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练习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106056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8北京西城期末)下列政策或措施反映北魏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是()A.“决裂阡陌,教民耕战”B.“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C.“验土地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D.“全其部落,顺其土俗”2.(2017北京西城一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A.冶铁业开始使用灌钢法B.出现需要多人操作的花楼机C.丝织品吸收花鸟画风格D.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3.(2016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期中)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唐初经济

2、发展状况唐代已有饮茶之风唐政府征收茶税“日中为市”的传统已被突破A. B. C. D.4.(2017北京六十六中期中)下列反映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史实是()A.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B.封建帝王重视儒家,开始建立太学,传授儒家思想C.儒学失去了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的体系5.(2018北京海淀期中)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B.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作用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D.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

3、断地位6.(2017北京丰台期末)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二、非选择题7.(2016北京海淀查漏补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秦汉统一以来,南下的移民似一块块砝码不断增加着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东汉时期各郡国户口较西汉普遍减少,只有38个郡国例外。这38个郡国有15个在黄河中下游,另23个在长江流域和岭南。西汉末年移民的南下是一个关键因素。“永嘉之乱”使九十多万人南迁,至少使南方增加了六分之一的人口。唐贞观十三年(639)南北户口之比首次出现65,南方超过北方。到天宝元年(742)北方又占了优势,北南之比变成了65。这一拉锯直

4、到南宋初年以南方最终超过北方而结束,南北户口之比为64。阅读材料,概括自秦汉到唐宋中国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分析人口分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8分)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2017北京西城期末)下列各项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有() A. B.C. D.2.(2016北京东城一模)有学者在谈到唐初的经济政策时,认为唐初不仅轻徭薄赋,更侧重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使社会下层能够享受基本水准以上的生活。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 B.均田制C.三长制 D.方田均税法3.(2016北京海淀五校第三次联考)在市的内部,按照出售商品的种类划分为不同的同业组织,称为“行”

5、,仅东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很多外国人在西市做生意,西市被称为 “金市”;市各占两坊且“向街门户,悉令闭塞”。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城市商业现象可能出现于()A.秦朝咸阳 B.唐朝长安C.北宋东京 D.清朝广州4.(2017北京朝阳期中)隋朝规定“(丁)民满五十纳庸代役”;公元624年高祖颁布“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下列关于“庸”的理解正确的是()输庸代役有利于保障农时唐与隋相比放宽纳庸年限相对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A. B. C. D.5.(2018北京海淀期中)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

6、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C.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D.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6.(2016北京西城期末测验) “盛唐、中唐以后,传奇小说也成为文学的新品种,红拂小玉、太真莺莺、昆仑奴、聂隐娘,以至南柯黄粱数量质量都远远超过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出现此现象的相关因素有()城市经济的发展佛教、道教的广泛传播开放的社会环境活字印刷术的广泛应用A. B.C. D.二、非选择题7.(2016北京海淀二模)气候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敦煌地区年降水量仅37毫米,农业生产完全依赖于水利灌溉。据敦煌文书记载,西魏邓彦所订立

7、的用水灌田施行细则“古老相传,用为法制”,迨至隋唐,一直施行,与政府的政令具有同等效力。敦煌文书水部式载:“沙州用水浇田,令县官检校。”每乡设“渠头”负责水利事宜。对各级管理人员,还备有奖、惩条款。敦煌当时的人口只有6万有余,其渠道之完备、管水配水制度之严密,令人赞叹。唐朝敦煌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敦煌壁画中有许多农事活动的场面。敦煌“实边食,余粟转输灵州(今宁夏吴忠),漕下黄河,入太原仓,备关中凶年”。摘编自刘进宝敦煌历史文化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敦煌水利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形成此特点的原因与影响。(10分)答案精解精析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BA项是商鞅变法中的措施;B项是北魏的均田制;C项是北

8、宋时期的土地制度;D项是唐朝时期针对少数民族的措施。2.D根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可知,唐代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D项正确。A、B两项是在汉代,C项是在宋代。3.B“水门向晚茶商闹”,一个“闹”字显示了茶市的喧嚣与繁华。“桥市通宵酒客行”,茶市的交易通宵达旦,专供茶商们谈生意和饮酒作乐的酒楼亦是昼夜营业。这反映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且出现了夜市,打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正确。故选B。4.A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现象,故A项正确;B项是在汉代时期,不符合题意;C项“失去主流地位”与史实不符;D项反映的是宋明理学,不符合题意。5.B材料中“设有平准署”体现政府管理商业发展,政府

9、“买贱卖贵”体现“平准署”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作用,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排除A项。中国古代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信息,排除D项。6.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书法的特点。能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草书,该字体极具审美价值。A项为行书,B项为隶书,C项为篆书,D项为草书。二、非选择题7.答案特点:秦汉时期,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唐宋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增多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南方人口超过北方。(4分)影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推动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使南方逐步成为经济重心。(4分)解析第一小

10、问根据时期即秦汉和唐宋,南北人口分布有较大区别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主要是对南方经济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D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发明的,因而不可能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错误;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因此能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正确;翻车是曹魏时期出现的,能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正确;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出现的,能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2.B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以鼓励小农经济,抑制商业发展为出发点,与侧重为民制产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立足抑制土地兼

11、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与材料中“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相符,故B项正确;三长制是北魏中后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首创于北宋,在王安石变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B本题考查唐代市的发展。依据材料中“市各占两坊且向街门户,悉令闭塞”可知,市坊分开且有严格的限制,这与唐代市的管理制度相符,故B项正确。4.A农民交庸就不用去服役了,既有利于保障农时,又相对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正确;隋朝有“民满五十”的年龄限制,唐朝没有,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

12、制,正确,故A项正确。5.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舍弃道教和佛教礼仪,体现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C项正确。材料强调大唐开元礼舍弃道教和佛教礼仪,与“三教合一”无关,排除A项。理学产生于宋朝,与时间“732年”(即唐朝)不符,排除B项。D项因果倒置,且与“732年”(即唐朝)的史实不符,排除。6.A本题可用排除法。活字印刷术在宋代出现,与题干所示时间不符,故排除含的选项,选A项。二、非选择题7.答案特点:主要利用河渠进行灌溉,严格制定水的分配和利用的法规;设置专职官员和管理人员确保法规实施;注重节水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原因: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当地人与政府的充分重视。影响:促进敦煌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开发,为关中地区备荒提供粮食。(10分)解析“特点”从材料中“依赖于水利灌溉”“用水灌田施行细则古老相传,用为法制”“每乡设渠头负责水利事宜”“其渠道之完备、管水配水制度之严密”概括即可;“原因”从材料中“敦煌地区年降水量仅37毫米”“古老相传,用为法制”“迨至隋唐,一直施行,与政府的政令具有同等效力”概括即可;“影响”从对促进了敦煌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边疆的稳定等方面来阐述即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