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环境保护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118614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绿色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绿色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绿色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绿色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绿色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绿色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绿色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环境保护(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绿色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摘要:近年随着各国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各种环境保护法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石油化工面临着环境的挑战,在石化工业为全球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由此而引起的空气污染、酸雨、地球变暖、臭氧层变薄等也为我们带来忧虑。环境友好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环境友好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工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和研究单位所重视并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开发。这很可能是决定石油化工工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引言 :青山绿水,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已扬帆起航。改革创新,提质转型,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势在必行。为了地球更清洁,在生态文明成为时代强音的背

2、景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性行业,为“美丽中国”贡献绿色力量成为石化企业打开可持续发展之门的一把“金钥匙”。1、国内绿色石化技术的研发在国家科技部 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中石化集团公司联合资助、组织领导下,经过全国有关科技人员十几年的努力,2003 年中石化终于在重要化纤单体己内酰胺生产绿色化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取得 3 项重要创新成果 ,实现了跨越式技术进步 ,其中有的成果属于原始性创新 ,为进一步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成套先进技术奠定了基础. 1、钛硅分子筛氨氧化制环己酮肟“原子经济反应”新工艺在己内酰胺生产中,关键的一步是从环己酮制造环己酮肟.根据国外采用

3、钛硅分子筛催化氧化环己酮的发展动态,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1995 年首先采用“重排- 改性”新方法, 研究成功活性优异、具有新颖空心结构的 HTS 型钛硅分子筛,1999 年在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投入工业生产;与中石化巴陵石化分公司合作开发了“单釜连续淤浆床反应器-无机膜过滤”新工艺,建设了 600 吨/ 年中试装置, 克服了分子筛沉积在管线上、分子筛失活等一系列技术难点,最后成功地持续运转.由于采用 “原子经济反应”, 一步合成环己酮肟,避免了引进工艺中复杂的氨氧化、加氢与羟胺反应等步骤,实现了采用新反应带来的跨越式技术进步,新工艺反应步骤少、流程短、反应条件温和、投资运行成本低,经济和社会

4、效益好.在中试基础上,一套 7 万吨/年工业装置已建成投产.2、非晶态镍合金/磁稳定床己内酰胺加氢精制新工艺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从 1984 年起与东北大学材料系、复旦大学化学系合作,通过学科交叉把冶金工业中的骤冷法制备非晶态合金与化学中制备骨架合金的方法相结合,在克服了非晶态合金热稳定性差、新体系共熔点高等一系列困难后,终于研制成功 SRNA-4 等非晶态骨架镍合金,加氢活性显著高于工业上普遍使用的雷尼镍合金,在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并在己内酰胺加氢精制釜式反应器中工业应用成功,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此外,利用 SRNA-4 非晶态镍合金具有铁磁性的特点 ,开发了磁稳定床己内酰胺加氢精制新工艺.

5、磁稳定流化床是流化床反应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不随时间变化的轴向均匀外加磁场下形成的固相只有微弱运动的固定流化床,兼有流化床和固定床的优点.把非晶态骨架镍合金的高加氢活性、铁磁性与磁稳定流化床相结合,就形成了原创性构思的新工艺. 经过小型试验、中试冷模试验后,在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建成一套 6000 吨/年的工业示范装置 ,反应段内径仅 300 mm,高 4 m,而空速可高达 3050 h-1,为一般固定床的 2030 倍. 与原采用的釜式反应器相比,杂质加氢脱除的效果提高 35 倍, 催化剂耗量降低 50%以上,而且动力消耗较少,只是整个投资稍有增加. 由于己内酰胺质量提高,可用于高速纺丝中,

6、 提高了产品售价.目前一套采用这一新工艺的 3?5 万吨/年己内酰胺工业装置已在石家庄化纤股份公司建成投产,一套 7 万吨/年己内酰胺工业装置正在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建设.3、环己烷仿生催化氧化新工艺多年来仿生催化一直是催化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但未能实现工业应用.湖南大学对“金属卟啉催化环己烷羟基化中环己酮形成机理”的基础研究,导致开发成功了具有原创性的环己烷仿生催化氧化新工艺.1999 年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和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与湖南大学合作,通过大量实验室实验、中试和 5 万吨/年工业试验,实现了 “环己烷仿生催化氧化新工艺”工业化.与现有引进的无催化剂环己烷氧化工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1)

7、单程转化率提高了 2 倍,大幅度降低了环己烷循环量,从而减少能耗, 降低生产成本;(2)选择性高,环己醇、环己酮和过氧化物的选择性可达 90%以上,其中醇、酮占 75%以上.这样氧化物只需少量碱分解、中和,大大降低了废碱液的产生和污染物的排放.在原有装置扩能改造时,只需少量投资即可使生产能力翻一番,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上述这些成果形成了开发己内酰胺生产绿色化学成套技术的基础.与此同时,还开展了苯加氢制环己烷催化蒸发新工艺和环己酮肟固定床气相重排新工艺的研究.这样,再经过几年的努力 ,即有可能形成生产己内酰胺的绿色化学成套技术.2、 利用可再生植物资源生产大宗石化产品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

8、植物资源生产大宗石化产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也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科研方向.2003 年从玉米生产聚乳酸热塑体和 1,3-丙二醇 2 种大宗石化产品的工业化 ,证实了这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2003 年美国将绿色化学与工程方面的化学工程成就 Kirkpatrick 奖授予了 Cargill Dow LLC,表彰其开发成功从玉米葡萄糖生产一种聚乳酸热塑体,用于生产化纤和包装材料3.其制造工艺包括发酵、蒸馏、聚合等步骤,能耗比化学法低 30%50%,投资 3 亿美元的工厂已于 2002 年投产.DuPont 和 Genencor International 合作建成由玉

9、米生产 1,3-丙二醇(PDO)装置,利用湿磨玉米所产的葡萄糖液,采用转基因改造的细菌和酵母经过两步转化为PDO,生产成本比化学法低 25%,采用 PDO 所制聚合物已用于纺丝制造 DuPont的新品牌 Sorona 聚合物3,4?5 万吨 PDO/年的工厂于 2003 年投产. 上述进展对利用可再生植物资源生产大宗石化产品具有里程碑意义.2003 年 DuPont 与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合作开发 “生物-炼油厂”(bio-refinery),投资 7?7 百万美元.它们将建立中试装置去考察生产工艺,利用玉米工厂的纤维素材料和淀粉生产富蛋白质生物质或植物油,由果糖生产 1,3-丙二醇

10、, 其他将转化为燃料乙醇与电力.我国从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已有一定基础,从我国原料的特色出发设想,可从野生植物油和菜子油等生产生物柴油和甘油,甘油再加工制备 1,3-丙二醇等,同时也副产高附加值 。 三、科技利剑辟出“绿色征程”“生产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是石化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重要方面。比如生产氟利昂的替代品,生产低毒、低残留、效果好的农药,生产没有壬基酚的衣服染料、没有增塑剂的食品包装袋等。通过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产品的环保性,体现石化企业的环保责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环保处负责人说。油品质量升级也是石化企业“绿色头衔”的重要标志。按照国家规定的油品质量升级时间表,面对资金和技术压力,中国石

11、油、中国石化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做好油品质量升级的技术和装置准备。2017年,我国将全面置换国汽油,油品质量标准与欧洲相当。据了解,中国石化开发的油库活性炭吸收油气回收技术和加油站油气后端处理技术,可使油气回收率达到98% 以上。炼厂尾气综合治理技术攻克了炼油厂油气高效回收和尾气污染综合治理难题,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石油一直致力于科技减排,通过推进十大减排工程和十大节能工程,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2012年,中国石油投入17.08亿元专项资金实施111项重点节能工程,设立的节能重大科技专项 炼化能量系统优化重大专项,已经掌握创建了炼油离线模拟优化技术等38项国际先进模拟优化技术。不仅要

12、源头节能,而且要终端减排。2012年,中国石油安排10.8亿元,用于重点实施污水治理升级改造、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脱硫工程等74项减排项目,努力在现有技术水平上最大限度地挖潜环保能力。在大连西太平洋公司,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脱硫设施长周期稳定运行被作为污染减排的重点工作。2012年,这个公司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脱硫综合效率达到76%,二氧化硫减排近3000吨,安装了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和当地环保部门在线监测数据联网,实现环保数据实时监测和及时上报。结束语:先进独特的绿色化学技术,不仅能减少投资、降低成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而且能有效地减少废物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也说明绿色化学是实现我国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