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9月讲座)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144598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9月讲座)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9月讲座)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9月讲座)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9月讲座)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9月讲座)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9月讲座)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9月讲座)精编版(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 随着第三批省市区新高考改革的启动 全国75 以上的省份开启新一轮高考改革大幕 我国新高考改革时代已经来临 中央顶层设计促使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进行一些列重大历史性教改 新高考改革涉入改革深水区 但必将行稳致远 建立全新的机制和理念 高考指挥棒 将完全指向全面素质教育 过程可能较长 但任何力量也难撼变革的总方向 新高考时代必须深入研究政策 吃透核心内涵 紧跟改革步伐 激活内在变量 充分挖掘资源 创建自身特色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三 2019年高考命题的趋势 目录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

2、了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提出从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 2017年全面推进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形成分类考试 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健全促进公平 科学选才 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 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 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 立交桥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1 全国新高考改革进程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2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内容不分文理科 采取 3 6选3 的科目考试模式 其中 3 为语文 数学 英语三科 6选3 为考生在政治 历史 地理 化学 生物 物理6门学科中任选的3科 以此组成考生高校

3、招生录取总成绩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考试时间发生变化 由每年六月的固定统考改为语 数 外全国统考科目和学考科目分开进行 目前的趋势是语 数 外三科统考学科依旧固定在每年六月进行 学考选考科目大都安排在高考后进行 学考非选考科目各省考试时间和次数则不尽相同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外语考试 外语听力或听说 由原来只能考一次 调整为可以参加两次考试 取最好一次成绩纳入高校录取总成绩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完善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 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 除传统的9科外还包括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艺术素养 体育健康共13科

4、分为等级考和合格考两种形式 所有科目考试合格方可参加统一高考和所选科目的等级考试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 记录 分析 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 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 规划人生 积极主动地发展 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 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 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 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 学业水平 身心健康 艺术素养 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部2014年12月10日 印发了 关于加强和改

5、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3 改革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制度高校录取采取 两依据一参考 多元录取机制 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改变了一考定终生和单一的以高考分数为标准的录取机制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减少招生录取批次 目前高考改革省份本科录取普遍调整为1 2个批次 部分省份改革最终目标是不设录取批次 根据考生填报专业和学校志愿进行投档录取 志愿填报由 学校加专业 向 专业加学校 形式转变 增加志愿填报数量 最大限度满足考生志愿需求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 高校依据高考成绩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

6、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以及高校自主考核情况 选拔综合素质优秀学生的招生录取模式 综合评价录取与自主招生的区别 jpg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改进高职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录取办法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 实行 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 的评价方式 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 参加高职院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 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也可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完善招收中职毕业生录取办法 招收中职毕业生全面实施 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 相结合的测试 文化素质的考试科目为文化综合 含语文 数学 英语 职业技能的考试科目按专业

7、类别设置 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 考试坚持以技能考核为主 文化考试为辅的原则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浙江2018年高考情况统计 全省录取28 49万人 录取率93 02 59所试点高校通过综合评价录取1 05万人 普通类平均志愿填报率为95 65 大部分考生填报了60个以上志愿 近半考生填满80个志愿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高职提前招生实施一档多投 充分体现了考生与高校之间的双向选择 45所试点高校录取1 86万人 其中同时被2个以上高校专业拟录取的考生0 41万人 普通类平均志愿投档率96 82 2017年95 其中第一段高达99 8 比去年的99 59 又有提升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

8、式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大幅减少 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 逐步将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 要合理设置加分分值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4 高考改革试点情况上海和浙江已经进行了两轮新高考 对两地的新高考改革肯定与争议都比较集中和突出 沪浙高考改革研究课题组研究结论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新高考改革实践效果好于预期 学科选考80 根据兴趣或优势 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 引导素质教育释放出积极信号 90 被调查对象对外语一年两考持赞成态度 取消文理分科考试 提高学生基础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标得到较好实现 但是学业水平考试由百分制

9、转为等级制的认同度较低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新高考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是等级性考试 6选3 的制度设计增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但也带来等级赋分制所导致的学生避考物理现象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需增强 什么是综合素质 怎样测量综合素质 怎样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成果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三是选考科目实施等级分需进一步科学划定 由于等级比例按规定进行划定 所以有可能出现两名考生在一门等级考试科目中相差一分 却相差一个或两个等级 这意味着原始分相差一分 两名考生最终得到的等级分相差3分或更多 这种分差在计入高考成绩后对考生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 新高

10、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四是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需更加关注公平性 高校进行综合评价录取总体反应较好 但在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有所扩大时 如何保证过程的公平性尤其值得关注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五是 3 6选3 考试模式意味着各学科的学生比例每年都有变化 对学科教师的规模和结构产生了直接影响 不同时段 不同学校 不同学科教师需求量的波动性较大 可能导致出现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与富余的现象 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课题组建议通过政策性引导提高物理等科目的学科地位 增强综合素质评价和使用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压缩等级数量 提高高考计分与分数合成的科学性 教 考 招有效联动 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的系统协调性

11、一 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1 全面实施新课标教学 2 推行选课走班教学模式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首先如何引导学生选科 目前学生选科考虑因素浙江考生选科首要考虑因素分析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如何引导学生合理选科 一是引导正确定位个人目前成绩 学习兴趣和学好信心 二是引导关注政策规定 2018年教育部出台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 试行 据统计选考物理科的可以报考89个专业类 占专业类总数的95 7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教育部选考科目指引图示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三是关注高校科目设置要求 985院校各科目限制要

12、求汇总 jpg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学生理性选科参考模型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其次如何设计走班教学6选3的20种组合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6选3共有20种组合 已不可能按传统班级组织教学 根据上海和浙江实践经验 采用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方式比较可行 能固定的不走班 能集中的不分散 不赞成一哄而散的大走班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比较成熟的做法是语数外分层组建行政班 6选3选科走班 选科走3 6选3选科走班 操作比较复杂 学习效果相对较差 固1走2 6选3中 有一科一样 就固定不走 其他两科走班 比如都选物理 物理学科在行政班上课 其他两科不同就要到走班教室上课 二 中学面临

13、的变化与挑战 固2走1 6选3中 有两科一样 就固定不走 其他一科走班 比如都选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学科在行政班上课 其他一科不同就要到走班教室上课 固3不走 6选3 3科都一样 比如都选物理化学政治 就不需要走班了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也体现在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中 特别是在自主管理 社团活动 社会实践等德育课程中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在教学方式上 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切实转变应试的教学方式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从而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在

14、学生管理方面 坚持班主任与 导师制 相结合 由班主任具体组织落实常规管理与教育 任课教师在落实课堂教学基础上做好选科学生的导师 导师可以根据行政班把学生分为相应小组 从而实现行政班与选课走班管理上的无缝对接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其三合理调配资源应对各种挑战新高考改革下 学校面临调配师资 教室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巨大挑战 一些过去固定的现在流动起来了 师资 教室 教学设施可能出现结构性短缺或富余 长期静态管理的事务需要调整为动态管理 因此学校尤其是校长必须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3 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目前包括湖北省在内各省都相继出台了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

15、施办法 并随着新高考改革启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做好综合素质评价难度很大 既要科学 公平 规范进行评价 记载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又要严格程序 强化监督 确保公开透明 保证内容真实准确 更重要的是加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4 引导学生生涯规划学生要想合理选科 就必须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 充分了解自己未来将选择什么专业 从事什么职业 提前对将来的学习和人生进行规划 这是新高考改革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高中生生涯规划主要包括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 学业规划就是根据自我兴趣特长 学业水平 专业倾向 生涯发展方向 科学合理选择课程

16、职业规划主要从选考专业 职业体验 职业选择方面进行自我认知 职业规划是学业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学业规划是实现职业规划的基础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中学承担着学生生涯规划引导教育的重要任务 需要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和组织职业体验 生涯规划教育不能仅仅为了志愿填报 更为重要的是唤醒学生自我规划意识 学会对自己负责 生涯规划教育必须与日常教育教学有机结合 持续贯穿高中三年教育过程 二 中学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三 2019年高考命题趋势 三 2019年高考命题趋势 1 2018年高考命题的突出变化 1数学难度降低 多考一点想的 少考一点算的 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 逻辑推理 数学应用 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 重视学科主干知识 杜绝偏题 怪题和繁难试题 三 2019年高考命题趋势 全国卷数学近三年难易程度对比 三 2019年高考命题趋势 2语文重要性凸显有人说2018年是 最难高考语文年 研究分析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 卷II 卷III发现 所谓的 难 主要体现在阅读能力考查增强 以及古诗文 文言文考查提升 这是一个信号 也是一种趋势 2018年全国卷语文试卷变化 docx 三 2019年高考命题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