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总复习试题(鄂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64848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总复习试题(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总复习试题(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总复习试题(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总复习试题(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总复习试题(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总复习试题(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总复习试题(鄂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总复习试题(鄂教版)阅读练习(一) 一、花脸阅读理解 (一) 每逢年至 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 穿红袄 嘴巴上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 男孩子们的兴趣都盯在鞭炮上。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 1、给 里打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面的课文内容回答:“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是什么缘故呢? 3、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 )的作品,他擅长描写中国传统民俗。花脸写的是( )的时候,“我”买了一个大红的( )花脸,还配上一把( ),成了全家主角的故事。 (二)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

2、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 1、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买的花脸是什么样子? 2、这“花脸”的特别之处是 3、作者是怎样写出“这花脸”的特别之处的?二、我爱篮球阅读理解 (一) 我把我的爱,投进了了篮球筐,装进了篮球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 能够这样去爱的人,永远青春年少,追求美好,渴望创造,不管他是十几岁还是几十岁。 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索取 畅通 年老体衰 胆

3、怯 虚伪 临阵退缩 2、画“ ”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 3、请仿照画“ ”的句子写一段话。 4、这篇课文不仅表达“我”对篮球的( )之情,还表达了( )。 5、作者的感受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或我们的成长中应该有怎样的追求?)三、延安,我把你追寻阅读理解 (一) 像_的燕子,在追寻_的春光; 像_的小树,在追寻_和_。 1、这段诗句用了(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追寻的( )心情。 2、仿写:像 ,在追寻 。 (二) 追寻你, 追寻你, 追寻你, 追寻你, 1、这四句诗歌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的情感,诗人追寻延安的这些地方,实际是在追

4、寻( )。 (三) 1、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是指 ;“顶天立地的脊梁”指 。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破旧的茅屋”指 ;温热的土炕代表 。 3、这两行诗采用了( )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四、井冈翠竹阅读理解 (一) 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_。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_,等待_、用 _,等待 。 也等, 也等,等了 的20年。20年过去了,毛竹依旧是那么 ,那么 ,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 1、按照原文内容填空。 2、这句话里“等待等待等待”一句用了( )的修辞方法。 3、仿写一句这样的句子:

5、4、“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的意思是( ),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5、文章赞颂的仅仅是翠竹吗? (二) 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 。 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 ,不向 。 烧了,还有 ; 断了,还有 ; 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出 的,依然是那 的青青翠竹! 1、按照原文内容填空。 2、带点的两句话分别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引用的是唐朝诗人( )的诗句。 (三) 1、在白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30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6、这两个带点的词是( )词,写出了敌人( )的情景,赞扬了井冈山竹子( )。 2、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这四个词带点的词都是( )词,表达了赞美之情,不仅赞扬了( ),更歌颂了( )。 (四) 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1、这句话用了很多表示( )的词语,请把它们圈出来。同时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五、在山的那边阅读理解 (一)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7、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1、“隐秘的想望”是指( )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句话表面上写山的颜色 ,实际是用( )的修辞手法,写“我”爬上山顶以后并没有看到( ),心情( ) 3、这段话中的破折号是起( )的作用。 (二)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1、“山顶”的诱惑力在于( ) 2、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3、最后两行诗怎样理解? (三) 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1、这里运用

8、了象征手法,“山”实际指 ,“海”实际指 。 2、说山那边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是因为 ,表达了诗人 的坚定信念。 阅读练习(二) 一、小桃树阅读理解 (一) 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这句话的含义是 (二) 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样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个花骨朵呢。 “我”感激小桃树是因为 (三) 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 1、这句话中“委屈”是指(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2、仿写一句话。 (四)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就在那俯下去的一刹那,我突然看见在树顶的高高的枝上

9、,竟还保留着一个花骨朵,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来,像风浪里海上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 1、本文的作者是( )。“我”在小桃树身上寄托了( )的愿望。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情感: 2、两个“千百次”的含义不同。“千百次地俯下身去”表现了( ),“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表现了( )。 3、“竟还保留着一个花骨朵”中的“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最后一句话把( )比作( ),暗示着小桃树的给作者带来了( ),表达了“我”( )的思想感情。二、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阅读理解。 (一) 你喜欢河边的卵石吗?那些光滑滚圆的小石子,有的红红的像玛瑙,有的带着一条条水波似的浅绿条纹,有的纯

10、净得像精盐一样雪白。它们浸在清浅的水浪里是多么玲珑可爱。 1、这里综合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从( )、( )、( )、( )等方面写出了卵石的( )。 (二) 它们(卵石)在荡漾的浪花里不断眨动着眼睛,向你诉说着在人迹不到的深山里,所隐藏的一切矿产的秘密! 这些故事必须用特殊的语言才能读出来。 1、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是用( )的方法来揭示“矿产的秘密”,这样写的好处是( )。 2、“特殊的语言”其实指的是( ) (三) 它们像是屋顶的瓦片似的,层层叠叠地一块斜靠着一块,把身子倾斜的一面朝向上游,而把翘起的一头指着下游。在古代干涸的河谷里,人们就是根据这种排列,来确定河流

11、的方向的。 这一句中把( )比作( ),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四) 河边的卵石,正是这样日日夜夜不停地向我们讲着自己的历史,总是这样娓娓动听地在水流声里讲述着它们奇妙的遭遇。 “娓娓动听”的意思是( ),在这里表明卵石诉说的形式和内容是( )。三、奇妙的田螺阅读理解 (一) 作者按( )顺序介绍田螺。先写了第一天观察到田螺的( ),再写第二天观察到它的( ),最后写了又一天早晨看到田螺( ),这是写它的( )。 (二) 那球球个子很小,只有绿豆粒那样大。吐出来的小球球,慢悠悠地降到水底,就像飞机投下的小炮弹。我一细看,缸子底已经有了五六个小球球。我忙去找妈妈,把田螺

12、吐“炮弹”的消息告诉她。 1、 这句话里“炮弹”指什么?为什么打引号? 2、这段话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请用“ ”划出作比较的句子,用 “ ”划出打比方的句子。 (三) 第二天早晨,天刚放亮,我一骨碌爬起身又去看那田螺,一下子怔住了。 “一骨碌”形象地写出了( )感情;“一下子”写出了( )之情。 (四) 1、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写出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 (田螺)重新把硬壳的洞口盖得严严实实,就像坦克手碰到了敌情,拉上了圆圆的铁盖板一样。 ( ) 我知道,青蛙、河鱼、小虾的崽儿都是从卵里孵出来的,怎么田螺就偏偏直接生出小崽儿来呢? ( ) 原来,它圆锥形的角质硬皮已经掀在底部,硬壳口伸出了一个肉状

13、的小躯体,头向上,顶端晃动着一对小触角,样子很像背了躯壳的大蜗牛,只不过蜗牛不能在水中生活罢了。 ( ) 头部,有个圆锥形的硬壳口,上面覆盖着一层角质的硬片,像道结实而又严密的门户,时刻保护着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 ( )四、二泉映月阅读理解 (一) 起初,琴声( ),有如山泉从幽谷中( )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 )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 ),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 )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 ),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 )。 1、按原文填空。 2、作者按照琴声( )、( )、( )的顺序,运用( )、( )的修辞手

14、法,将( )和( )融合在一起写。 3、用“ ”画出描写琴声的句子。用“ ”表现心声的句子。 (二)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着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1、 这句话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其好处。五、清明上河图阅读理解 (一) 顺着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画面进入第二部分。屋宇错落,古柳参差,临河的茶肆之中,摆着桌凳。河中船只往来不断。一座精致的拱桥,宛若飞虹,沟通两岸。行人众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艘木船正要穿过拱桥,桅杆已经放倒,船工握篙盘索。桥上桥下,许多行人驻足观看。从人们张嘴挥臂的动作中,似

15、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 1、“热闹非凡”是 意思?从 等可以看出来。 2、 从人们张嘴挥臂的动作中,似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 3、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 二是 (二) 清明上河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作者巧妙地利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将浩大繁复的场面妥帖地置于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据统计,全图共画人物五百五十余个,各种牲畜五六十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各种房屋三十余幢。无论是状物还是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准确、惟妙惟肖的境界。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丝不苟: 妥帖: 2、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是指 3、 画家绘画技艺的高超是指 4、 这段话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 (三) 名画清明上河图是( )代画家( )的作品。本文作者徐改先高度概括了画的( ),再按照( ),先总说画面分为( )部分,然后分别具体介绍了画面上( )、( )、( )的景象,最后概括了画的(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使文章( )。 阅读练习(三) 一、我的故乡在北京阅读理解 (一) 花儿红着脸笑,青草会细声细气地说话,蟋蟀会跳上窗台,轻轻地问候你。 1、这是一个 句,这样写好在 2、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