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18409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杭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杭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杭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杭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号,黑体打印,每字中空两个半角字符外经贸学院课 程 论 文 题 目 杭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0年 5月 9杭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引言杭州一直在为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而努力,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且杭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地理、产业等众多优势,所以在茶叶产业中展现出比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如何进一步在国际上推广以“龙井茶”为代表的高档绿茶品牌,抢占和扩大国内外茶叶市场的份额成为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关键。杭州虽在2005年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获得了“中国茶都”的称号,但是现

2、代市场经济社会决定了必须以产值和市场占有率等实力说话。杭州龙井茶的产地面积有限,加上制假售假成风等负面影响,可能难撑杭州茶都的昔日风光。本文对杭州市茶叶的发展现状进行一些分析,继而探讨部分对策的可行性,以期杭州市茶叶得到更理性的发展。二、相关背景研究综述(一)杭州茶叶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茶叶贸易的国家。早在公元5世纪,中国茶叶就开始外销国际市场。中国茶叶作为商品进入国际贸易领域至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已有1500年的历史,按照其发展的不同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茶叶的早期输出时期。从中国南北朝的初、中期至明代末年,基本上是以物易物为主要特征的对

3、外输出贸易。第二阶段:中国茶叶统占世界茶叶市场时期。从1644年清王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200年,是中国茶叶国际贸易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世界市场需求的茶叶全由中国独家供应。第三阶段: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竞争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年来,世界茶叶市场逐渐出现多国竞争局面,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从历史高峰,逐渐走向低谷。王小英和汤宇虹在茶叶对外贸易实务中写到中国是茶的故乡,产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茶叶贸易长达2000余年,茶叶对外贸易也有1500余年历史。在漫长的对外贸易时期,中国茶叶经历了兴起、昌盛、衰落及振兴的历程。其中在昌盛时期写到:“英国式中国早期最大的茶叶

4、市场,在早期的中英茶叶贸易中,成立于1602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公司享有英政府批准的对印度河中国贸易的特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龙井茶的发展,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到龙井茶区视察,鼓励茶区人民多产龙井茶。同时,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茶叶生产和贸易相关扶持政策,使茶叶生产和贸易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我国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茶叶的生产和贸易发展也由统一购销到出口经营权开放,茶叶的贸易在国际市场上也发生着变化。据统计资料显示,1949年我国茶园面积15.47万公顷,茶叶产量41050吨,茶叶的出口量不足2万吨;到2006年,我国茶园面

5、积已经达到145.1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一;产量102万吨,位居是世界第二;出口量为28.7万吨,位居斯里兰卡、肯尼亚之后的第三位。目前,中国茶叶出口已遍布世界五大洲116个国家,其中亚洲39个,非洲29个,欧洲30个,美洲16个,大洋洲2个。对茶的称谓,也经历了发展、变化以至今后将达到规范的这样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其称呼也各异。1949年前,因龙井茶的产地不同,炒制方法略有差异,产品各具特色,分别用“狮、龙、云、虎、梅” 5个字号来称呼,如“狮字龙井”、“云字龙井”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狮、龙、梅” 3个品类,产于西湖乡龙井村的称为“狮字龙井”或“狮峰龙井”,其自然品质最好;产于

6、西湖乡梅家坞、梵村、云栖、外大桥一带的称为“梅字龙井”或“梅均龙井”,做工精湛;西湖乡其余地方生产的称为“龙字龙井”或“西湖龙井”。1965年国家采用统一收购标准样,统称西湖龙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随着名优茶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龙井茶品种的大力推广应用和炒制技术的培训、传播扩散,尤其是龙井茶机械和机制工艺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得龙井茶历史产区以外的地方,如杭州市的余杭、萧山、富阳以及浙江的新昌、嵊州等地也相继按龙井茶的采制方法生产出扁形茶,从而就有了“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之称。(二)杭州市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发展据市农业局介绍,2009年,全市茶叶总产量30

7、204吨,增长2%。其中:春茶产量20828吨,增长1.4%;夏茶产量4826吨,增长6.8%;秋茶产量4550吨,与上年相比略有减少。全市茶叶生产实现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10%。而据一些领导实地走访西湖区主要产茶区,据茶农实际经验估算,杭州市夏、秋茶总产量应高于春茶,但由于农药残留量高,不符市民饮用习惯,采、炒成本过高(不采又影响春茶产量)等因素,将采摘的鲜茶就地丢弃,成品大多数以极低廉的价格(新茶不足10元/斤、陈茶4元/斤以下),销往外省。因而没有发挥出龙井茶等高档绿茶应有的品牌优势。茶叶深加工是指利用秋茶等低档茶的鲜叶、外地成品茶叶为原料,或用茶叶的废次品、下脚料为原料,利用先进

8、的萃取、提炼技术和手段生产出含茶制品。含茶制品可能是以茶为主体的,也可能是以其他物质为主体的。其意义在于:一是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发掘茶叶剩余价值。很多的低档茶和茶末、茶梗等茶下脚料和废弃物没有直接的市场出路,而其中又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它们进行深加工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为人类造福,企业也可从中获得经济利益。二是丰富市场产品,培育国际饮茶习惯。茶叶全身都是宝,但对国内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的现代人来说,已经不满足茶叶仅仅是“干燥了的树叶”的产品形态,人们需要丰富化的茶制品;对国外尚未形成饮茶习惯的人群,必须用一种全新、便捷的茶叶深加工制品的来满足其要求。三是有利于培养我国青少年的喝茶习惯,抵御

9、碳酸饮料等垃圾饮料的诱惑。我国的中小学生有3亿多,在校学生要喝茶确有诸多不便。茶叶深加工企业要大量生产速溶茶、茶浓缩液、瓶装茶等。喝茶时间可选择在课间,每天定时喝茶,每天规定一定的量,有益学生的健康。加强宣传力度,使喝茶有益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四是全方位开拓茶叶的饮、用功能。茶叶的许多功能或功效不能够在传统的冲泡方法中得以利用。将茶进行深加工,可以有方向、有目的的利用这些功能。同时在深加工中也与其他的物质相配合,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五是茶叶深加工技术能充分利用大多数农药残留不溶于水的特性,有效消除国内外饮茶者中“谈虎色变”的农药残留量。卫生部2003年全国茶叶卫生质量监督抽检结果,杭州龙井茶又因

10、含铅项目指标超标而栖身不合格产品之列。上海媒体称,“申城市场三分之一茶叶中含有铅污染”,“铅缓慢积攒易致老年痴呆”,这些信息的传播使广大消费者对饮用龙井茶的安全问题极为担心。据陈宗懋院士介绍,茶叶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铅的问题。铅一是茶树从土壤中吸收,尤其在土壤日益酸化的情况下,铅的溶出率逐渐增加;二是从汽车尾气中排出的铅构成空气污染,逐渐沉降到茶树上;三是肥料中含有的铅,特别是磷肥。六是严格茶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管理,通过国内外权威机构质量认证,使茶叶深加工产品中的各项指标能达到最严格的欧盟标准,打破欧美西方国家中在农产品进口普遍存在的“绿色壁垒”。2003年,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世界第一(108万

11、公顷),产量世界第二(72万吨),出口量世界第三(25万吨,今年已下跌到第四位)。从1999年7月1日,欧盟实行新的茶叶检测标准,新农药残留量标准从原来的6项指标增加到63项(到2003年已增加到196项)。新标准的实施马上影响我国的茶叶出口。按照新标准,我国大批出口茶叶超标,已经出口到欧洲口岸的因超标被退货,欧盟甚至提出“龙井茶暂不得进入欧洲市场”。其实质是遇到了“非贸易壁垒”农药残留和含铅过高。而茶叶中铅超标又与我国制定的标准要求高于欧盟标准有关。目前,每千克茶叶含铅标准,日本25毫克/公斤,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家为10毫克/公斤,欧盟5毫克/公斤,中国是2毫克/公斤。欧盟技术人员回答被退货

12、的(含铅指标在每千克23毫克间)茶叶理由是:怎么能让你们自己国家不合格的茶叶出口!由于欧盟实行新的标准,也由于我国定的标准过低,致使我国茶叶出口遭遇滑铁卢,大批茶叶质量指标不合格而遭退货或取消合同,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茶叶的信誉,影响了我国茶叶生产与销售。但利用茶叶深加工技术中的浸出工艺,铅的浸出率不到3%、农药残留几乎均不溶于水。如将速溶茶粉按每克加500升水还原成茶汤计算,每升茶汤中的铅含量已难以检出。而我国饮用水含铅标准含铅30微克/升,国际饮用水标准为50微克/升。”杨江帆在茶叶国际化经营中指出,产品延伸有以下好处:1、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求;2、迎合顾客求异求变的心理;3、减少开发新产品的

13、风险;4、适应不同价格层次的需求。许咏梅,苏祝成在中国茶产业竞争力研究一书中提到,和初制加工相比,除了设备资产的专用性,精制加工的场地专用性要弱得多。这是因为精制加工企业所需原料可以通过长距离运输,而不受场地的约束。三、杭州茶叶企业情况概述(一)发展现状茶叶是杭州市政府确定的“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随着传统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迈向市场经济体制,杭州茶叶产品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目前我国约有茶叶加工企业67000家,平均每个企业产茶10万吨左右,生产和经营规模很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集中于茶产区。我国速溶茶粉生产为代表的茶叶深加工产业初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1996年因应国际市场的需

14、要,产品生产和销售逐渐走上正轨,目前,在国内有主要有福建、广东、湖南、北京和浙江省衢州及我市余杭区的6家生产企业,其中始创于1995年的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速溶茶生产基地,年产速溶茶近3000吨,占据中国市场近80%的份额。位于我市余杭区闲林镇和睦村的杭州茗宝食品有限公司,于2001年6月建立。目前,已形成速溶红茶粉、速溶绿茶粉、速溶铁观音粉、速溶龙井茶粉、速溶蒸青茶粉、等速溶茶粉系列产品和茶多酚的生产能力,产品注册商品为“百叶”。固定资产382万元,总投资为660万元,生产工人40多名,企业年生产能力为500吨,2004年实际生产速溶茶粉系列产品285多吨,总销售额

15、1100万元。产品已通过出口商检、美国FDA、ISO9001标准认证,最近还通过了国际犹太食品、杭州市食品标准认证,为打开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犹太市场和人数众多的阿拉伯市场奠定基础。产品主要通过省外贸公司销售到美国、日本及欧盟市场。并有少量作为果茶、奶茶的添加剂在国内销售。据该公司介绍,以速溶茶粉为主的茶叶深加工产业,由于属新行业、新产品,技术要求高,准入门槛也较高,客观上形成了生产企业少、销售市场大,相互之间竞争相对较小。该公司由于建厂时间相对较晚,充分汲收了前人经验,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扶持下,改变传统低档茶叶生产速溶茶的方法,利用靠近产地的优势,选用西湖龙井片、浙江有机绿茶企业等中档茶叶为原料,采取中低温一次性抽取、膜浓缩和单效真空浓缩相结合,低温喷雾干燥等先进工艺,产品质量稳定。目前,可达到每5公斤绿茶干叶提取1公斤成品、每78公斤红茶干叶提取1公斤成品的先进水平。产品中茶多酚(具有高效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抗氧化、抗肿瘤、抗幅射、放化疗升白的能力)含量达40%以上,同时还保留了茶叶天然香味和汤色,并具有良好的冷溶性。杨江帆在茶叶国际化经营中写到,面对迅猛的国际化势头,中国的茶产业企业应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