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类方及附子类方(二)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2924571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逆汤类方及附子类方(二)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逆汤类方及附子类方(二)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逆汤类方及附子类方(二)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逆汤类方及附子类方(二)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逆汤类方及附子类方(二)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逆汤类方及附子类方(二)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逆汤类方及附子类方(二)精编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四逆汤类方及附子类方(二) 四逆汤类方及附子类方(二)一、四逆汤类方1、大回阳饮方源:吴氏经验方组成:附子、干姜、肉桂、甘草。功效:回阳救逆,大补元气。主治:阳虚重症。2、潜阳封髓丹方源:郑钦安创立,云南吴氏发挥组成:附子、肉桂、炙龟板、黄柏、砂仁、龙骨、牡蛎、紫石英、骨碎补、细辛、炒白术、甘草。功效:扶阳潜阳、镇纳收敛。主治:阳虚,慢性虚火证。3、吴萸四逆汤方源:云南吴氏经验方组成:附子、干姜、甘草、吴茱萸、炒小茴香、香附子、炒花椒、乌药。功效:回阳救逆,温肝顺气。主治:阳虚肝寒证(水寒土湿木郁),脾肾阳虚证加肝气郁结证。4、急救回阳汤方源:医林改错卷下组成: 附子24克(大片)

2、党参24克干姜12克 白术12克 甘草9克 桃仁6克(研)红花6克功效:回阳救逆,活血化瘀。主治:治霍乱,上吐下泻,转筋,眼胞塌陷,汗出如水,肢冷如冰。5、椒附白通汤组成:生附子(炒黑)3钱,川椒(炒黑)2钱,淡干姜2钱,葱白3茎,猪胆汁半烧酒杯(去渣后调入)。(此用仲景白通汤,与许学士椒附汤,合而裁制者也。)功效:齐通三焦之阳,急驱浊阴。主治:主治足太阴寒湿,舌白滑,甚则灰,脉迟,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浊阴凝聚,阳伤腹痛,痛甚则肢逆。摘录:要点:腹痛、胃脘痛、大便窒塞、舌白滑,甚则灰滑。叶天士论肾厥:肾厥,由背脊而升。凡冲气攻痛,从背而上者,系督脉主病,治在少阴。从腹而上者,治在厥阴。系冲任

3、主病,或填补阳明。肾厥汤:附子、干姜、花椒、葫芦巴、半夏、茯苓、姜汁。椒附苓桂术远汤:花椒、附子、茯苓、桂枝、白术、远志。以上两方治冲气攻痛,从背而上者。椒附乌梅大半夏汤:花椒、附子、乌梅、半夏、干姜、人参、陈皮、姜汁。(椒附:治肾气上冲;半夏、干姜、人参、陈皮、姜汁:通补阳明;乌梅、花椒、人参、干姜、附子:乌梅丸法,治疗厥阴。)此方治冲气攻痛,从腹而上者。6、茵陈四逆汤方源:伤寒微旨论卷下。 组成:甘草2两,茵陈蒿2两,干姜1两半,附子1个(破8片)。功效:温阳除湿退黄。主治:阴黄。病人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出。阴黄。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皮肤冷,心下硬,按之痛

4、,身体重,背恶寒,目不欲开,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而发黄。7、实脾散(实脾饮)方源:医方类聚卷一二八引济生。组成: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治:阴水。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方义:医方考:用白术、茯苓、甘草之甘温者补其虚,用干姜、附子之辛者温其寒,用木香、草果之辛温者行其滞,用厚朴、腹子之下气者攻其邪,用木瓜之酸温者抑其所不胜。 金鉴:脾胃虚

5、,则土不能制水,水妄行肌表,故身重浮肿,用白术、甘草、生姜、大枣以实脾胃之虚也。脾胃寒,则中寒不能化水,水停肠胃,故懒食不渴,二便不实,用姜、附、草果以温脾胃之寒。更佐大腹、茯苓、厚朴、木香、木瓜者以导水利气。盖气者水之母也,土者水之防也,气行则水行,土实则水治,故名曰实脾也。8、附子理中丸方源:局方卷五。组成:附子(炮,去皮脐)3两,人参(去芦)3两,干姜(炮)3两,甘草(炙)3两,白术3两。功效:温脾散寒,止泻止痛。主治:脾胃虚寒,食少满闷,腹痛吐利,脉微肢厥,霍乱转筋,或感寒头痛,及一切沉寒痼冷。二、附子类方1、补坎益离丹方源:医法圆通组成:附子 桂心 蛤粉 甘草 生姜 功效:温阳养心。

6、主治:心悸,唇口紫绀、肢冷。2、茵陈术附汤方源:医学心悟卷二。 组成:附子、茵陈、白术、 干姜、甘草(炙)、 肉桂(去皮)。功效:温阳利湿退黄。组成:阴黄身冷,脉沉细,身如熏黄,小便自利者。3、温心通方方源:吴荣祖科研方组成:附子、肉桂、三七功效:温阳强心、活血通脉。主治:阳虚心悸、心痛。4、洗心汤方源:辨证录卷四。 组成: 附子3克人参30克 茯神30克 半夏15克 陈皮9克 神曲9克 甘草3克 附子3克 菖蒲3克 生枣仁30克 功效:通阳扶正,化痰开窍。 主治:阳虚阴盛,肝郁气滞,痰浊壅积,致患呆病,终日不言不语,不思饮食,忽歌忽笑,洁秽不分,亲疏不辨者。 5、参附汤方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7、 组成:附子、人参功效:回阳,益气,救脱。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粘冷,四肢不温,呼吸微弱,或上气喘急,或大便自利,或脐腹疼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现用于心力衰竭见有上述症状者。方义:参附汤为峻补阳气以救暴脱之剂。除上述主治外,凡大病虚极欲脱,产后或月经暴崩,或痈疡久溃,血脱亡阳等,均可用本方救治。但一见阳气来复,病情稳定,便当辨证调治,不可多服,免纯阳之品过剂,反致助火伤阴耗血。6、参附龙牡汤组成:附子、人参、龙骨、牡蛎、炙甘草。功效:温补心阳,救逆固脱。(潜阳、敛汗,扶正固脱。)主治:心阳虚衰,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右胁下并可出现瘀块,舌

8、苔薄白,质暗紫,脉象微弱疾数。7、沉香散方源:圣惠卷七。 组成:沉香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槟榔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茴香子半两。 主治: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四肢逆冷,不思饮食。 方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服1钱,不拘时候,以热酒调下。8、小续命汤方源:千金卷八(注文)引小品方。组成:麻黄、桂枝、防风、防己、杏仁、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川芎、白芍、大附子、生姜功效::扶正祛风。主治:正气内虚,风邪外袭。中风卒起,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斜,语言謇涩,牙关紧闭,厥冷;或顽痹不仁,风湿腰痛。卒中风欲死,身体缓

9、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中风不省人事,涎鸣,反张,失音,厥冷。八风五痹,痿厥。产后中风。风湿腰痛;痰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1)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邪,语言謇涩。 (2)风湿腰痛,痰火并多。 (3)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方义:千金方衍义:小续命汤虽本古方,而麻黄、桂枝两方皆在其中。以其本虚,必加人参驾驭麻、桂,发越在表之邪,又需附子直入少阴,搜逐在里之邪,不使外内交攻,正气立断,续命之名,信乎不虚。其余川芎、黄芩、防风、防己,不过为麻黄之使,以祛标热耳。方治卒中风欲死,病死于暴,故用麻黄必兼杏仁开发肺气之逆满,殊不可缺。 医方考:麻黄、

10、杏仁,麻黄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中风。中风而有头疼、身热、脊强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参、甘草,四君子之二也,局方用之以补气;9、三乌汤方源:吴荣祖老师经验方组成:附子、草乌、川乌、细辛、桂枝、麻黄、甘草。功效:温阳散寒、除湿通络、蠲痹止痛。主治:重症痹证。关节顽痛麻木、肿胀变形、四肢逆冷。10、右归饮方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组成:熟地2-3钱或加至1-2两,山药(炒)2钱,山茱萸1钱,枸杞2钱,甘草(炙)1-2钱,杜仲(姜制)2钱,肉桂1-2钱,制附子1至3钱。功效:温肾填精。主治: 肾阳不足,腰膝痠痛,气怯神疲,大便溏薄,小便频多,手足不温,及阳

11、萎遗精,舌苔淡薄,脉象沉细者;阳虚咳嗽;产妇虚火不归元而发热者;肾虚火衰,晕坠而痛;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11、地黄饮子组成: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浮腻,脉沈迟细弱之喑痱证。方义:本方主治喑痱证。“喑”指舌强不能言;“痱”指足废不能用。其证由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故刘河间选用滋补肾阴的干地黄为主。王晋三曰:“饮,清水也。方名饮子者,言其煎有法也”。陈修园曰:“又微煎数沸,不令诸药尽出重浊之味,俾轻清走于阳分以散风,重浊走于阴分以降逆。”方中以干地黄为主,用清水微煎为饮服,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地黄饮子”。12、全真一气汤方源:冯氏锦囊药按卷二十。组成:制附子、熟地、麦门冬、白术、牛膝、五味子、人参。方歌:全真方意本归藏,术附人参配地黄,妙入麦冬牛膝味,相生相胜济坤阳。功效:滋阴救火。主治:阴分焦燥,上实下虚,上热下寒,阴竭于内,阳越于外,斑疹热极烦躁,上喘下泻。中风大病阴虚发热,吐血喘咳,一切虚劳重症。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