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曾子学校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163900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平邑曾子学校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东省平邑曾子学校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平邑曾子学校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平邑曾子学校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二课时)【目标锁定】(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利用地图和资料,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够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及其他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2、运用资料和图表分析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3、能利用教材图片和资料,举例说出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重点难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丰富的旅游资源;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自主探究】(独立自主,快乐收获)1、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_、_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合作探究】(重点难点都在这里)探究1:读图7.19“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回答问题:(1)长江

2、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地,城镇兴盛。这里有著名的古都B_、C_,还有D_、E_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2)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_、经济发展水平_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A是_,人口2300万(2020年),是我国_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_城市。(4)A城市不仅对_地区,而且对_流域乃至全国都有_作用。特别是随着_的开发开放,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这种作用进一步增强。探究2:读图7.22,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_和深厚的_,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1)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

3、化遗产的_和_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乡风貌也别具特色,江苏的_、_,浙江的_、_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3)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_文化、_文化、_文化和_文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4)丰富的_,再加上便捷的_和较为完善的_,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探究3:阅读教材54-55页,了解“同城效应”,并且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达标测评】(懂了,不等于会了)1、下列城市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 )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武汉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4、B、京津唐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辽中南地区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是 ( )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北京4、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作用是 ( ) A、促进 B、拉动 C、辐射带动 D、依靠5、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影响这种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的日益发展 B、工业的发展 C、城市规模的扩大 D、农业的发展6、下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景点,搭配正确的是 ( ) A、中国第一水乡杭州西湖 B、人间天堂江苏周庄 C、古典园林苏州园林 D、东方明珠南京7、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是 ( ) 城市分布最密集 丰富的旅游资源 便利的交通 较完善的服务设施 位于长江下游 A、 B、 C、 D、 【中考链接】(走出教材,你才会有进步)( 2020东营)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读图19,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海交汇之地,其中A是_海。 (2)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原因是_。结合图中信息说说,为缓解这种局面,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增加能源供给?(两条即可) (3)上海宝山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哪些?【本课质疑】(记下你的疑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