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学-第二、三周生物合成理论.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880130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酶工程学-第二、三周生物合成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酶工程学-第二、三周生物合成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酶工程学-第二、三周生物合成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酶工程学-第二、三周生物合成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酶工程学-第二、三周生物合成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酶工程学-第二、三周生物合成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酶工程学-第二、三周生物合成理论.ppt(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酶工程学 EnzymeEngineering 绪论 第一章 酶的生产 酶的改性 酶的应用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酶的生物合成法 第三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第四章 酶改性的基本理论 第五章 酶分子修饰 第六章 酶固定化 第七章 酶的非水相催化 第八章 酶应用的基本理论 第九章 酶反应器的应用 第十章 酶的应用领域 第十一章 第二章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酶的生物合成 通过细胞的生命活动而合成各种酶的过程 酶有蛋白类酶 P酶 和核酸类酶 R酶 两大类别 酶的生物合成主要是指细胞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第一节RNA的生物合成 转录 一 中心法则 1958年Crick 一 中心法则 195

2、8年Crick 发现逆转录病毒 1970 朊粒 1 以 DNA 为 中心 的中心法则解读 2 以 RNA 为 中心 的中心法则解读 1 不具有逆转录行为的RNA病毒的中心法则之解读 2 具有逆转录行为的RNA病毒的中心法则之解读 二 RNA的生物合成 转录 RNA的种类 dsRNA 某些病毒遗传信息载体催化活性RNA 催化作用tRNA 氨基酸载体rRNA 与蛋白质共同组成核糖体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sRNA 分子修饰 代谢调节作用 一 RNA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以DNA为模板 以核苷三磷酸为底物 在依赖DNA的RNA聚合酶作用下 生成RNA的过程 二 转录 RNA 4nPPi nATPnGTP

3、nCTPnUTP DNA模板 Mg2 Mn2 RNA聚合酶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 MW 5x105 三 RNA聚合酶 全酶 由 组成 识别转录起始位点 与DNA上的启动基因结合 使转录开始 核心酶 由 组成 进行核苷酸链的延伸 1960年 Harowitz和Weiss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 三种 RNA生物合成的起始位点在DNA的启动基因 启动子 上 四 转录的起始 起始阶段的重要问题是RNA聚合酶与DNA的启动基因的相互作用 起始阶段包括 全酶的形成酶与模板结合酶与启动基因结合模板DNA局部变性转录开始 酶的移动方向 五 转录的延伸 重旋 解旋 转录泡 17bp 六 转录的终止 大肠杆菌中的

4、两类终止子 不依赖于 因子的终止子依赖于 rho 因子的终止子 模板DNA分子上每个基因或每个操纵子都含有一个终止信号 终止子 当RNA聚合酶转录到达这个信号时 合成的RNA分子以及聚合酶与模板DNA分离 RNA链的合成便被终止 1 不依赖于 因子的终止子 2 依赖于 因子的终止子 1 剪切反应2 剪接反应3 末端连接反应 七 RNA前体的加工 tRNA3 末端加上CCA OH尾巴在mRNA的5 末端加上 帽子 结构5 m7GpppNmpNp在mRNA的3 末端连接polyA尾巴tRNA5 末端加上甲基鸟苷酸 4 核苷修饰反应 tRNA3 末端加上CCA OH尾巴 CCA OH尾巴的功能 CC

5、A是连接氨基酸所不可缺少的 在mRNA的5 末端加上 帽子 结构5 m7GpppNmpNp mRNA 核苷 2 甲基转移酶 RNA三磷酸酶 mRNA鸟苷酰转移酶 mRNA 鸟嘌呤 7 甲基转移酶 5 帽子的功能 翻译起始所必要的 为核糖体识别mRNA提供了信号 并协助核糖体与mRNA结合使翻译从AUG开始 帽子结构可增加mRNA的稳定性 保护mRNA免遭5 3 核酸外切酶的攻击 在mRNA的3 末端连接polyA尾巴 Poly A 尾巴的功能 防止核酸外切酶对mRNA信息序列的降解 起缓冲作用 可能与mRNA从细胞核转送到细胞质有关 但是相当数量的没有polyA尾巴的mRNA如组蛋白mRNA

6、也能通过核膜进入细胞质 第二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翻译 二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翻译 以mRNA为模板 以各种氨基酸为底物 在核糖体上通过各种tRNA 酶和辅助因子的作用 合成多肽链的过程 称为翻译 遗传密码的简并性 密码子5 XYZ 3 反密码子3 X Y Z 5 61种密码 20种氨基酸 遗传密码的通用性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 mRNA tRNA Crick根据立体化学原理 于1966年提出了摆动假说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中 前两对严格按照碱基配对原则 而第三对碱基则可以有一定自由度地摆动 所以 某些tRNA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一个以上的密码子 1 氨基酸活化生成氨酰 tRNA aa t

7、RNA ATPaa tRNA AMP PPi 氨酰 tRAN合成酶 分两步进行 aa ATP E E aa AMP PPiE aa AMP PPi aa tRNA E AMP 大肠杆菌 肽链合成的第一个氨基酸都是甲酰甲硫氨酸 Met tRNAF ATP Met tRNAF AMP PPi 甲酰转移酶 fMet tRNA 2 肽链的合成起始 3 肽链的延伸 GDP Pi 4 肽链的终止 终止密码子 UAA UAG UGA释放因子 ReleaseFactor RF 1 UAA UAGRF 2 UAA UGA 5 翻译后加工 去除甲酰基去除N 末端的氨基酸肽链折叠 第三节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转录水平的

8、调节转录产物的加工调节翻译水平的调节翻译产物的加工调节酶降解调节 组成酶 细胞内含量恒定 环境因素对这些酶的合成效率影响不大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糖酵解途径的酶 调节酶 在细胞内含量变化很大 合成速率明显受环境因素影响 诱导酶 在诱导物作用下开始或加速合成 b 半乳糖苷酶 酶的类型 酶合成的调节控制 一 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1960年Jacob和Monod提出的操纵子学说 一 操纵子学说 调节基因 产生阻遏蛋白启动基因操纵基因 与阻遏蛋白结合结构基因 蛋白多肽链产物 操纵子 1 RNA聚合酶结合位点2 cAMP及其受体蛋白复合物 cAMP CRP 结合位点 操纵子学说主要内容

9、操纵子学说 操纵子 operon 是指启动基因 操纵基因和一系列紧密连锁的结构基因的总称 是转录的功能单位 很多功能上相关的基因前后相连成串 由一个共同的控制区进行转录的控制 包括结构基因以及调节基因的整个DNA序列 RPOS1S2 DNA 调节基因 启动基因 操纵基因 结构基因 与阻遏蛋白结合 1 RNA聚合酶结合位点2 cAMP及其受体蛋白复合物 cAMP CRP 结合位点 产生阻遏蛋白 mRNA 操纵子 原核生物中操纵子的类型 1 诱导型操纵子 在无诱导物的情况下 基因的表达水平很低或不表达 只有当存在诱导物时 才能转录生成mRNA 进而合成酶 例如乳糖操纵子 2 阻遏型操纵子 在无阻遏

10、物情况下 基因表达正常 当有阻遏物存在时 转录受到阻遏 例如色氨酸操纵子 二 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1 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2 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 3 酶生物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 1 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是指容易利用的碳源阻遏某些酶 主要是诱导酶 生物合成的现象 cAMP H2OAMP 磷酸二酯酶 葡萄糖过量降解 ATP ADP AMP cAMP CRP 启动基因上没有cAMP CRP结合 酶合成 例 葡萄糖阻遏 半乳糖苷酶的生物合成 2 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 加进某种物质 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的过程 简称为诱导作用 起诱导作用的物质 称为诱导剂 催化作用的底物底物的类似物

11、举例 乳糖诱导 半乳糖苷酶的合成 3 酶生物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 产物阻遏作用 是指酶催化作用的产物或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生物合成受阻的过程 引起反馈阻遏的物质 称为共阻遏物 催化作用的产物代谢途径末端产物 举例 无机磷酸阻遏碱性磷酸酶 无阻遏物时 添加阻遏物时 RPOS1S2 DNA 翻译 mRNA RPOS1S2 DNA 共阻遏物 二 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1 细胞分化改变酶的生物合成 2 基因扩增加速酶的生物合成 3 增强子促进酶的生物合成 4 抗原诱导抗体酶的生物合成 1 细胞分化改变酶的生物合成 端粒酶催化端粒的延伸 3 5 5 TTGGGGTTGGGG3 CCAACC

12、CC 3 5 端粒酶RNA DNA 3 5 5 TTGGGGTTGGGGTTGGGG3 CCAACCCC 3 5 端粒酶RNA DNA 3 5 5 TTGGGGTTGGGGTTGGGG3 CCAACCCC 3 5 端粒酶RNA DNA 1 结合 2 延伸 3 移位 2 基因扩增加速酶的生物合成 基因扩增 是通过增加基因的数量来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 例 CHO在含有氨甲蝶呤的培养基上培养编码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大量扩增 二氢叶酸还原酶合成速度加快 增强子 又称调变子 是一段能够高效增强或促进基因转录的DNA序列 增强子的重要特性是能够促进同源或异源启动基因的转录活性 其增强效果有时可达1000倍 3 增强子促进酶的生物合成 4 抗原诱导抗体酶的生物合成 1948年Pauling提出过渡态理论 1975年Kohler合Milstein发明单克隆抗体技术 1986年Lerner合Schultz分别独立获得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