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一)语言文字运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2688260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一)语言文字运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一)语言文字运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一)语言文字运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一)语言文字运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一)语言文字运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一)语言文字运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一)语言文字运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周测(一)语言文字运用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诗歌鉴赏 + 名句默写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嫦娥四号完美月背软着陆已成为探月史上的经典。当我们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彼时又克服了怎样的挑战呢?首先,地形险要,起伏不定,使软着陆面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风险。虽然科学家为嫦娥四号精挑细选了预定着陆区冯卡门撞击坑,但相对平坦的“坑”内地形仍然复杂多样。用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的话来说,嫦娥四号软着陆就好像在崇山峻岭的云贵川地区着陆一样。为防万一,科学家将距离冯卡门撞击坑不远的克雷蒂安撞击坑确定为备选着陆区。其次,通信延迟,近乎盲降,使软着陆地

2、面控制实际上失去了及时干预能力。对于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地面控制中心必须通过鹊桥中继星与其实现数据传输,较长的通信延迟使对情况瞬息万变的着陆过程进行干预变得无比困难。为降低“盲降”带来的风险,科学家们把目标着陆区的各种参数注入嫦娥四号,并为其装配最先进的测距测速敏感器,()。2019年1月3日,惊心动魄的软着陆过程开始了。嫦娥四号在地面指令的操控下,在近地轨道15公里处开始减速下降,在距离月面100米处,“嫦娥”稍作停留,悬停空中,而后缓缓落下,稳稳立在月背之上。精准!完美!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我们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

3、而那时又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呢?B.在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我们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那时又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呢?C.当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我们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当时又克服了怎样的挑战呢?D.当我们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当时又应对了怎样的挑战呢?【解析】选B。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C项,“克服”和“挑战”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2.文段中有四处引号,作用与另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首先,地形险要,起伏不定,使软着陆面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风险。B.虽然科学家为嫦娥四号精挑细选了预定着陆区冯卡门撞击坑,但相对平坦的“坑”内地形仍然复杂多

4、样。C.为降低“盲降”带来的风险,科学家们把目标着陆区的各种参数注入嫦娥四号。D.在距离月面100米处,“嫦娥”稍作停留,悬停空中,而后缓缓落下,稳稳立在月背之上。【解析】选C。C项表示强调,另三项表示特殊含义。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就能精准判断地形地貌,选择最佳落脚点B.它就能选择最佳落脚点,精准判断地形地貌C.让它能精准判断地形地貌,选择最佳落脚点D.让它能选择最佳落脚点,精准判断地形地貌【解析】选C。根据原文语境的陈述主体,排除A、B两项;再根据“先判断后选择”的顺序,排除D项。4.请你细读下面的两段话,说说你从这两段话中各自得到哪些有关人生的启

5、示。(5分)假如一个人分管的工作,质量能达到90%的标准已很不错,现工作完成共需五道程序,由五个人负责,那么工作完成时的最终质量标准是90%的5次方,约等于59%,竟然连“及格线也达不到”。假如你现在的能力是“1”,以后每天在“l”的基础上多努力1%,坚持一年,“1”就变成了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7834。答:_答案(示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行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任何凑合的思想都要不得。每天进步一点点,年底会有大惊喜。5.下面是作文中“编写故事”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答:_答案(示例):“编写故事”

6、需要做好起承转合四个环节:“起”即用一句话概括出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在内的故事内容;“承”即交代故事的诸多矛盾;“转”为矛盾的总爆发;最后矛盾得到解决,回归主旨,此为“合”。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

7、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

8、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

9、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B.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C.诗意美指画中有诗

10、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D.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解析】选B。B对“外象之美”的解释不正确,原文第三段说“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可见“外象之美”也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作本身,而且“画作以外的无限性”也不只是“画家的内在的精神追求”。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B.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

11、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C.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D.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解析】选D。“层层递进”不正确,文章是并列式结构。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B.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C.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D.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解析

12、】选C。A项,“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不正确,原文第一段说的是“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B项,“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的应是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的应是欣赏者,原文第二段为“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D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13、。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解析】选B。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10.“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_【解析】“山色远寂寞”写远处群山,苍茫遥远,笼罩在夕阳余晖之中,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江水满溢,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