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手动镜头的一些数据》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914108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inolta手动镜头的一些数据》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Minolta手动镜头的一些数据》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Minolta手动镜头的一些数据》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Minolta手动镜头的一些数据》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Minolta手动镜头的一些数据》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inolta手动镜头的一些数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inolta手动镜头的一些数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inolta手动镜头的一些数据郑重声明:本文是我整理色影无忌网上jackripper的帖子所写,分享给众位美能达玩家原帖地址:http:/ http:/ MD。而对应于北美市场二代MC到二代MD镜头的欧洲市场,镜头标识中只有一个白色的ROKKOR。举一个例子如:MINOLTA MD W.ROKKOR 28mm 1:2.8 LENS MADE IN JAPAN Ø49mm。这就是典型的欧洲版第二代MD时代的28mm镜头,而用来断定二代MD镜头的依据是其中的Ø49mm,这是第二代MD镜头才开始采用的标识信息。包括北美市场的黄标头也是如此。北美市场在第二代MD镜头序列后

2、期出现了白色标识的ROKKOR-X,对于此类镜头坊间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个人考证之后比较认同的说法是:那段时间Minolta仓库里的黄油漆用光了,采买因为失恋闹情绪所以没有去买新的,生产线上的工人没办法只能改用了仓库里存量比较多的白油漆涂写这个重要的ROKKOR-X标志。至于白标ROKKOR-X的传言,真正比较被认同的说法是,白标头的整体质量不如黄标头,是Minolta镜头生产序列转换时期出现的一段失控状态。按照时间排序,二代MD黄标头MD白标头三代MD头。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Minolta的官方认可,我想Minolta永远也不会去承认这一点。而且,白标头与黄标头之间即使存在成像差异,差异

3、究竟会有多大都是很难说的事情。所以,最好的解释就是,黄颜料用光了。至于说所谓的黄标镜头与非黄标镜头之间是不是存在成像上的差异,差异有多大。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吹毛求疵,不足为论。但是有一件事需要注意的是,Minolta生产的镜头曾经经历过两次比较大规模的光学结构的革新,一次是在第二代MC镜头前后,不但镜头的光学结构被重新设计,大多数镜头也采用了新的镀膜工艺;第二次是在二三代MD镜头之间,许多品系的镜头被再一次修改了片组结构,而且,据说也采用了新的镀膜工艺但是我一直没能找到相关的资料。我个人曾测试过50mm1.7的镜头,三代MD镜头的色彩还原的确要比早期镜头浓郁艳丽。但这种情况在50mm1.4上却没

4、有发生,因为50mm1.4是为数不多的在二代MD期间就展开了两个产品系列的镜头,并且一直没有再修改光学设计。那么,在这篇东西里面难免会存在一些煽风点火的东西,毕竟Minolta曾经设计生产了许多值得骄傲的手动镜头。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放毒,抑或在一个连八十岁老阿婆都在玩数码相机的年代,我就是捅破了藏有炭疽病毒的存储罐,还会有人中毒吗?Minolta拥有庞大繁杂的镜头体系,要想详尽细致地阐述这些镜头,是非常困难的。而更困难的在于,许多镜头序列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如果按照镜头的发展历程来展开,将会显得格外杂乱。通常的分类方法是按照镜头所处的焦段,划分为普遍意义的鱼眼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

5、镜头和变焦镜头。所以最开始讨论的镜头就是鱼眼镜头,虽然我个人并不喜欢鱼眼镜头,但为了保持资料的完整性,仍然要把它加在前面。不过我倒是很喜欢吃鱼。任何镜头都需要去主动修正反射在镜头内部的光线的失真现象,绝大多数的镜头是需要这么做的。因为镜头需要保证成像中线条尽可能地保证笔直或者接近笔直。当然,如果按照严格的检测标准,没有任何一款镜头能够通过测试,因为所有镜头都存在桶形或者枕形的畸变。只是对于这种变形的控制已经到了令我们肉眼难以辨别的程度而已。鱼眼镜头利用的恰恰就是这种变形,用这些被扭曲的线条造成一个完全失真的场景,一个同样被弯曲的场景。有些人喜欢鱼眼镜头下的这种效果,但同样有很多人无法接受甚至极

6、度厌恶鱼眼镜头下的成像效果。鱼眼镜头有两个不同的类型,全画幅镜头和圆形成像镜头。在全画幅成像镜头下,图像会充填整个画面;而圆形成像中,所有信息都会集中在画面中间的一个圆形区域内。7.5mm鱼眼镜头许多业余摄影爱好者并不熟悉鱼眼镜头,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鱼眼镜头通常都非常昂贵,极其复杂的光学结构提升了镜头的制造成本。加上鱼眼镜头并不会出现在大篇幅的广告宣传资料中,所以了解并真正使用它们的人并不多。常规镜头会修正全部线性失真,无论是桶形还是枕形畸变都是需要被尽量避免的,要尽一切可能保证成像中线条的笔直。鱼眼镜头却要把直线变成曲线,这在Minolta设计生产的7.5mm圆形成像鱼眼镜头中表现得尤为明

7、显。所有镜头获取的图像都是圆形的,而最终通过相机获得的照片却是矩形的。通过鱼眼镜头获得的成像也是如此,只是因为鱼眼镜头获得的图像不足以填充整个底片,比如圆形成像鱼眼镜头最终会在底片四边留下宽约1mm的空白。为了获得180的超大视野,鱼眼镜头的前镜片组通常都是向外凸起的。这将意味着摄影师无法使用常规滤镜以免伤害到高高凸起的前镜片组,这也是为什么鱼眼镜头都会带有内置滤镜的原因。通常这些滤镜包括1A,R60,85,Y52,80B,FLD(中灰密度镜),虽然这些滤镜并不经常被用到,但是有备无患总会好一些。在鱼眼镜头的演化中,7.5mm镜头从开始设计生产,就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方案,没有做过更大的改进,镜头

8、焦点被固定在1.25m的距离上。事实上,镜头景深能够从0.4m延伸到无穷大以后,已经很少需要聚焦在这样的焦距距离上了。当然,如果镜头给定的距离标尺不够用,可以通过缩小光圈来拉尽聚焦目标,大概能够缩短0.18m的距离。对于鱼眼镜头来说,缩小光圈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因为镜头本身的成像特点,越靠近图像边缘的位置,成像失真会变得越严重。而缩小光圈能明显地改善这种失真现象。7.5mm鱼眼镜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使用的,因为它高昂的售价,以及其夸张的成像同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还有一点,7.5mm镜头因为具有180的水平成像角度,所以这支镜头没有能够与之匹配的遮光罩它本来也不需要遮光罩。Mino

9、lta的这支鱼眼镜头无疑是非常昂贵的,市场上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副厂镜头,供用户选择,比如Sigma设计生产的8.0mm f:4.0鱼眼镜头。但是这支镜头同样是售价高昂,而且不容易找到。7.5mm鱼眼镜头 视角180版本 有效光圈 片组结构 滤镜接口 对焦距离 尺寸Ø x 重量 g 生产时间三代MC 4.0-16 12/8 内建 固定 68 x63 360 1975一代MD 4.0-22 12/8 内建 固定 68 x63 360 1977二代MD 4.0-22 12/8 内建 固定 68 x63 360 1978三代MD 4.0-22 12/8 内建 固定 68 x63 355 1

10、982第一支7.5mm鱼眼镜头出现在第三代MC镜头序列中,固定焦距,圆形透视成像,内置滤镜,自动光圈功能。进入MD镜头序列以后,镜头的最小光圈被增加到f:22,光圈环上出现了MD接片。MD系列的镜头要比MC系列的镜头轻,总体重量减轻了大约15g左右。而三代MD镜头同样在光圈环上增加了聚焦确认按键,虽然这支镜头采用了固定焦距。同时,还增加了最小光圈锁。18mm &16mm鱼眼镜头18mm鱼眼镜头是Minolta设计生产的第一支鱼眼镜头,也正是基于此,这支最早出现于1958年的镜头成为了收藏家们努力寻觅的对象。镜头焦距固定,全画幅透视成像,采用镜尾加装滤镜的方式。镜头带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镜头盖,黄色

11、和一款UV滤镜,还有一支专门设计的,抽取式的遮光罩。通过这支镜头,在小光圈下反映在取景器中的视野会显得相对黑暗。但这一点对于一支没有聚焦能力的镜头来说根本就不算是缺憾。虽然镜头最大光圈只有f:9.5,但是优秀的景深处理能力恰当地再现了焦点处的所有事物。对于相对锐利的成像,缩小光圈的方法在这支镜头上的效果并不明显。16mm镜头经常会被错认为是Minolta设计生产的第一支鱼眼镜头。实际上,它是在1958年之后Minolta设计生产的第二支鱼眼镜头。对比最初的18mm镜头,这支镜头拥有许多重要的技术改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一支调焦镜头,而不象它的前辈被绑定了焦距。其次,采用内置式滤镜,代替18m

12、m镜头采用的后置式旋入滤镜。这种改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镜头重量的直线攀升,差不多两倍于18mm镜头的重量。类似Minolta的16mm镜头,Sigma同样设计生产了自己的16mm f:2.8鱼眼镜头,希望能够抢占一部分Minolta的市场。根据评论,Sigma的这支镜头具有非常优秀的成像素质和操控性。但是却很少在坊间流通。16mm鱼眼镜头 视角180版本 有效光圈 片组结构 滤镜接口 对焦距离 尺寸Ø x 重量g 生产时间18mm 9.5-22 7/5 内置 固定 59 x41 240 195816mm二代MC 2.8-16 11/8 内置 0.3 73 x63 445 1969

13、三代MC 2.8-16 11/8 内置 0.3 70.6 x63.5 440 1973一代MD 2.8-22 11/8 内置 0.3 70.5 x63.5 440 1977二代MD 2.8-22 11/8 内置 0.3 70.5 x63.5 440 1978二代MD 2.8-22 10/7 内置 0.25 64.5 x43 256 1980三代MD 2.8-22 10/7 内置 0.25 64.5 x43 265 19811958年开始生产的18mm鱼眼镜头是全画幅透视成像,手动光圈,约等于0.4m的固定焦距。镜头标识为MINOLTA UW ROKKOR-PG 1:9.5 f=18mm。1969年开始生产于二代MC序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