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真空教

飞****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3.79KB
约13页
文档ID:132039029
关于真空教_第1页
1/13

关于真空教在清代民间宗教史上,以戒吸鸦片而著称于世的教派,除了在理教之外,还有一支就是产生于清末的真空道,乃廖帝聘(1827—1893年,字达群,号兆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声称受神人点化而创立廖帝聘融合三教经典,特别是吸收了罗清《五部六册》的宗教思想,陆续编定了《报空宝卷》、《无相宝卷》、《三教宝卷》、《报恩宝卷》等宝卷廖帝聘创立真空道以后,为了使教义的阐释更加通俗化、直观化,先后设计了“空中图”、“空道图”、“空字图”和“无空图”,以便指图讲道,人人皆能懂得其中妙理其中,以“空中图”最重要,各地道堂均将其悬挂于经堂正中真空道的教义主旨以“空”字为核心因此,廖帝聘又将其推而衍之,具体化为“五皈”真谛与“四考”法门其中,“五皈”偏于理论,“四考”偏于实践为信众定有道规十条、十戒,以此约束信众,克己自律,学好向善,并作为检验道徒对真空道是否虔诚信奉的标准廖帝聘创立真空道后,便开始在黄畲山培桂园开堂布化,为人戒烟治病一时求戒烟治病者接踵而至,信奉者也日渐增多从清光绪六年(1880年)起,有赖仁章、凌邦璧、张声见、赖仁章之妻蓝菊音先后皈依入教.他们死后与廖氏一同被信众奉为真空道5位祖师。

清光绪十年(1884年),廖帝聘携两个弟弟与赖、凌、张3弟子等人在安远泊竹园建立“浮云山道堂”使该地成为赣南传道中心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廖氏师徒开始北上传道,经过几年努力,信徒已遍及赣南各地,成为江西的一大教派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廖帝聘、赖仁章、张声见被捕,廖帝聘绝食而死,众弟子与家人将其葬在赣县东门外从此,廖帝聘被徒众奉为“真空祖师”,其墓地也成为真空道的朝拜圣地赖仁章、张声见后被营救出狱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声见亦病逝赖仁章与凌邦璧遂继承廖氏遗志建起黄畲山总道堂,作为真空道的祖山与传道中心此后,赖、凌、蓝3位弟子四方传道,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真空道已由江西境内传到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省,并陆续发展到香港地区和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此后不久,真空道便流布江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北京以及西北陕甘、西南四川等地发展成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教派民国15年(1927年),廖帝聘百年诞辰时,中外道徒万余人汇集黄畲山举行纪念大会,宣称“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民国37年(1948年),廖艺圃将真空道改称真空慈善会,在国民政府社会部备案,总堂仍设在黄畲山,同时在南京设立办事处,各地设立支会。

是年农历四月初九,廖帝聘生辰时,真空慈善会在黄畲山召开成立大会,廖艺圃被选为理事长,一批国民党军政官员被选为理事、监事,真空道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承认廖帝聘与《四部五册》在清代民间秘密宗教发展史上,以戒吸鸦片而著称于世的教派,除了创立于清初北方的在理教之外,还有一支就是产生于清末江南的真空道,而其创教祖师则是被其信众亲切地称为"仙伯"或"大伯"的廖帝聘廖帝聘,字达群,号兆空江西长宁县(今江西省寻乌县)桂岭堡水东村人生于道光七年(1827年)四月初九日,卒于光绪十九年(1893 年)十一月十六日父交泰,母赖氏交泰前朔数代,有翠邦其人廖家在翠邦之后,"不但家声大振,人文亦蔚然兴起"为帝聘四书五经等儒学启蒙的,是其胞叔府学生员履泰,由此可知肛氏在当地应属殷实之家廖帝聘兄弟六人,居长七岁人学,从其胞叔履泰读书长大后,末参加科举,而在本邑习商二十岁时,娶妻王氏两年后,生女不育而夭又二年,妻王氏亦去世,帝聘遂萌出家之念虽为父母所劝止,但此后除潜心研习三教经典外,对日常凡俗杂事概不屑问,终于咸丰七年(1857年)正月上元之日,毅然辞亲投玉屏山云盖僳古刹长老刘必发门下学佛不久,又随长老迁往修觉山,埋头读经,苦行修持长达六年之久。

在此期间,长老命廖帝聘反复诵读《罗祖五部经》,作为参悟主课同治元年(1862年),他声称受神人点化,当为"空中教主",并可开斋茹荤,遂别师返里,入居廖氏别墅黄畲山培桂园,勤修内果,苦立外功,融合三教经典,特别是吸收了《罗祖五部经》的宗教思想,陆续编定《报空宝卷》、《无相宝卷》、《三教宝卷》、《报恩宝卷》 ,因第二部二册,简称《四部五册》 《四部五册》的出现,标志着真空道的诞生《四部五册》集中反映了廖帝聘的宗教思想,是了解真空道教义的基本资料,简介如下:第一部《报空宝卷》,又称《真空宝卷》或《首本经卷》,简称《首本》,是《四部五册》中最重要的一部一部一册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义核心" 空"往上诸如"归一归空","归空家乡,"家乡就是真空","祖师空身是大身,大身是空身,空身大身原是一,一者本是无极身",相空诸境,夜空诸梦","空色空相空心性","空行空坐空圆成"等等其次,就是"空"与"无"、与"我"、与"人"、与"一"、与"万物"的关系拍口"太虚真空无极身,无为无看自现成;无我无人无一物,一性含容万物根,"一是万般万是一","祖师万法虚空生"等等再次,便是空道变化的无穷奥妙,如"日月星辰可坠地,山石从地可飞空,海水深渊可令枯","刀不能砍,水不能淹,火不能烧,万物不能遮挡;天不能盖,地不能载,山河石壁无隔碍,任意纵横自在", "动则变化无穷尽,静则还原复本真","空中变化妙义深,不可思议不可称"等等。

第二部《无相宝卷》,又称《无相真经》一第二册其内容大部分来自《罗祖五部经》,如《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第十二品"归家人不知何处细说便知"及第四品"一字流出万物的母",《苦功悟道卷》第十七品"天地万物何处来,本是真空能变化"八破邪显正钥匙卷》第二十三品"想当初无天地先有本体,想当初无日月先有吾身"等第三部《三教宝卷》,又称《三教真经》一部一册其内容首先是来自《罗祖五部经》中《破邪显正钥匙卷》第十五"破道德经品"及《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第十七品"未曾初分无极太极鸡子在先"等;其他部分则分别来自《佛说高王观世音经》、《高上玉皇心印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以及南宋朱嘉集注的《大学》 、《中庸》中的部分章句等第四部《报恩宝卷》,又称《报恩真经》一部一册其经词中除一部分与《报室宝卷》相同外,另一部分则属于报恩、祝福或超度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有来自《苦功悟道卷》第十八参星的"十报恩"八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第二十三品"流浪家乡"及第二十四品"我今己得安身地,西方路上唱罗哩",《破邪显正钥匙卷》第十三品"无为门下不烧钱,信鬼烧纸不成尊"等在一段《祝福赞》中,通篇是祝愿"人人增吉庆,家家保安康"的吉祥话语,其中还特别点出戒烟的内容:"祈保脱去洋烟者,永不踏地狱之门。

"由此可知《四部五册》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廖帝聘从早年研读的三教经典,特别是从《罗祖五部经》中转抄的在转抄时,有的段落做了一些更改或增删,有的则是将诸说杂揉在一起为了突出其教义主旨,廖帝聘在许多经文的段落包括整段照搬佛道经典,如《心经》、《清净经》等的后面,都要缀上"复本还源,归一归空就是"这样一个定型化的结尾廖帝聘在《四部五册》中,一再阐扬他是无极圣祖化身,临凡救世:"天下教门乱纷纷,迷昧众生无投奔无极圣神来投化,托化廖祖谈真乘" "空祖原是空生子,显场空道度众生"尘世众生只有奉空通、拜祖师、悟真空,才能复本还源,永无生死:"访明师,求正法,躲离四生""又不生,又不灭,长生不老"于是,廖帝聘也就为他创立的真空道奠定了坚实的神学理论基础真空道仪式;修持与规戒廖帝聘创立真空道以后,为了使教义的阐释更加通俗化、直观化,先后设计了"空中图、"空道图"、"空字图"和"无空图",以便于指图讲道,人人皆能懂得其中妙理其中尤以"空中图"最重要,各地道堂均将其悬挂于经堂正中空中图,图形主要由"空中"两个大字组合而成,即将"中"字嵌入"空"字"穴"与"工"两部分的中间另外,在描空的大字内,主要在"空"宇上方宝盖一点及整个"中"字的各个部分,均又嵌入若干个小字。

这些小字中,陈有"一法包含无量法,一间劈破万般门"、"空道流行,天理循环,无偏无私,不上不下"、"灵光普照"等完整句子以外,其余的均可与大字相结合,从而组成"复始空中"、"正中"、"复本还原、归一归空似及"考真"、"考直"、"考愿"、"考舍"等词或句真空道的教义主旨是以"空"宇为核心,因此廖帝聘便又将其推而衍之,具体化为"五皈"真蹄与"四考"法门其中"五皈"偏于理论,属形而上者;"四考"偏于实践,属形而下者,以此作为信众的修持原则五皈是: 1.皈依--心与道合,须奥不离; 2.皈中不偏不倚,允执撅中; 3.皈正--吾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4.皈一--纯一不二,不为旁门外道所引; 5.皈空--浑忘色相,无我无人,古今宇宙,一切皆空四考是:l.考真--达本明途,保守真元;2.考直--道直如矢,绝无邪曲;3.考原--一心向道,毁誉由人;4.考舍--超出凡俗,不恋尘缘随着真空道的发展,该教还为信众定有道规十条,即礼祖堂、尊主教、睦同修、别男女、守职业、重卫生、戒烟瘾、治疾病、佐治化、尚修行;又定有十戒,即勿淫欲,勿盗偷,勿赌博,勿奢侈,勿骄傲,勿吃鸦片,勿说证言,勿信偶像,勿迷信风水,勿忘恩负义、件逆伦常。

以此约束信从,克己自律,学好向善,并作为检验道徒对真空道是否虔诚信奉的标准廖帝聘在世时,曾在修觉山建有道堂,作为道徒的宗教活动场所廖帝聘去世后,由其弟子修建的道堂遍及赣、闽、粤等省各地道堂虽规模大小不一,但均以一个宏伟、宽敞并坐北朝南的经堂为中心经堂亦称祖堂,是教务活动中最重要的场所,母日诵经、参拜、静坐等功课,均在此进行因该教不奉祖偶像,故一般在经堂大厅正中的后墙或屏风上,横挂一块长方形的大镜子,大镜子上方则为"空中图"大镜子前以及长香案后面,并排面南置放五把空椅居中为真空祖师廖帝聘座位,两侧各两把分别是廖帝聘亲传弟子本空祖师赖仁章、原空祖师凌邦壁、受空祖师张声见和本空圣母(又称音空祖师)蓝菊音座位这五把空椅,任何人不许坐五把空椅前面考的长香案上,置放香炉和蜡台,香炉内通常只焚檀香紧靠香案前方,置一小经案,上放《四部五册》及诵经时用的铜磐、木鱼、吊引磐即碰铃等法器长香案及五位祖师的空椅两侧,各置一把面南的空椅,名为"护法椅",仅供道长在做功课时坐整个大厅内,除上述七把椅子面南置放以外,还有许多供一般道友做功时坐的椅子,一律面北,即面向祖师的空位置放,不许转换别的方向前厅的中部,摆满供道徒跪拜用的大蒲团。

经党内屏风两侧的立柱及厅门两侧,均贴有槛联,常见的有:"空道有本源,超群黎同出苦海;中正无偏党,拔众生共到渊源";"人和天地人,六合内齐来返本;道参儒释道,三教外独立为尊"等真空道的总道堂设在黄畲山,道长驻此,领导全道活动总道堂之下设有大道堂,负责人称"太上老师",一般以所驻山名为其堂名,如清桂山道堂、大仁山道堂、浮云山道堂等大道堂之下另有中、小道堂,负责人称"太老师"或"老师"此外,尚有道徒在家中自设的道堂,你家坛总道堂虽与各地道堂始终保持着统属关系,但各地道堂均不必向总道堂缴献香金,总道堂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信众捐助真空道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帮助人们戒除鸦片烟瘾或治疗疾病,于是通过一定手段而达此目的整个过程,便构成该教的重要仪式其仪式包括跪拜、静坐、诵经、饮茶四项内容:1.跪拜与常人即头不同,实行五即首,并辅以甩手动作(每首一次,随之甩手一次,甩手时双臂向前平举,然后自然放下并向身后摆动) 2,静坐二日微闭,端坐于椅上,要求做到心无挂碍,达于神凝,"凝则精气神三宝能固" 3.诵经以上静坐与跪拜,通常都是与诵经结合进行的平日例行早、中、晚三次功课功课开始时,随着诵经生击磐和咏唱"经头",众道友依次在大蒲团上,向经堂正中祖师的座位行跪拜礼,接着开始静坐。

在宽敞洁净的大厅内,红烛高烧,檀香氤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