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295449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 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导论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也可以讲是从文化这个角度研究人的科学。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 英国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也指出:“文化人类学关心的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及其习得的行为方式,而不是遗传传递的行为方式。 ” 美国学者 W. H. 霍尔姆斯( W. H. Holmes)于 1901 年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术语,其英文是Cultural Anthropology,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就是与从生物特性角度研究人的体质人类学相区别。 JF拉菲托(JFLafitau,1670-1

2、740 ) ,被传播学派学者推崇为文化人类学的奠基者。 “爱丁堡学派”代表人物:亨利霍姆(Henry Home,1696-1782) 、亚当弗格森(Adam Ferguson,1723-1816 ,被认为是英国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先驱之一) 、罗伯特森(WRobertson,1721-1793) 第一章 古典进化论学派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学派,所以它的产生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正式诞生的界碑。该学派活跃于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这 30 年间。 该学派的产生应当从巴斯蒂安 1860 年出版的历史上的人算起,真正成熟的标志则是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

3、古代社会两部巨著的问世。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 一、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建立 二、殖民贸易的促进 三、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最先清楚地提出生物进化论明确概念的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801 年。 斯宾塞偏重于社会进化,对进化概念的形成以及进化理论的系统化起了主要作用,他和孔德被并称为社会学的两位创建者。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是贯穿斯宾塞思想的两条主线,是他关于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 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与不同 P15 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思想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 ,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4、原始文化 (1871 ) ,透彻和系统地阐述了其基本思想,以大量的人类学资料为依据的经典进化论的思想。 论文“论研究制度发展的方法:对婚姻和继承法的应用 ”,使用统计分析方法。 泰勒是第一个在科学意义上为“文化” 下定义的人,从而为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勾勒了基本轮廓。 在原始文化 “关于文化的科学 ”一章中,他开宗明义地指出: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 泰勒是一个反种族主义论者,他指出:“我们应该而且也有可能打消关于人种遗传变化的考虑,而承认人类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虽

5、然是处在不同的文化阶段上。 ” 进化论观点: 第一, 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所谓人类本质的一致性就是人的心理的同一性,即人类无论什么种族,在心理和精神方面都是一样的;人们的行动都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物,所以,同样的心理和精神活动必然产生同样的文化发展规律。 第二, 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但是,总会循序渐进。不会超越某个阶段,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化。 (我所感兴趣的是,这些民族的起点是否相同。 ) 第三, 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这无论对于分子或

6、有机体的运动,还是对于社会的运行来讲都是如此。 两大原则:第一, “在文明中有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拿一些相同的原因来解释相同的现象。 ”他进一步指出,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另一个是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第二, “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宗教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宗教,认为最好“把神灵信仰判定为宗教的基本定义” ,这是文化人类学史上关于宗教的第一个定义。 “万物有灵论”或“ 泛灵论”。在他看来,有三种基本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科学的方式

7、、巫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他还开凿了象征性研究的源头(认为人们对物质东西的崇拜,其本质是对神灵的崇拜,物体是一种象征,是思想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 婚姻家庭理论:研究“回避”的习俗,研究父母与子女命名的习俗,讨论父系继嗣、母系继嗣和双系继嗣的问题,研究“产翁”习俗,研究抢婚习俗和外婚制,认为外婚制与亲属分类制度相联系,外婚制的最初形式应当是交表婚姻。 其人类学研究方法:比较法、残存法、统计法。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18181881) ,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古代社会 (1877 ) 原始社会分期理论、关于氏族制度的发现、家

8、庭史研究(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 年) 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贡献: 第一, 对氏族社会的科学说明。 第二, 首先使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并在易洛魁部落进行考察工作,收集的资料可靠、翔实、丰富。 第三, 利用对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来考察和划分家庭制度的类型与历史发展,这种研究途径是摩尔根首创的,为人类学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第四,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原始社会的发展与分期,指出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明和发现”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 缺陷:第一,关于原始社会的分期;第二,关于家庭形式的研究。 阿道夫巴斯蒂安(Adolf Bastian,18261905)人类心理

9、一致说 贡献:第一,提出“人类心理一致说 ”,指出人类具有相同的心智过程,对相同的刺激会产生相同的反应。第二,在“基本观念”之上,他还提出了“民族观念” 的概念,民族观念来源于基本观念与特定民族的具体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他认为,可以从民族观念的角度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或文化类型。 巴霍芬(Johann Jacob Bachofen,18511887 ) 母权论 其代表作母权论:根据古代世界的宗教和法权本质对古代世界的妇女统治的研究 (1881 年) ,被恩格斯认为标志着家庭史研究的开始。 概念:产翁(couvade) 父系氏族制代替母系氏族制时产生的一种习俗。一般认为是父亲坐褥育儿之意。此

10、俗是男子在母权制势力仍十分强大的情况下,为迅速获得对女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采取的一种方式。男子通过模仿妇女生育,以加强与子女的血肉联系,从而确定孩子为父亲所生所有,并获得像母亲一样的亲权。产翁的形式为:妇女分娩后,由丈夫代替妻子坐褥,接受饮食和医疗等方面的特殊照顾以及亲友的祝贺,禁吃某些食物,不事繁重劳动。而产妇却需下地干活,服侍产翁。中国历史上越、僚、傣、仡佬等族中曾流行产翁习俗。法国南部与西班牙北部比利牛斯山区一带的伊比利亚人及其后裔巴斯克人也曾盛行产翁习俗。此外法国的科西嘉人,非洲西海岸马达加斯加岛的一些居民,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及南美洲的部分印第安人均保留产翁习俗。 麦克伦南(Joh

11、n Furgasor Mclennan,18721881) 内外婚姻制度 首次提出外婚制和内婚制的概念,第一次提出图腾制(Totemism)这个学术术语。 约翰卢伯克(John Lubbock,18431913) 宗教阶段论 第一个提出“残存法”的思想,率先将石器时代进一步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Sir 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 ,首创“社会人类学” 这一术语,使之几乎成为英国人类学的代名词。 主要著作包括:金枝 (1890 年) 、 社会学范围 (1908 年) 、 图腾崇拜和外婚制 (1910 年) 、自然崇拜 (1926 年)

12、、 论图腾图腾崇拜和外婚制补编 (1937 年)等。 泰勒不否认巫术、科学和宗教在所有人类文化中都并存,弗雷泽却把巫术、宗教和科学按进化论顺序排列。 爱德华亚历山大韦斯特马克(Edward Alexander Westermarck,18621939) 夫权制 罗伯特R马雷特( Robert Ranulph Marett,1866 1945) 泛生论 第一次提出“前万物有灵论”或“泛生论” (animatism):在宗教中,第一性的东西不是思想、不是信仰、不是神话,而是崇拜、仪式;“就多数而言,仪式产生了神话,而不是神话产生了仪式” 。 泛生论是巫术操作的观念基础,泛灵论是宗教信仰的观念基础,

13、前者是非人格化的,后者是人格化的。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不过,今天的大多数人类学家都同意,这两者没有先后之别,它们可同时产生,并存于同一社会或同一发展阶段。 第二章 传播论学派 传播的英文词是“diffusion”,用于文化人类学领域,它将人类文化或社会中的变化,首先归因于物质文化和习得行为从一起源社会散播到其他社会。 德、奥历史传播学派 弗里德里希拉策尔(Friedrich Ratzel,18441904 ) 人类地理学理论 莱奥弗罗贝纽斯(Leo Frobenius,18731938) 文化神话学理论 第一个提出了“文化圈”(Kulurkreis ,英译为 Cultrue Circles)这

14、个术语和概念,他首先在非洲范围内划分文化圈,其特点是:每一个文化圈都具有一系列的物质文化的特征。他特别地研究了包括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河沿岸在内的“西非文化圈 ”,指出该文化圈包括以下四个文化层: “马来亚尼格罗文化”、 “印度文化”、“闪米特文化” 、 “尼格罗文化”。 他认为,文化是从自然条件中诞生的,在地理环境相同的条件下会产生相同的文化。同任何有机体一样,文化也需要营养,它的食物就是人类的经济活动。但是,文化本身是无法移动的,因为“文化没有脚” ,而要靠人来搬运,所以,人只是文化的体现者和搬运工,而不是文化的创造者。 “文化神话学”,划分“ 文化解剖学” 和“文化生理学”的研究范畴。 弗

15、里茨格雷布内尔(Fritz Graebner,18771934) “文化圈”理论 他在民族学方法论一书中,提出了鉴别“文化亲缘关系” 的两条标准:第一, “形式标准”,指的是事物的形式相同。第二, “量的标准”,指的是相似事物的量的增加,不是一两件事物的相同,而是大量事物的相同。 威廉施密特(Wilhelm Schimidt,18681954) “文化圈进化论” 在格雷布内尔“形式标准”和“ 数量标准”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 性质标准”、 “连续标准”和“ 关系程度标准”作为补充。 英国传播学派 威廉里弗斯(William H. Rivers,18641922) 英国实验心理学剑桥学派的创

16、始人 第一个提出从“系谱”的角度来研究家庭和氏族制度。他认为亲属称谓反映了具体的社会功能、特种的义务和权利以及有关行为的限定。 史密斯与佩里的“极端传播论 ” “极端传播论”亦称作“ 泛埃及主义” ,即只承认一个将文化传播给世界的中心,这就是埃及。 埃里奥特史密斯(Elliot Smith,1871 1937) “埃及中心论” 威廉詹姆斯佩里(Willian James Perry,18(?)1949) “太阳之子论” 第三章 历史特殊论学派 出现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创始人是美国人类学家博阿斯,故又被称为博阿斯学派。其中的一些重要成员吸收了“文化圈”的概念,提出了“文化区” 的理论,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他们认为,外表上彼此相同的现象,可能有根本不同的来源和根本不同的作用;不是任何相同性都说明了“历史联系” 或“ 传播”、 “借用”。他们主张:文化人类学的一般任务是“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