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105979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张衡传(课时2)1阅读课文第5、6段,给下列句子加线的词注音。(1)帝引在帷幄( )( )(2)遂共谗之( )(3)时国王骄奢( )(4)上书乞骸骨( )2阅读课文第5、6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1)时政事渐损(_)(2)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_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今义表方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3)尝问天下所疾恶者(_)(4)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第三人称代词,_名词用作动词,_)(5)遂共谗之(动词,_)(6)衡常思图身之事(动词,_)(7)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_)(8)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动词,_)(9)衡下车,治威严,整

2、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今义是从车上下来_通“_”,_)(10)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动词,_)3阅读课文第5、6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的特点。(1)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省略句,应为“(衡)出为河间相”】译文:_(2)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被动句,无标志的被动形式,“征、拜”都有被动之意)译文:_4列出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并解释。3(1)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王(刘政)的相。(2)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被任命为尚书。4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行:去应荐。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

3、“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任职。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应:应职,接受官职。拜:任命,授给官职。(“公车特征拜郎中”)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车伊始”、“衡下车”)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1如何看待张衡的“诡对而出”,全身避祸,进而意欲归隐的做法及想法?中国古代读书人一般都有较浓郁的政治情结,“学好文武艺,货与

4、帝王家”是读书人的追求。可是由于政治的黑暗,他们的理想抱负往往难以实现。现实使他们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处世原则,只有归隐山林,退居田园。因此,张衡“诡对而出”,全身避祸,并意欲归隐,表现了他善于审时度势,为人精明,头脑清醒。他并非贪生怕死,一旦政局好转,他仍会积极出仕,并做出令乱臣贼子胆寒的惊人之举,后文的任河间相时的政绩可见一斑。2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

5、,“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 禽奸党。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1)“善属文”,作二京赋;(2)“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3)“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4)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3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

6、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的创造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4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

7、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5和屈原列传相比,这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1下面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西鄂()属文(zh)连辟(p)逾侈(ch)B研核(h)动辄(zh)篆文(zhun)算罔论(wng)C伺者(c)合

8、契(q)蟾蜍(chn)驿站(y)D帷幄(w)阉竖(yn)骄奢(sh)骸骨(h)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B妙尽璇机之正正:正确C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制:形制、构造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官员到职工作3对下列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也相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也不同。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举孝廉不行B公车特征拜郎中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而无骄尚之情5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

9、的一组是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戍卒叫,函谷举B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师不必贤于弟子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6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译为: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译为: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译为: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张衡年轻

10、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也无意出仕为官。B张衡精于机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气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更精心于钻研这方面的学问。C张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了候风地动仪,通过里面设置的机关,可以测定地震的发生和方位。D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相前,暗中查知河间奸邪豪右的姓名,将他们一举收擒,一到任,河间就安宁了。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于三辅(“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为三辅)B遂通五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书)C贯六艺(“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D

11、连辟公府(“公府”,古代对官署的统称,也称“官府”)9像张衡这样品学兼优的人,在中外科学史上不胜枚举,请同学们仿照示例给他写一段颁奖词。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获奖名片】赤子【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_张衡_(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孝武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历位为娄县令,谒者仆射。初,宋武平关中

12、,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三改不成。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又寝。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冲之解钟律博塞,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

13、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子暅之。暅之字景烁,少传家业,究极精微,亦有巧思。入神之妙,般、倕无以过也。当其诣微之时,雷霆不能入。尝行遇仆射徐勉,以头触之,勉呼乃悟。父所改何承天历时尚未行,梁天监初,暅之更修之,于是始行焉。位至太舟卿。(南史文学传)【注】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博塞:博戏,下棋一类的游戏。般、倕:般,鲁班;倕,传说为舜时的巧匠。天监:南朝梁武帝的年号。前文的“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升明”,是宋顺帝的年号;“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元”,是南朝齐东昏侯的年号。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武令朝士善历者难之难:诘难B每行,使人于内转之行:运行C文惠寻薨又寝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