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记叙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280065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记叙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精编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记叙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知识导学】一、一般题型:(1)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2)为什么以此为题?(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4)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5)给文章加(换)题目二、题目的含义1、注意修辞 2、表层含义 3、深层含义 4、文本的主旨 5、作者感情三、题目的作用1、交代文章的对象、人物的身份、暗含人物的性格2、线索作用3、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题目含义5)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5、(运用反语),增加文章的讽刺效果,揭示文章的主题.。四、归纳题目的作用解题思路:(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

2、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五、答题技巧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2、再思考深层含义:(1)结构 (线索 悬念)(2)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3)人物 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4)写法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5)表现手法 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典例分析】六个馒头陈玉婵那年,我们学校组织去千岛湖春游。新来的李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教室里马上被大家的喧闹声炸响。同学们纷纷问起一

3、些关于春游要注意的事项和所交的费用等问题。最后,李老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很长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甲)她犹豫着举起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来,嘴张了几张却没有声音。但她还是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李老师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放心,可以带馒头的。”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子拿着饭票在学校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好像做贼似的跑回宿舍。宿舍里几个女同学正在收拾春游要带的零食,一边唧唧喳喳地议论着什么。女孩子

4、直奔自己的床,迅速地用一个塑料袋把馒头装了进去,女同学的议论声似乎小了一些,女孩子的a眼圈红了。出发的那天下起了雨,女孩子没有带伞,只好和别的同学挤在一把伞下,为了不因为自己而使同学淋湿,女孩子不住地把伞往同学那边移,等到达目的地千岛湖时,女孩子身上的背包也已湿漉漉的了。大家纷纷冲向饭馆吃饭去了,女孩子一个人呆在招待所里,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可是,由于塑料袋破了一个洞,湿透背包的雨水将馒头泡透了,女孩子就这样一边流泪一边嚼着被雨水浸泡过的馒头。女孩子还没有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她没有料到她们会回来得这么快,来不及藏起湿透了的馒头,只好匆忙地往还没有干的背包里塞。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

5、有吃饱呢,能给我吃一个馒头吗?”女孩子不好意思摇头也没有点头,班长已经打开她的背包啃起馒头来。其他几个同学也纷纷走过来拿起馒头一边嚼一边说,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转眼,女孩带来的馒头都被同学们吃完了,女孩子看着空了的背包只有无声地落泪。第二天,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女孩子偷偷一个人走了出去。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本来可以不来的,干吗非要央求父亲借钱交春游费呢?女孩子一边后悔一边默默地落泪。班长找到女孩子,拉起她的手就走,说:我们吃了你带来的馒头,你这几天的饭当然要我们解决呀!女孩子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软软的馒头,b眼圈红红的。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使她不再嚼

6、干涩难咽的馒头,使她可以和所有其他同学一样吃着炒菜和米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着痕迹的馈赠,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单纯却丰厚的友谊。回来之后,女孩子变了。(乙)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明媚的笑容,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后来,这个女孩不仅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也是人缘最好的一个。因为女孩子知道,同学们给她的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善良和真诚。她们的友谊就像春天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照射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1.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解题指导此题着眼于考查考生对文章题目以及文章行文线索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与文章中心、线索有密切关联,有时也与文章的写

7、作意图有关,而此题恰恰兼具这些方面的特点。一定要在阅读全文、深刻把握主旨的基础上考虑答题。答题时,力求全面,不只要抓住一点。解题误区分析不全面,要点有遗漏。 . .参考答案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2.第三段a处和第六段b处黑体词语分别表现了女孩子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a.眼圈红了: .b.眼圈红红的: .解题指导此题考查学生通过词语深入人物内心的语言感受能力。理解这些词语一定要结合全文,不能只看到一处就匆匆做题。同时,要从不同的语言环境去考虑女孩的心理感受。解题误区没有结

8、合上下文去体会人物的心情,不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而是想当然地答题。参考答案a处:自卑而敏感的她觉得同学们在背后议论自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心里很难过;b处:领受了同学们善良的帮助,感动、感激。3.第五段中“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一句表明了同学们怎样的用意?解题指导此题考查对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回答此题要透过语言的表面看本质。同学们说这句话的用意与班长故意找借口吃女孩的馒头的动机是紧密关联的。馒头很普通,但班长、同学们抢着吃显然别有用意,因此,要结合下文的内容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解题误区不善于分析同学们这句话的背景和文章中的相关内容。 .参考答案要帮助她,还要呵护她的

9、自尊心。4.从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孩子的性格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解题指导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脉、思路以及人物性格变化的把握。回答此题,既要注意找出女孩前后变化的关键词语,还要深入思考引起变化的原因。要抓住后三段的文字进行体味。解题误区不善于分析女孩前后的变化和体会概括人物的性格,答不到要点。 . .参考答案先是自卑怯懦,后来变得自信开朗。同学们真诚的帮助改变了她的性格。 【阅读训练】(一)炸 豆1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2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

10、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

11、。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

12、果般白白黄黄。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注:1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2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1.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