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银行监管思想述评.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4856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银行监管思想述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银行监管思想述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银行监管思想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银行监管思想述评.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银行监管思想述评摘要: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监管,是与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直接相联系的。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单个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最重要的指标,已成为各国最重要的银行监管手段之一。本文先介绍银行监管,然后从巴塞尔协议演进看国际银行业监管核心思想,最后展开分析一下巴塞尔协议与资本充足率监管。 关键词:银行监管;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一、银行监管概述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各类金融风险相伴随。从1551年至1866年的316年时间内,欧洲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发生一次金融危机。为防范风险,更为降低金融风险给社会所带来的巨大负效应,银行监管应运而生。银行监管先后经历了资本主义发展初

2、期的自由金融时代,20世纪30-70年代的制度化全面管制时期,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金融自由化时期,以及目前的再监管时期。可以说,银行监管的发展内容是银行业放松监管与加强监管交替出现的历史,即往往在大量银行失败、金融危机出现后加强管制,经济增长恢复后就有放松管制的倾向。历史的轮回也再一次证实了社会是曲折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真理。银行监管制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和金融制度结构中的基本构成要素,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与变革,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框架。 监管是一种与市场自发行为相对应的政府干预。从经济学发展史来看,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监管理论,但市场秩序与政府干预的争论却由来已久,并可以追溯到重农学派

3、的魁奈和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此后,在近三百年的发展中,政府对市场失败进行干预的思想逐渐渗入了崇尚自由市场经济的主流经济学派中,并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得到了全面的归纳,监管的理念得到了各国政策的普遍认可,并体现在经济政策的执行上。从寻找潜在的借款者、监督消费者的行为、提供流动性风险保证和创造安全资产等方面进行解释的金融中介理论为银行存在的必要性提供了有效的理论解释。但正是银行业所具有的本质性特征非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以及部分准备金制度使得金融行业中的市场失败不可避免,为引入监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本充足率不应仅靠一种指标,而是要综合以下八个因素进行考察:(1)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质量;(2)资

4、产的流动性;(3)收益及留存盈余额;(4)存款结构的潜在流动性;(5)商业银行股东的信誉和特点;(6)各种间接性银行费用的负担状况;(7)营业程序的有效性;(8)在竞争中,商业银行满足本地区现在与将来需求的能力。综合分析法具有明显的非数量性与不确定性,而仅仅估计出资本大致需要量的大小;另外,综合分析法相当繁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把综合分析法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以互补短长,更为合理。后来,这些因素的大部分被归纳为有名的骆驼(CAMELS)评价体系,即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水平和流动性。二、从巴塞尔协议演进看国际银行业监管核心思想体现(一)1988年资

5、本协议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诞生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发展的初期。1974年美国富兰克民银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与德国赫斯塔特银行(Herstatt Bank)的倒闭,促使了巴塞尔委员会的产生及1975年9月第一个协议的发布,这个巴塞尔协议的雏形明确了母国和东道国监管当局的监管责任。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包括资本的分类、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比率以及实施安排等内容。资本监管方面,把总资本对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最低标准定为8%,其中一级资本占的比率至少为4%。巴塞尔协议的推出,确立了资本监管的基本模式

6、,这一模式所体现的监管思想是:以资本约束风险,进而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至今,这个核心思想实际成为现代银行业监管乃至金融监管的基本规范。(二)2004年新资本协议巴塞尔协议随着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与变革,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条件下衍生工具的使用,银行业风险进一步提高。1988年资本协议存在只考虑单一信用风险而忽视其他风险,资本计量存在着对风险缺乏敏感度以及无法有效约束资本监管套利等问题。BCBS认识到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进而也意识到巴塞尔协议在体现监管思想“以资本约束风险,进而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健”方面,实际是存在着漏洞的,于是决定对协议进行逐步修改与补充,并最终于2004年6月出台了资本计量和资本

7、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以三大支柱为标志确立了新的资本监管框架,从进一步强化监管核心思想在监管原则中的体现来看,巴塞尔协议的重要改进在于:在资本约束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扩大资本计算对风险资产计算的覆盖面。与巴塞尔协议相比,其具体改进主要体现在: (1)创新了计量方法,提高了资本计量对风险的敏感度; (2)将资本计算对风险资产计算的覆盖面从巴塞尔协议只单一针对信用风险扩展至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3)对资产证券化及表外实体提出了监管资本要求。(三)巴塞尔协议2007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巴塞尔协议暴露出一些缺陷,如:全球银行资本质量不佳导致抵御风险的可得性差、对系统性

8、风险和顺周期效应未引起足够重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暴露,体现在BCBS监管核心思想上,仍然是资本对风险的覆盖不能反应映资本对风险真实性约束要求。如果我们归纳巴塞尔协议的改进,集中体现在资本充足率模型的分子与分母计算,及计算所涵盖的内容变化上的话,比较于巴塞尔协议,这一次的问题主要不在于资本充足率计算模型的分母部分,而是在于计算模型的分子的质量方面。巴塞尔协议是对巴塞尔协议的完善而非替代,创新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单个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标准; (2)对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实施重点监管; (3)强化对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防范,从而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结合。从时代意义上来说,

9、巴塞尔协议应该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产物,但是,从1988年资议所建立的监管核心思想的进化来说,这是一个必然过程。巴塞尔协议围绕“以资本约束风险,进而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健”这一监管核心思想,使资本风险覆盖更精细化:既强调单一风险也强调系统风险,以完成资本对风险时间长度的覆盖。 三、巴塞尔协议与资本充足率监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当局都规定了各自银行业应当具备的资本充足性条件。为了避免各国对风险资产比率计算方法不统一带来的问题,如监管套利和不公平竞争等,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通过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定(简称“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首次提到了我们目前

10、所熟悉的资本充足率标准的概念,资本充足率是一种特殊的“杠杆比率”,它不是简单地用会计资本除以总资产,而是要用监管资本除以风险加权资产。因为监管当局看来这是有区别的,例如,有一些负债,比如次级债、可转债等,如果符合条件则可被计入监管资本当中。同时,资本充足率的分母不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而是将资产根据风险的大小进行加权后得出的结果。除表内信用风险外,资本充足率的分母中还要考虑表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甚至操作风险等内容。这样计算出的资本充足率,比简单地用会计资本除以总资产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和衡量一家银行风险水平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总之,它的基本原则就是:资产的风险越高,权重越高,需要的资本也就越

11、多。这样能够比简单的资本比率更科学,也更合理。巴塞尔协议出后不仅在十国集团内部,甚至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监管和商业银行经营都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监管当局都将其中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作为重要的监管工具。而资本充足率监管就是指监管当局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要求银行的资本金达到能支撑其所有风险资产的一定水平为目标,以强制的约束力为手段,制定并采取的一系列监管标准、方法和行动的制度安排。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力是指当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时,监管当局对其强化经营监管、限制其经营行为而给银行带来的压力。据此,可以将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惩罚压力,一种是预警压力。前者反映监管当局对低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银行的惩罚措施;后者反映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临近警戒线的银行的监管预警。总之,不管银行资本是否充足,资本充足率监管都会对银行监管产生深远影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参考文献:1王晓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10):29-34.2张丽华.加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探讨J.中国金融, 2004, (6): 35.3王晔.现代银行监管理论与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的完善,2003年.4陈建华.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