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113927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305 大小:5.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5页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5页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5页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5页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doc(3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FC 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 编 制 说 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广技监字2000294 号文“国家广电总局 2000 年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下达,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标准化规划研究所、国家广 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公司等 共同承担。考虑到本标准影响面广,涉及传输运营网和有关开发生产部门,为了充分发挥我国企业 和使用部门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作用,本标准的研究制定吸收了较多单位参与。参加本标准 起草的单位还有:青岛有线电视台、成都康特电子高新科技公司、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傲龙宽频科技

2、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有限公司、香港电讯盈科公 司、深圳迪科信息技术公司、广东环网公司、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二编制依据和编制过程2000 年 11 月 13 日,全国广电标委会秘书长、总局标准化规划研究所所长高少君教授 在深圳组织召开了起草小组成立会议,会议推举北京有线电视台金国钧教授担任起草小组组 长,并制定了本标准的编制计划,本标准起草工作正式启动。本标准编制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全面研究分析国际现行标准和技术,进行实验室仿真试验和应用环境测试 本标准起草小组首先全面研究分析了国际现行标准和技术,提出了“HFC数据接入国际 标准分析报告”和“EuroDocsis与EuroModem技术分析与

3、比较”两份研究报告。在对HFC数据 接入应用技术广泛研究的基础上,部分专家还提出与现行标准使用技术不同的“码分多址HFC 宽带接入网络MAC层协议规范”供小组讨论。根据技术分析报告,起草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了系统实验室仿真试验。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本标准应用的电磁环境情况和上行信道的频谱利用率,起草小组成员单位成都康特公司还组织完成了成都地区电磁环境测试分析报告。 经过上述的理论分析、环境测试和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并且考虑到现行国际标准的发展 及其对我国有线电视HFC网络升级改造的适应性、本标准将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等等,起草小 组提出了初步的标准起草意见,即参照ITU-T J.112建议书附录B(Tra

4、nsmission Systems for Interactive Cable Television Services,Annex B: Data-over-cable radio frequencyinterface 1.0)提出标准草案,而后该建议书由美国CableLabs实验室升级为DOCSIS 1.1 1版本,且扩展了EuroDOCSIS 1.1。根据EuroDOCSIS规范的研究进展,起草小组决定参照EuroDOCSIS 1.1版本I07(文件号:rfi_v1.1_I07-010829)起草本标准。2、研究开发符合标准草案的设备并进行大规模网上试验在确定了本标准草案之后,华为、上广电

5、、深圳傲龙、成都康特、广东环网等企业积极投入产品研发,在国际上尚无系统产品的情况下,率先完成了 CMTS 和 CM 的研制。2001 年 3 月 24 日,本标准起草小组在北京召开了试验工作会议,成立由部分起草小组 成员构成的试验小组。根据本标准试验的需要,选择深圳蛇口有线电视网络作为试验网络。 试验小组起草了详细的试验实施方案,华为、上广电、深圳傲龙提供了多台符合本标准草案 的 CMTS 和 CM 样机用于试验。蛇口网络采用星-树型网络分配结构,每个光节点下带有 8001500 个双向接口。试验小 组对蛇口试验网络进行下行通道和网络上行性能的测试,确认该网络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指标 当时在国内具

6、有典型代表意义。试验分别采用华为、美国 Arris 公司的 CMTS 和深圳傲龙、 上广电公司的 CM 设备,确保了试验的公正性和本标准的互操作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标准草案的射频频谱结构符合我国现行标准 GY/T 106-1999 的规定,符合本标准草案的双向数据传输不影响现有 HFC 网上的业务;在一个光节点所带用户规模约 1500 户、CM 接入约 15%的情况下,系统全天可保持下行 64QAM、上行 16QAM/QPSK(5 种符号率)的数据通信(上行 25MHz 以上可实现16QAM 传输),白天可实现下行 256QAM 传输;满足 GY/T 106-1999 和 GY/T 180-2

7、001 的 HFC 网络,采用符合本标准草案的 CMTS和 CM 可实现互操作,可确保开展数据业务的质量。本次试验是本标准草案的验证试验,也是国际上首次对标准草案/EuroDOCSIS 的大规模 网上试验。试验基本验证了我国有线电视 HFC 网络按照本标准草案开展数据业务的可行性。 华为公司研发的 CMTS 和上广电公司、深圳傲龙公司研发的 CM 设备在试验中都有突出表现, 证明我国企业已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试验小组提出了详细的试验报告,为本标准的起草 奠定了坚实的实验依据。3、征求意见以研究试验结果为基础,起草小组经过多次字斟句酌地讨论,于 2003 年 5 月完成了本 2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8、并广泛征求了应用、科研、使用等多方专家的意见。在征求意见过程 中,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起草小组采纳了其中的大部分,于 2003 年 8 月形成了本 标准的送审稿。本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我国有线电视网络、业务和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其发展,参照 了相应的国际标准 ITU-T J.112 附录 B/EuroDOCSIS 1.1,并为本标准未来的升级和扩展提 供了足够的空间。三有关问题的说明(1)为保持标准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起草小组决定将本标准分为两部分,即 GY/Txxx.1-xxxxHFC 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总体要求和 GY/T xxx.2-xxxxHFC 网络数据传输系

9、统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射频接口及协议,其中第 2 部分修改采用ITU-T J.112 附录 B/EuroDOCSIS 1.1。(2)考虑到我国通信安全规范的有关规定和 GY/Z 175-2001,在本标准内容中删减了部分基线加密接口(BPI)的描述,以便于在本标准中执行我国的有关规定。(3)DOCSIS V2.0 于 2001 年 12 月发布,其贡献主要是在 DOCSIS V1.1 的基础上,在 物理层增加了 S-CDMA 接入方式,使上行传输速率和上行频谱效率有所提高;其通信协议基 本上沿用了 DOCSIS V1.1。考虑到在未来几年内: 我国数据业务市场增长可能导致的对 HFC 网络

10、上行通道数据流量的需求; 基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DS-SS)的 S-CDMA 接入方式,在上行抗噪能力的提高上比DOCSIS V1.1 的 TDMA 优化不多,而我国 HFC 网络的质量已基本满足要求; 由于本系统标准建立时间较晚,其相关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还不如 DOCSIS V1.0/1.1。因而,本标准尚不宜参照 DOCSIS 2.0。四实施建议在有线电视 HFC 网络上实现交互式数据业务传输,是有线电视从单一功能的基本业务向 多功能的增值业务发展的一次功能性变革,是推进我国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的关键。本标准 的贯彻实施,将为这一变革过程提供标准化的技术依据,促进双向有线电视 HFC 网络的升

11、级 改造,也有利于网上多功能增值业务的开发,为此建议应实施对 CMTS 和 CM 及系统的标准符 合性认证测试。在本标准研究制定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省广播影视局、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3深圳蛇口有线电视台、四川省广播影视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此致谢。 4GY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 GY/T 200.12004HFC 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总体要求Specification for HFC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Part 1: General specification2004-03-22 发布2004-05-01 实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发布 GY/T 200.12004目次前言 . II引言 . I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缩略语 . 14 HFC 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描述及基本构成 . 15 HFC 网络数据传输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 26 系统管理 . 27 多业务条件下的兼容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