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21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218633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2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2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2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2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2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21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21 新人教版必修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训练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鸦片战争后,服饰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穿西装民间服饰变革官定服饰变革B民间服饰变革穿西装官定服饰变革C官定服饰变革民间服饰变革穿西装D官定服饰变革穿西装民间服饰变革解析: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民间开始效仿,民间服饰变革冲击官定服饰制度的变革。答案:C2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社会变革的推动“欧风美雨”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A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做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社会

2、原因”,都符合题目要求,而属于服装自身的原因,不是社会原因。答案:C3(2011杭州模拟)“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能够说明()时期所送的嫁妆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保留了传统特色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A BC D答案:C4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民航业发展状况描述不正确的是()A建国初期民航业发展有限B改革开放后,航班与航线不断增加C中国尚不属于民航大国D现在一些大中城市均与国外一些城市有直通的航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历

3、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民航大国。答案:C5改革开放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加强了祖国同边疆地区的联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直接改变了人们的住房结构和衣着方式促进了对外开放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可用排除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人们的住房结构和衣着方式并无直接关系,故可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6晚清时期曾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一奇闻说明()A中国晚清政府愚昧无知B中国的骡马力大无比C中国的火车制造技术落后D中国能源短缺解析:清末的中国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震动陵墓,让骡马来充当火车头,说明当地中国官员十分愚

4、昧无知。答案:A7右图设备能收到的第一个中国人自办的信号属于()A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B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C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D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迁移理解能力。20世纪初,上海崇明在中国最早装置了无线电台,设立了无线电报局。因此该设备收到的第一个中国人自办的信号理应来自于上海。答案:B81898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义和团成员“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皆毁物杀人”。由此可见,义和团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是()A热烈欢迎 B坚决反对C模棱两可 D毁

5、誉参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分析的能力。通过材料中的“挑铁道,把线砍毁坏大轮船皆毁物杀人”可判断其态度应是B。答案:B9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材料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文绣通过法律手段与溥仪解除了婚约,这是旧婚姻制度中不可能出现的事,它的出现恰恰表明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

6、后的封建观念。答案:B10对右图人物说法正确的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曾主编过生活周刊和创办生活书店还曾创办过新华日报曾为义勇军进行曲作词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分析的能力。图中人物为邹韬奋,是有关他的叙述,但他没有创办新华日报,应为田汉。答案:B11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则材料里蕴涵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A上海开风气之先 B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C电影进口到中国 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申报是早期创刊的,广告中提示徐园七夕有灯谜,那也是老的传统,新出现的历

7、史信息则是上海开始出现电影了。故选B。答案:B12下图属于哪一传媒的名牌栏目()A报刊 B广播C电视 D互联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图片中的名牌栏目应是电视节目。因此选C。答案:C13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当时中国老百姓知道这些事不可能是通过()A电视 B电影C报纸 D互联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图片中的事情均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而互联网则是在1994年正式接入我国的。答案:D14(2011天津高一检测)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显出重要事件的影响、老百姓的期盼。顺口溜“百货商品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突出反映出“第四媒介”具有(

8、)A传播信息的功能 B学习、办公的功能C娱乐的功能 D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答案:D15(2011广州模拟)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业兴起管理、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8分,第17题22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9、,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的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材料二下列两幅图分别是清朝(图一)和民国时期(图二)的妇女绣花鞋。图一图二材料三20多年前,“毛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饰市场。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提炼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4分)(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哪些运动为中国近

10、代习俗的演变开辟了道路。(4分)(3)结合材料三分析由“毛式中山装”到多姿多彩服饰变化的原因。(10分)答案:(1)主张:放足、断发、易服。目的:革除陋习以开民智、兴民权,为变法提供条件。(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提高;思想解放;审美水平提高(文化水平提高)。(答出其中4点即可)17近代以来,随着先进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引进,人们的出行方式和交往方式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对社会进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和经营情况年度资本金额(单位:万两)借款(单位:万两)船只吨位运费收入(单位:万两)付

11、出借款利息(单位:万两)1873.81874.747.6012.304 88049.171.771877.81878.775.10381.9726 916232.2336.531881.81882.7100.00353.7529 474188.4710.751883.81884.7200.00227.0933 378192.3722.42注:借款主要是官款(官府借款)。材料二湖北革命党人控制武昌、汉口等电报局后,先后以都督黎元洪的名义,发表了布告全国电布告海内人士电等10个通电。要清政府及早审时度势,接受共和现实。这10个通电通过外国在华通讯机构以及报纸等新闻媒体的报道,迅速在全国各省及国外传

12、开,扩大了辛亥革命的影响,让人们及时了解到革命真相,加速清统治集团的分化瓦解有力地推动了各省的独立。材料三此后袁氏更是利用电报耍弄反革命手腕,一边指挥北洋将领通电反对共和,一边又指挥他们通电逼宫,宣布赞同共和。通过玩弄“联名通电”“联衔电奏”等手段,并凭借手中的武力和列强的支持,最终当上了民国总统。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轮船招商局的经营状况,并分析它对当时中国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交通工具在20世纪初的发展概况,并分析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何影响。(10分)(3)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有何认识?(8分)答案:(1)经营状况:一直在发展。作用:

13、引进先进交通工具,刺激了私人资本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的侵略,并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进程。(2)概况:20世纪初,各大口岸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水上交通的近代化进程加快;清政府已陆续修建了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国内出现,并成为社会上层人士的代步工具,但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1909年中国航空事业开始,国内民航业拉开了序幕。影响:一方面,列强借助于先进交通工具扩大对华政治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客观地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的高涨和发展。(3)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后,湖北革命党人利用电报向全国发表革命通电,从而促使辛亥革命形势向全国各地发展,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的瓦解。材料三说明了袁世凯利用电报耍弄反革命手段,最后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两则材料说明,电报作为近代先进的通讯工具,既可以为革命势力所用,也可以为反革命势力所用,成为控制近代社会局势的一种重要工具。7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