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背景与教育差异性问题探析.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105781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背景与教育差异性问题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化背景与教育差异性问题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背景与教育差异性问题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背景与教育差异性问题探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背景与教育差异性问题探析摘要:文化与教育密切相关,不同文化背景对教育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决定不同的教育模式。了解文化背景与教育差异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教育基本理论的建设,对教育改革实践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背景;教育;差异文化是内涵宽泛的概念,也是使用最频繁的概念之一。据有关研究,关于文化较为严格的概念就有161种,分类记述、历史类、规范类、心理了类、结构类、发生类以及综合类等多种类型。在不同民族、国家之间,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各不相同。而教育是作为“复杂整合体”的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1.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与其他的人类社会活动相比,跟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受文化的

2、影响更为深远。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一方面,文化孕育着教育,不同的文化不仅创造了不同的教育思维方式,而且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发展出了不同的教育意义,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理论,进而展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教育脱离了相关的社会、文化脉络,就不能对教育问题产生较深切的同情式理解。另一方面,一种文化形成之后,教育便担负起了传承这一文化、发展这一文化和创新这一文化的重任,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教育在决定文化寿命长短的因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不同文化背景与教育的差异性2.1社会价值标准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突出地表现在社会的文化价值标准上,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标准决定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例如,在

3、古代,古希腊的斯巴达文化的价值标准和雅典文化的价值标准就迥然不同。斯巴达人尚武,雅典人崇商,因此,反映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截然相反。在教育目的,虽然斯巴达和雅典都是要培养忠于祖国的公民,但二者对公民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教育目的的实质上也很不相同。斯巴达认为好的公民仅仅是能为祖国英勇作战的军人,而雅典则认为,一个好的公民不仅要能为祖国英勇作战,而且应该有健美的身体,高度的文化修养,多方面的兴趣,发达的智力,高度的审美情趣和从事艺术活动的能力,还要关心国家大事、节制、正直等美德,就是说,雅典的公民应该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斯巴达仅仅是为了战争而教育孩子;雅典则不仅为了战争,也为了和平而

4、教育孩子。所以,在教育内容上,斯巴达的主要课程是马术、射箭、行军、格斗、袭击等;雅典的课程是音乐、诗歌、修辞、经营术等。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人强调自我意识的锻炼,而雅典人强调内在素质的修养。2.2儿童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每种文化都有一套特殊的养育幼儿的方法和习俗。在某种文化中,只要婴儿一哭就立刻哄他、逗他、抱他,尽量满足他们的欲望。在另一些文化中,婴儿只在特定的时间受到父母的照顾,而且也只是匆匆忙忙地喂些奶、哄几下、放在摇篮中,婴儿根本无法随意地活动。婴儿逐渐长大,也伴随着更多的限制。养育方法的差异对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中美两国文化不同,儿童的经历也不同,形成了中美两国人不同的人格特征。美国人

5、以自我为中心,而中国人则以集体为中心。在美国,儿童以个人为中心了解世界。尽管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爱好。由此延伸,美国人与其亲属的关系也依其所好决定。美国人在其儿童经历中,便可看到个人选择是一项强有力的因素,可以产生创造或消除个人间的关系。父母只管自己,不与孩子的爱好发生竞争。大多数美国父母鼓励其孩子自立自己饮奶,自己办事这便是美国儿童能培养自己的爱好。他们希望环境能适应他。中国的孩子们学会利用一套关系看世界。他不仅服从其父母,而且他们没有多少权力来选择社会关系。中国的父母们相信,长辈们总比年轻人了解得多而好,这便导致了中国的孩子们认识到区别环境的重要性。为了明哲保身,孩子们的标准是“不要闯祸”,

6、“如果事情不妙就跑回家”。中国儿童被迫适应环境。两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实际上反映了两种文化背景,它们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的性质、水平和速度,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与形成,造成儿童在自主性和对成人依恋性方面的差异,美国儿童则更多表现为自主性,而中国儿童更多表现出对成人的依恋性。2.3宗教上的差异罗马尼亚学者亚?泰纳谢指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又”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阶段,由此,人才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虚妄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力量,填补着自己的柔软和自己的历史局限性”。由此可见,不同的宗教,反映一定的文化背景。对于信仰宗教的人来说,个体的差异受宗教的影响。我国宗教的历史是久远的,佛教有两千余年

7、的历史,道教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伊斯兰教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道教主张“无死”,以自身为真实,注重修炼养生,所以其信徒超脱尘世,相信并追求长生不老。佛教主张“无生”,以有生为空幻,注重涅磐清寂,所以其信徒遁入空门,希求精神解脱。这说明宗教是导致人们心理行为差异的途径或方式之一。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社会化,道观寺庙不仅是进行宗教寺庙的场所,还在历史上具有某种慈善事业、文化教育意义,对人的社会化也有相当的影响。再如,藏族佛教的寺院教育它以宗教教育为主,要求信教群众在以信仰经典为前提的基础上接受教育。这种宗教教育对青少年儿童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以宗教意识形态的形式,由上一

8、代传递给下一代,不仅使下一代形成某种信仰和崇拜,而且,还因其代表了某种文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而,也使下一代逐渐形成某种生活观念。2.4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左传?成公四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古籍中较早提出了不同民族有其不同心理行为特点的思想。由于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促进了人们风俗、习惯、爱好、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的交流,因而逐渐形成了共同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气质,即共同的风俗和习惯。例如,我国云南省的纳西族,至今仍保留着母系社会制度的形式。子女从母居,财产由女性继承,婚姻关系不固定。因此,纳西族人从小有男女平等的观念,练习生活、生产技能,遵循母系社会的习俗。又如,朝鲜族喜欢白色也是这

9、个民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父母很早就对孩子进行勤劳和洁净的教育,小孩的穿戴几乎全是白颜色的衣物,朝鲜族人的勤劳和洁净的心理品质与行为,就是在这个民族崇尚白色的风俗里形成的。中国人吃饭有使用筷子的习惯,而西方人吃饭却使用刀叉的习惯等等,如此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下的独特的风俗习惯,这种风俗习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就潜移默化地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社会心理深层,代代相传,形成一股巨大的陶冶力量,起到一种积其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综以上述,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的教育模式,它不仅影响教育的性质、水平、目的、内容和方法,而且还影响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和受教育的程度,从而影响受教育的社会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