未发生责任供电设备事故。但同时,高铁供电设备质量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需要深入探索实践。一、强化质量源头控制。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对于确保高铁供电设

2、备质量稳定至关重要。作为接管运营单位,全局共抽调122名技术骨干,从牵引供电工程施工一开始就进驻现场,全线全程参与设备安装、调试及静态验收、联调联试,了解掌握设备功能、运行状况和薄弱环节,强化工程和设备质量检查监督,共发现并消灭各类问题14059件,有效提高了设备源头质量。特别是在供电主体工程尚未全部完工的情况下,将郑州西至洛阳南段作为“先行段”,提前组织静态验收,保证工程建设和检查验收的同步推进,为加强全线供电设备质量卡控积累经验。尽管我们在提前介入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后续的平推检查中,仍发现了9200余处工程遗留缺陷,特别是设计勘察忽视线路周边环境污染设备的教训非常深刻。实践告诉我们,强化

3、设备质量源头卡控,必须高度重视提前介入,从机制和制度上规范介入工作,努力做到尽早介入,从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运营要求,完善设计方案;做到全面介入,参与工程建设、施工作业全过程,采取边查边改方式推进,并加强与设计、施工、客专公司等单位的协调配合,保证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做到深度介入,严密卡控建设标准、器材材质、施工工艺等关键,重点盯控接地连接、电缆敷设等隐蔽工程建设质量,防止遗留安全隐患。二、创新维护管理方式。高铁供电设备的维护管理与既有线有很大的不同,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方式。我们把“高标定位、预防为主、重检慎修”作为高铁供电设备质量管理的重要理念,并探索集预防、重检、慎修“三位一体”的设备维修管

4、理方式。在预防上,坚持抓小防大,针对接触网部分零部件工艺安装不达标等细小缺陷,搞好预测分析,制定措施加以防范;坚持小题大做,对发现的任何一项供电设备质量缺陷,都举一反三,全面查疏堵漏;坚持谨小慎微,把可能诱发问题的天气、异物、人为等各种因素都考虑进来,力求具体细致、一丝不苟。特别是通过提高设备质量标准,预防质量问题发生。比如,将隧道口接触悬挂与正馈线间的空气绝缘间隙由原来最小540mm提高到1000mm以上,有效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在重检上,采取动静结合、人机结合、点面结合的检查方式,加强设备质量检查检测。动静结合,就是采取动检车动态检测和激光测试仪静态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设备动态数据与静态

5、数据实施对比分析;人机结合,就是采取人工检查和先进检测装置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项目检测全覆盖;点面结合,就是采取关键设备重点检查和全线拉网式平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既突出重点,又顾及整体,实现了设备质量的全方位、立体化维护管理。在慎修上,一方面,对发现的问题,专家会诊,解剖麻雀,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后一律纳入天窗点内集中整修,防止随意触动设备造成其他影响;另一方面,编制设备检修作业指导书,明确供电设备检修周期、检修标准,细化设备检修作业规程,指导检修人员按标准、按程序作业。同时,严格设备检修计划审批,落实作业质量验收把关和检查考核制度,确保检修作业全过程受控。从目前情况看,实施预防、重检、慎修

6、“三位一体”的设备维修管理方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其科学性、完备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特别是在检修方式、检测参数等方面,仍采用既有线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最大化。对此,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三、完善设备监测手段。加强高铁供电设备质量管理,离不开完善的设备监测手段。通过对高铁供电设备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我们从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一是强化日常监测。对接触网终端锚固线夹、绝缘间隙等关键设备和处所,加强日常巡视检查,特别是对双耳旋转接头线夹等受力零部件,专门建立影像记录档案,保证日常监测全面到位。二是强化技术创新。

7、根据设备牵引负荷大的特点,对主导电回路电气连接线夹全部粘贴示温贴片,一旦运用状态不良,示温材料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实现了对电气连接线夹的动态监控。研制了预报警生产管理系统,将检修计划、关键设备和运行环境等基础资料输入系统,加强对检修人员和生产任务管理,防止设备漏巡、漏检情况发生。三是强化信息传递。开发网络信息平台,确保检查监测到的设备质量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加强应急值班工作,值班干部每天汇总关键区段、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监测信息,18点前向调度指挥中心汇报,电调每天提报郑西高铁运行情况和检修作业情况汇总表,及时全面掌握运行检修情况。同时,因既有监控、检测手段不能完全覆盖,既有远程监控装置稳定性不

8、强,SCADA(牵引供电远程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设备存在状态位置显示不对应等问题,导致提供一些错误信息,仍需要人工检查确认。目前,日常主要检测手段,仍然依靠眼看手摸、人工检查,直接影响着作业质量和效率。对此,我们感到,应积极完善高铁供电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在局界口、桥隧、咽喉区等关键处所增设视频监控点,对工务防灾系统监控信息进行共享,在每日开行的确认车上增设弓网检测和视频监控装置,实现对供电设备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四、加强运行环境管理。目前,影响郑西高铁供电设备运行安全的外部不良环境主要有四个:一是工业污染。沿线污染企业多,尤其是巩义南至荥阳南间污染排放企业多达80余家,产生的废气、粉尘等导电物质

9、,对高铁接触网供电安全影响较大。二是沿线危树。施工单位遗留危树近万棵,目前直接影响供电安全的A类危树虽然已基本处理完毕,但恶劣天气倒树影响供电安全的隐患尚未根除。三是跨越 “三线” (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由于涉及范围广、协调难度大,目前仍有5处违章跨越接触网“三线”未拆迁,使高铁运营安全面临极大威胁。四是鸟害影响。棘轮补偿底座、硬横梁、开关底座等多为鸟类搭窝处所,容易引发接触网跳闸。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向地方政府主动反映情况,争取理解支持,联合抓好整治,目前巩义至荥阳南间86家排污企业中的52家已经关停改造,有效减少了沿线污染源;将污染区近5公里的瓷质绝缘子全部更换为硅橡胶绝缘子,

10、绝缘爬距由1400mm增加到1600mm;配置绝缘子冲清设备,对特重污染区15天清扫一次、重污区3个月清扫一次。围绕沿线B类危树、跨越“三线”处所、沿线鸟害等问题,采取增加巡视次数、加装绝缘套管等措施,防范外部环境对供电安全的影响。我们感到,对这些外部环境,既要高度重视,又要标本兼治。一是新建高铁必须做好径路选址勘测。不仅要重视高铁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也应加强外部环境对高铁运营安全的评估,在勘察设计阶段就要搞好现场勘测,合理选线选址,避开排污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二是加强路地综合治理。设备运行环境整治涉及面广、阻力很大、困难很多,仅依靠铁路一方力量很难解决,必须从上到下,构建路地双方紧密协作的综治网络,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开展综合治理,形成合力,确保效果。三是强化专项整治。抓住影响高铁运营安全的要害问题,集中物力、财力、技术等开展对危树、鸟害、避雷及接地系统的专项整治,及时消除外部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高速铁路运用的都是先进的技术装备,在构建科学的维修养护体系工作上,我们所做的只是初步的,甚至是尝试性的,形成的一些机制和方法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进行验证,我们还要继续深入探索高铁供电设备运行维护规律,尽快破解关键的质量难题,确保高铁供电设备稳定可靠和运行安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铁运营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