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4 鲁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309503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4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4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4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4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4 鲁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利亚的木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3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1今天我们学习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xi。联系木盒子,记行了解意思。3这篇课文围绕

2、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开火车,正音): 数数 冰鞋 斧头 手锯 玩意 免得 抢走 难过 算术 当初 随便 仍然 敌人 台阶 所以 懂得回答,出示句子: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指导朗读。3老师给你一个句式,请你们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把句式补充完整。( )木匣( )木匣受到( )三、研读课文,深入学习。学习“埋木匣”部分。1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科利亚埋木匣的?读1-3自然段,用“”划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学生回答,出示: 埋木匣的句子:他放好了木

3、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1)指名读。(2)引导说出动词,并指导朗读。(3)读着这句话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4)自由读句子,你还读懂了什么?指名读,回答齐读2科利亚如此细心地埋木匣,那么他的木匣里装着什么呢?回答,出示: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3齐读13自然段。学习“挖木匣”部分1科利亚为什么要挖木匣呢?他又是在什么时候去挖的?请大家轻声读412自然段。2回答,反馈。3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用“”划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指名读,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

4、没找到。(1)仔细找一找,这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个字?(2)教学“挖”和“免”,老师范写,学生练写。(3)把“挖”字放到句子里,谁会读好?指名读(4)指导朗读。(体会“着急”,“担心”)(5)还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着急和担心?找出相关的词语。指导读(6)他为什么这么着急?“仍然”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7)齐读。四、抓住关键,引发思考。1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他和小伙伴们有什么反应?读9-12自然段.2交流。男女分角色读9-10自然段。3小伙伴们在猜测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木匣子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2)算术可能不管用。(3)挖的方向可能不对。 (4)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4科利亚是怎么认为的?

5、5找到依据,得出结论。 快速读课文,找到说明步子有问题的依据,出示句子:“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画线段辅助理解)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五、谈话总结,设置悬念。 科利亚终于找到了木匣,从这件事情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下节课继续学习。板书: 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课后反思: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了故事梗概,划分了大的段落, 通过对( )木匣( )木匣受到( )的整理补充,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以“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为线索进行教学。在进行埋木匣、挖木匣的教学中,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通过对关键字的理解进行解读,从而感受科利亚当时的心情。整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给足了时间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不足的是:感觉课堂不够热烈,没有高潮掀起.另外,我的导语比较平淡,没有很多的修饰、点缀。教学时问题解决可以采取多元化模式,如分小组讨论或是其他模式,效果可能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