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防治原则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278498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防治原则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九防治原则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九防治原则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九防治原则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九防治原则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防治原则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防治原则PPT课件(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防治原则 南京中医药大学吴颢昕医学博士 第一节预防 定义 采取一定的措施 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概念 疾病未发生之前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做好预防工作 防止疾病的发生原则 是根据发病学的基本观点制订的 一 未病先防 一 调摄保养 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1 顺应自然 2 调摄精神 3 护肾保精 4 形体锻炼 方法 太极拳 八段锦 易筋经等注意事项 1 因人而宜 运动适度 2 运动量由小到大 量力而行 3 持之以恒 5 合理膳食 1 合理调配饮食 2 饮食有节 3 饮食宜忌6 药物 针灸 推拿治疗 二 防止病邪侵害人体 1 讲究卫生 防止环境 水源和食物污染 2 药物预防 苍术 雄黄烟熏法消毒灭菌

2、 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贯众 板兰根 或大青叶 煎汤饮 可预防流行性感冒和腮腺炎 茵陈 栀子等煎汤饮 预防肝炎 马齿苋鲜者捣取汁或煎汤饮 预防菌痢 二 既病防变 含义 疾病发生后 应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一 早期诊治目的 防止疾病的传变 疾病的传变是有一定规律的 如外邪致病 就有由表传里 步步深入的规律 就要求医生能早期诊治 否则疾病依次传变至五脏 此时治疗疗效欠佳 二 控制传变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旺能乘脾土导致脾病 故治疗肝病常配合分健脾和胃的方法 叶天士认为温热病不仅可以伤及胃阴 而在伤及胃阴之后 病势进一步发展 又可以耗及肾阴 因此在治疗时 主张在 甘寒 养胃的方药中 加入

3、 咸寒 滋肾之品 从而概括出务必 先安未受邪之地 的防治原则 先安未受邪之地 的含义 安 安抚 充实等调养的方法 未受邪之地 尚未受到邪气侵犯的部位 热邪 胃阴耗损 主要用养胃阴药 沙参 麦冬 石斛 肾阴耗损 稍加滋肾阴药 元参 生地 三 愈后防复 第二节治则 治则 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治法 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定的针对于证候的具体治疗方法治则是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 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 指导思想 治病求本含义 寻找疾病的本质 并针对本质进行治疗 寻找疾病本质的方法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病 寻找疾病各自独立的特殊本质 通过全过程认识与把握疾病发展和转归的总体特点 辨证 寻找疾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病理变

4、化的本质 从局部发展中把握病变的主要矛盾 一 标本缓急 标本的概念 本 本质 本 标 现象 末 标本的相对性 疾病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会发生变化 标本亦会发生变化 从疾病的先后分析 先病为本 后病为标 从发病学的角度来分析 正气为本 邪气为标 从辨证施治角度来说 虚证以正气为本 实证以邪气为本 标本之 本 与治病求本之 本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标本之 本 病证的本质 先病 与后病相对而言 含义较广治病求本之 本 指 病证的本质 含义较窄 一 急则治标含义 标病急重 成为主要矛盾 若不及时救治 可能危及生命或影响疾病的治疗时 先治其标 待危重的症状缓解后 再依据病因病机进行调治举例 水臌

5、病人 当腹水大量增加 腹部胀满 呼吸喘促 大小便不利时 应先治腹水 病情稳定后 再调理肝脾 治其本 又如某些慢性病患者 原有宿疾又复感外邪 亦应先治外感以治其标 再治宿疾以治其本 二 缓则治本含义 标症不急 病势比较缓和或病程较长时 必须针对病因病机 从疾病的根本进行治疗 本法对慢性疾病 急性病恢复期有重要指导意义 气虚血瘀所致偏瘫 采用益气 活血 化瘀之法治其本 急性热病后期 多用养阴增液法以治其本本法适用于 标 的病机不急 但属于 本 的病机未必缓和 三 标本兼治l 含义 标病与本病俱急或标病和本病俱缓之时 应标本兼治2 运用 标本先后的运用原则 1 病势缓慢 当从本治2 病势急剧 首先治

6、标3 标本俱急 或标本俱缓 则标本兼治 二 扶正与袪邪 扶正与袪邪是针对虚证和实证所确定的两个基本治疗原则 一 扶正袪邪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扶正 扶助正气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的生理功能与抗病能力 袪邪 袪除邪气 消除体内致病因素及其病理产物 相互关系 区别 扶正用于虚证袪邪用于实证关系 扶正是为了袪邪袪邪是为了扶正 二 扶正与袪邪的运用l 扶正 简言之 适用于虚证 虚证一般有两种情况 疾病的后期 邪气轻微 而以正气虚弱为主 疾病初愈 邪气已除 而正气尚未恢复 对这两种情况 都可运用扶正法治疗 扶正的常用治法 益气法治疗气虚证养血法治疗血虚证滋阴法治疗阴虚证温阳法治疗阳虚证以上举例说明 结合脏腑则更

7、为具体 扶正法的作用 1 补虚 因病致虚 2 大虚危急可用作挽救生命 3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抗邪能力 扶正法的手段 1 药物疗法 2 针灸疗法 3 气功疗法 4 体育疗法 5 饮食疗法 2 袪邪适用于实证 3 扶正与袪邪兼顾 基本原则 一 虚证宜扶邪 实证宜祛邪 袪邪务尽 以免复伤正气 虚实错杂证中之实邪 一般不如纯实证那样严重 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 造成邪气久留而复伤正 临床时对虚的一方可以用药物渐补或饮食调养而慢慢获效 而对于实的一方 决不可以姑息 力求尽早尽快根除之 2 扶正而不留邪 袪邪而不伤正扶正与去邪药在一起使用 很容易造成扶正药碍邪 对实的一方不利 袪邪药伤正 对虚的一方不利 3

8、权衡邪正盛衰主次关系和轻重缓急 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先后 实兼虚泻中兼补虚兼实补中兼泻虚实并重补泻各半 适应证 虚实错杂证 正虚邪实 具体又分三种情况 1 先袪邪后扶正邪气虽盛 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如瘀血所致之崩漏 瘀血不袪则出血难止 先袪瘀 再补血 2 先扶正后袪邪适用于正虚邪实 以正虚为主的病人 因正气过于虚弱 兼以攻邪 则反而更伤正气 故应先扶正而后去邪 如某些虫积病人 正气太虚 不宜驱虫 应先健脾以扶正 正气得到一定恢复 再驱虫 3 扶正与袪邪兼用适用于既有正虚 又有邪实的病证 或正虚邪恋 三 调整阴阳 概念 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相对平衡的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邪盛之实证袪邪阴

9、阳偏衰正衰之虚证扶正因此说 这是在扶正祛邪基本治则指导下所制定的 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生理上 阴平阳秘 阴阳相对平街 病理上 阴阳失调 阴阳偏盛或偏衰 辨证上 阴证阳证 寒热虚实证 一 损其有余适应证 适用于阴偏盛和阳偏盛的实证 运用方法 实热证 损其阳邪 热者寒之 实寒证 损其阴邪 寒者热之 二 补其不足适应证 适用于阴偏衰和阳偏衰的虚证 运用方法 阳衰 虚寒证 补阳 或配补阴药以阴中取阳 阴衰 虚热证 补阴 或配补阳药以阳中求阴 阳虚不能制阴 阴盛明显 阳虚阴盛证 补阳兼去阴邪阴胜则阳病 阳气损伤明显 去阴邪 兼以助阳 补其偏衰 阴阳两衰出现阴阳两虚证 阴阳双补单纯虚证

10、则使用扶正法 如出现虚实错杂证 而且是以正虚为主 邪盛为次 治疗应以扶正兼以袪邪 也属于扶正与袪邪兼用的治则 四 调理精气血津液关系 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所制定的治则 但这是从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一方面精气血津液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如气 血与津液的生理功能是不一样的 它们的病理变化也备自不同 因此在治疗上 就必须针对其病变特点进行治疗 另一方面 精气血津液在生理上是密切联系的 在病变情况下 可以相互影响 具体内容前面已经讲述过 因而在治疗上就不能孤立地治气 治血 治津液 而必须调整其关系之失常 使其恢复正常的协调状态 在此 是强调这后一方面 但并不否定前一方面 一 治精 1 补

11、精亦称填精 用于精亏证 精亏与肾 脾两脏关系密切 故临床常用补肾填精 健脾益气生精法 2 固精又称摄精 适用于滑精 遗精 早泄等精脱之证 肾藏精 故临床常用补益肾气 固摄精气的方法 气虚补气气病气滞理气血虚补血血病血瘀化瘀津液停聚 小便不利利尿津液津液不足 产生内燥生津润燥 气虚 血虚导致气虚 气血双补气病治血气脱 血脱导致气脱益气固脱 止血补血 气血双补 二 调理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津液病治气 津液不足脾胃气虚津液生成不足 补益脾胃之气津液输布失常脾肺肾等脏腑气虚补益脏腑之气脾肺肾等脏腑气滞排泄障碍调理脏腑气机 津液失固肺肾气虚汗尿失固补益肺肾之气气病治津液 津液丧失导致气虚津脱补益津液 五

12、调理脏腑 一 调整某一脏腑生理功能1 调理脏腑的阴阳气血2 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 1 根据脏腑的阴阳五行属性确定适宜的治疗原则 2 根据脏腑气机来制定适宜的治法 3 根据脏腑的苦欲或喜恶来制定适宜的治法 4 根据脏腑的功能特点制定适宜的治法五脏化生贮藏精气 其病多虚 治疗多采用补法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 其病多实 治疗多采用泻法 5 调理脏腑关系失常 当某一脏腑有病时 会影响到其它脏腑 故在治疗脏腑病变时 不能单纯考虑一个脏腑 而应注意调整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 1 肺脏病变心阳不足 血脉瘀阻肺气失降气喘咳嗽温心阳为主肝火亢盛 气火上逆灼伤肺络咳嗽吐血泻肝火为主 脾虚湿聚 痰湿堕肺痰湿壅肺咳嗽痰

13、多 燥湿健脾为主肾气虚弱 不能纳气肺气上逆 动既气喘补肾纳气为主2 脾脏病变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疏肝为主命火不足火不生土 补火生主胃失和降脾失健运 和胃为主 重要性 l 这一治则具体体现了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2 运用范围广泛 无论外感病或内伤病 多数都要涉及到脏腑 而当涉及到某一脏腑的时候 决不能只针对这一脏腑进行治疗 而必须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 考虑到各脏腑之间的关系 进行仔细的辨证 最后确定治法 这样确定的治法 才能符合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 而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 调理脏腑之间的关系 1 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立治则治法 1 运用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 补母泻子具体治法 滋水涵木法 滋养肾阴以养

14、肝阴的方法 又称滋肾养肝法 适用于肾阴亏虚而肝阴不足 肝阳偏亢之证 益火补土法以温补肾阳而补脾阳的一种方法 又称温肾健脾法 温补脾肾法 适用于肾阳式微而脾阳不振之证 注意 命门学说中的 火 指肾阳五行中的 火 指 心 培土生金法 补脾气益肺气之法 又称补养脾肺法 适用于脾胃虚弱 不能滋养肺脏而肺虚脾弱之证 金水相生法 是滋养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 又称补肺滋肾法 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 或肾阴不足 精气不能上滋于肺 而致肺肾阴虚者 2 运用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 抑强扶弱法 抑强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 抑制病邪亢盛一方以使不及一方易于恢复 扶弱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 扶助正气虚弱一方使太过一

15、方得以平复 抑木扶土法 疏肝健脾法 调理肝脾法 平肝和胃法 适用于或土虚木乘之证 培土制水法 运用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药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脾虚不运 水湿泛滥而致胀满之证 佐金平木法 滋补肺阴 肃降肺气 佐以清泻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 清肝泻肺法 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的一种方法 泻南补北法 泻心火滋肾水 适用于肾阴不足 心火偏旺 水火不济 心肾不交之症 肾阴虚亦可引起相火偏旺 亦称为水不制火 这属于一脏本生水火阴阳的偏盛和偏衰 不能与五行生克的水火混为一谈 六 三因制宜 概念 包括因时 因人 因地制宜 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 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 性别 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 依

16、据的意思 临床治疗时 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以制定出适宜于病情的治疗方法 也就是说要知常达变 灵活处理 这也是一种治疗原则 一 因时治宜概念 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特点 四时 指春 夏 秋 冬四时及其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 病理的影晌 可参阅绪论 整体观念 下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l 慎用某些药物春夏慎用辛温发散药 秋冬慎用寒凉药 原理 春夏季节耗伤气阴 秋冬季节易伤阳气 理解 1 这也是相对而言 不可机械理解 决不可用 因时制宜 来否定辨证施治 2 慎用并非禁用 这只是提示我们在对药物的选择 剂量的轻重等方面 要更加仔细 谨慎使用 用寒远 避开 寒 用寒药避开寒冷的气候 其它三句解释方法相同 饮食相宜的情况与用药之法相同 2 宜用某些药物夏暑湿解暑化湿秋秋燥辛凉润燥春风温辛凉解表寒风寒辛温解表因时令中气候不同 病因有异 发病各别 因而必须采用不同的治法 才能适宜于病情 当然 时令与气候 病邪 发病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 总的要求应该是 有是证即用是药 二 因地制宣概念 因地用药 地理特点 指高原山区 水网地区 平原地区等等 地势 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l 病异而治法异A 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