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与语文教学医学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1956325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与语文教学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教育信息化与语文教学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教育信息化与语文教学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教育信息化与语文教学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教育信息化与语文教学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与语文教学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与语文教学医学课件(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信息化与语文教学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摘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 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 即创新人才 的目的 美教育部2000年度 教育技术白皮书 有关e Learning 数字化学习 概念权威论述 现代信息

2、技术 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 数字化学习的条件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数字化学习的方法 通过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 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 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 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 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 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 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 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 教学深化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 数字化学习的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些基本特征 积极的学习 建构性的学习 积累性的学习 目标指引的学习 反思性的学习 1 建构主义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建构主义学习中 学

3、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求知的需要 学习者用发现法 探索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设法加以验证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从事自我监控 自我测试 自我检查等活动 判断或检测其学习行为是否有效或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处于主导地位 而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 起辅导 引导 支撑 激励的作用 2建构主义学习是社会性 真实性的学习学习者如遇到疑难问题或有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 可与其他学习者讨论解决 也可通过请教教师的方法解决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处于与他人的密切联系之中 学习者处于一定的复杂的 真实

4、环境下进行学习 并通过积极的行动或活动参与学习过程 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3建构主义学习是目标指引 建构 累积性的学习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标 在既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将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先前的学习内容相联系进行学习 并在对新信息加工的同时将其与其他信息相联系 在保持简单信息同时理解更复杂的信息 只有当既定的学习目标得到实现或形成时 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才被认为是成功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情境 协作 会话 和 意义建构 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 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

5、的创设问题 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 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假设的提出与验证 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 此外 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 在此过程中 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 智慧 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 事物的性质 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 规律以及该事物

6、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建构主义提出的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 探究定向的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不是被动 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主动 积极的知识探索者 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 建构主义提出的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 情境化学习 这与传统的形式化 体系化的知识型教学相对应 传统学习往往导致学生能应付考试 但不能迁移至复杂的真实情境中 不能解决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 导致了目前的 高分低能 现象 建构主义并不反对一般的知识学习 而是强调学习与真实情境应该具有关联性 建构主义提出的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 问题定向的学习 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情境 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在

7、思考问题 调用已有知识 寻求问题解决策略 与各种信息互动的过程中 获得新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 形成新的有意义的知识概念和体系 建构主义提出的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 基于案例的学习 案例是来自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 基于案例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积极寻求各种方法和手段 从而使学生能最有效的学习各种程序性知识 同时 还能使一些陈述性知识或学术性知识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有效的 建构主义提出的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 社会学习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但这种学习与问题 情境是不可分割的 而问题 情境通常都具有社会性 所以 学生的学习是与社会文化交织在一起的 情境学习 合作学习和

8、所谓的抛锚式教学都突出了学习的社会性 阅读教学新思维 新阅读新理念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 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大阅读的理念对话式的理念实践性的理念个性化的理念发展性的理念 阅读教学新思维 三大观念的转变 课程观 教材观 在对待课程的态度上 应该明确教学并非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而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语文中的课文是作者思想情感智慧的结晶 它为了解作者开启了一扇窗户 它更为师生的个性化解读提供了一个凭借 从这个意义上说 阅读是教师 学生 作者三方平等的对话过程 是主体和主体之间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此时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读

9、者 在阅读中 他们不仅力图了解作者理解作者和作品的思想感情态度 同时他们对文本意义也参与了建构和共同创造 一句话 学生也是一个阅读的创造者 关于课程观 全新的课程资源观 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如研讨会 戏剧表演 博物馆 自然风光 文物古迹 学生的家庭生活等 课程走向综合化 不单纯是 字 词 句 章 的学习 必须建立大语文观 课程走向生活和现代社会 加强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的联系 三种解读理论简介 关于教材 三种解读理论范式 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占据过阅读的中心位置 作者理论时间最长 19世纪初至中叶 煊赫一时 随后是20世纪初期出现了文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读者理论成为人们关

10、注的中心 传统的作者理论 八比时文 是代圣贤说话 追古人神理于千载之上 须是逼真 圣贤意所本有 我不得减之使无 圣贤意所本无 我不得增之使有 刘大魁 时文论 诠释者的首要任务是以他自己身份重造作者的 逻辑 作者的态度 作者的文化习俗 一句话 作者的世界 即使证实过程高度复杂与困难 最高的证实原则仍非常简单 重建叙述主体的想像 美 赫施传统的解读理论的理想是恢复作者的原意 它尊重作者 维护作者的权威 把作品视为作者之子 因而提出要恢复作者原意 这一理论认为 作品的意义是作者已经确定了的 只要读者洗涤偏见 掌握方法 就可以恢复作者的原意 但是 究竟哪是作者的原意 是不是作者的原意 读者怎样才能洗涤

11、偏见等都很难解决 以文本为中心的解读理论 诗 不是地面上或花铺里看到的华 而是一朵由文字里音乐地升起的花 马拉美在 神曲 里 正像在一切艺术品里 作者意图中的世界和作品实现出来的世界 或者说作者的愿望和作者的实践 是有区别的 康德作品理论古已有之 但这一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在20世纪20年代 这一理论认为作品文本是独立自足的客体 一首诗 一篇小说或散文 都是独立的审美客体 一种美学形式 它的意义由文本自身呈现出来 与作者的意图无关 也与读者的理解无关 很显然 这一理论试图排除作者的权威 以及读者理解的主观 随机性 确立文学作为科学的独立价值 不受哲学 政治学等的制约和影响 现代读者理论 读诗就是再

12、作诗 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 也要读者帮忙才心 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 一首诗的生命也是生生不息的 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一切艺术作品多是如此 没有创造就不能欣赏 朱光潜作品的意义 只有在阅读中才能产生 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 等待阐释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 伊塞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的自我意识 民主意识不断觉醒 读者不再把作者看成是高不可攀的 教主 而是自己的同辈朋友或话语的交流者 读者不仅是作者创作动机的最初激发者 而且是创作最终的完成者 作品不是作者创作的一座永久性的纪念碑 而是一部乐谱 一首乐章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 由不同层次的读者来演奏 会

13、产生不同的音乐 这一理论 把读解过程视为读者参与的运动过程 由于一代代的读者参与 作品的意义才不断地揭示出来 马克思指出 人民历来就是作家 够资格 和 不够资格 的惟一判断者 读解的权力应该由少数权威转向广大读者 二 阅读教学新思维 学生观 学生之所以积极主动的学习 只因为学习者本身就有建构知识的潜能 动机和可能性 所以 认知和学习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是探索 发现 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主动发展的个体 是有着丰富精神世界的主体 他们是处在发展中的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 是具有自身独特个性且与成人存在巨大差异的完整的人 是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活动的活生生的人 二 阅读教学新思维 学习

14、观 学习并非老师教学生的过程 而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 应该明确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固然有一些优点 但接受式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学生受动性 依赖性的基础上的 长此以往 会导致学生主动性 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消蚀 因此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主动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对于克服中国教育的弊端具有极强的教学针对性 怎样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 主动学 发挥协同效应 合作学 以问题为中心 探究学 贴近社会和生活 体验学 发挥自身特长 个性化学 阅读教学新思维 教学观 教学并非教师教学生的过程 教学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 如果从教师的角度说 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

15、程 当然也是教师业务提高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新策略 教学目标上三维推进 尤其要强化阅读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应该明确 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真正能寓教于乐 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和享受阅读 强化学生的阅读主体的地位 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明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在教学评价时 要真是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教学注意以语感培养为核心 摒弃繁琐的课文分析 注意以读书 理解 内化 运用为主要的训练主线 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语文和用语文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

16、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 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以引导为主 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者 教学活动的促进者 阅读活动的对话者 三 阅读教学的新策略 大力加强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变课本语文为生活语文 变文本学习为体验学习 以教材为突破口 大力加强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引导学生向课外语文学习延伸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和用于问 以学定教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学生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民主 自由的课程理念 今后的阅读教学 学生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多 范围也越来越广 不仅要参与贴 演 说 而且要参与教 参与教学评价 阅读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以培养语感为核心实现多功能语文教育目标 精选话题 在阅读的基础上促进富有个性的感悟对话 遵循读书 理解 内化 运用的语文学习规律 活动化和小组学习的兴起 语文课堂生活化 网络条件下语文教学方式的新探索 个性化 创造性阅读倡导以下观点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 读者 地位 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 直接阅读 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