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不完全信息的竞争情报分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270300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不完全信息的竞争情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编》不完全信息的竞争情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编》不完全信息的竞争情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编》不完全信息的竞争情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编》不完全信息的竞争情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不完全信息的竞争情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不完全信息的竞争情报分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竞争情报分析 3 不完全信息的情报分析 1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contentanalysis 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 作客观而系统的分析 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分析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可作趋势分析 意向分析 比较分析 1 内容分析法特点量化系统客观可重复操作 2 内容分析的用途 描述现行的实际业务或条件发现重要的或有趣的若干问题或主题的关联性发现教科书或其他出版品内容的难度评价教科书中的偏见或宣传成分分析作家的文学风格 概念或信念解释可能引发某项结果 行动或事件的有关因素 3 内容分析方法的优势非侵入性 非互动性的定量分析 不需接触被分析对象可做长期分析可将大量信息加以简化可应

2、用在各种研究主题 4 分析对象文字 单字 符号 主题 整篇报道视频 角色 行为 整个节目 5 内容分析的研究单元抽样单位 报纸版面 杂志期数 新闻段落內容单位 报纸的段落 连续剧场景例如 研究一篇报道中出现 信心 民主 等次数 报道本身是內容單位 6 内容分析之分析单位物理 字数 篇幅 时间长度句法 句 段 文章 书参照 内容所指涉之人 事件 物体主题 内容的内涵与意义 2 内容分析的设计 1 同一来源而不同时间的内容分析模式 A一X一T 这种设计是比较同一资料来源 不同时间的内容资料是否有差异 这种模式适用于趋势分析 A代表同一资料来源 X代表相同的分析类目 T代表从不同时期中抽取的样本 至

3、少5年 例如 若分析某著名教育家学术思想发展过程 可采用上述模式进行分析 2 同一来源而不同情景的内容分析模式 A X S 这种设计模式是比较同一资料来源的不同情景的内容资料是否有差异 这种模式适用于意向分析 A代表同一资料来源 X代表相同分析类目 S代表对象在不同情景时所显示的资料内容 例如 若分析总结某优秀教师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经验 3 同一资料来源 不同内容样本的内容分析模式 A一X一A1一A2 这种设计模式是分析同一资料来源的不同内容样本的异同关系 这种模式也适用于意向分析 A代表同一对象同一资料来源 A1 A2代表两方面不同的内容分析样本 X代表分析类目 例如 分析 纽约

4、时报 对白人和黑人的用词 泰晤士报 对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刻画 得到很重要的社会意识方面的结论 4 两个不同资料来源 相同分析类目的内容分析模式 A B X 这种设计模式是对两个来源不同的内容样本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这种模式适用于比较分析 A B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资料来源 A1 B1分别代表来自A B两种不同来源的内容样本 X代表相同的分析类目 例如 我们要比较分析同一学科中 不同编者的两部教材 以便了解其异同 各自的特点 5 几个不同资料来源 相同分析类目的内容分析模式 A B C D X 不同资料来源 相同分析类目的内容分析模式 除了上述的A B X模式外 还有另一种设计模式

5、 即A B C D X模式 这种模式是对两个以上不同来源的内容样本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找出各种不同来源内容样本之间的异同 这种设计模式也适用于比较分析 3 内容分析的步骤 研究问题研究范围抽样选择分析单位建构分析类目建立量化系统内容编码资料分析 应注意方面 1 抽样第一步是资料来源的选择 即确定内容抽样的范围 研究者必须首先确定哪个范围的资料最能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 第二步是内容样本的选择 具体可采用日期抽样的方法 或者单元抽样的方法 样本的数量取决于研究目的和资料的性质以及人力物力条件 2 类目和分析单元的确定 A 类目的确定类目是根据研究假设的需要 把资料进行分类的项目 类目的形成可有两种方法

6、 一是根据传统的理论或以往的经验 或对某个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 二是由研究者根据假设自行设计而成 确定类目时 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类目必须在进行内容分析判断之前预先制定 分类要详尽全面 应包括该研究课题所规定的内容的所有部分 要使每一个分析单元都能有归口处 类目互斥 类目之间不能互相包涵或重叠 每一类目的意义应有明确的限定范围 B 分析单元的确定分析单元是指在判定分析时的判定最小单位 它可以是时间间隔 文章段落 句子或字数 也可以是电视节目的镜头 场景等 确定了类目和分析单元之后 即可制定类目表格 以便按分析单元进行系统判断 记录类目的表现的客观事实 3 评判记录评判记录是按照预先制定的类

7、且表格 按分析单元顺序 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目出现的客观事实和数量 4 信度计算这里所说的信度 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 一致性愈高 内容分析的信度也愈高 信度直接影响内容分析的结果内容分析经过信度计算 才能令其精确性提高 信度计算公式 内容分析的问题 个人偏见资料随时间流失文件非基於研究目標撰寫的许多个案信息未记载发生抽样偏差缺乏标准格式 比较障碍编码困难 案例分析 党代会报告30年的词汇变迁 党代会的报告无疑蕴藏着丰富的信息 而考察报告的词汇变迁只能揭示出其中的部分内涵 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可以从词汇的 阴晴圆缺 中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 感受到

8、不同时代的历史气息 界定 本文论述的是党代会报告中实词的变迁 选择实词是因为它是 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实词包括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六类 分析单元 1 词语的使用频率及排序 出现多少次 排名如何 使用最多的词是 未使用什么词汇 2 是否再未使用 销声匿迹 3 使用频率是增还是减 排名顺序是否变化 4 篇幅多大 在全文中所占比例 5 词汇性质 是否未曾使用过的新词 是否感情色彩强烈 褒贬立场鲜明 6 首次使用什么词汇 7 解读 时代背景如何 有何表征意义 十一大报告中 毛主席 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实词 平均每个自然段会提及约2次 十三大报告用大约1 4的篇幅论述 政治体制改革 并首次提及

9、 差额选举 舆论监督 和 民主政治 暴乱 和平演变 是惟独十四大报告使用过的词汇 十六大报告中 社会主义 一词有所减少 与此同时 党 有了明显增加 十七大报告中 中国特色 一词大大增加 为历届党代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次 综合分析 从十一大至十七大 党代会报告的词汇呈现3个显著特点 第一 党 和 社会主义 始终重要 尽管 党 的语境相对日趋复杂 社会主义 的修饰语日益增多 但 党 和 社会主义 始终名列党代会报告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实词中 事实上 也只有这两个词汇一直都在前10名 这两个词汇连同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革命 军队 霸权主义 官僚主义 不正之风 安定团结 独立自主 艰苦奋斗等共同成为了党代会报告长久存在的因子 第二 发展 和 建设 日益重要 除十五大时有少许降低外 从十一大到十七大总体上呈直线上升趋势 十七大报告中 发展 和 建设 出现的总次数是十一大报告的4 46倍 第三 改革 有波折 改革 一词在十一大报告时根本没有提及 十二大时首次出现 十三大时达到顶峰 在随后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时则急剧下降 十六大时停止了跌势 十七大时有明显回升 跌宕起伏之势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