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艺术规划推进城市人文景观体系构建.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48105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公共艺术规划推进城市人文景观体系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公共艺术规划推进城市人文景观体系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公共艺术规划推进城市人文景观体系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公共艺术规划推进城市人文景观体系构建.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公共艺术规划推进城市人文景观体系构建摘要: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118 这是美国杰出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理论家伊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半个多世纪前的一句格言,它深刻揭示了城市人文景观对人类城市文明的价值。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中的建筑、广场、园林等人文景观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public art)主要作为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范畴,正在成为建构当代城市人文景观体系的重要内容,甚至成为其中的引领性要素。在当今世界,城市的发展与竞争,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层面转变为全方位的发展与

2、竞争,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城市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相对于以经济和硬件设施等内容为代表的硬实力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国际著名城市无一不体现出以文化论输赢、比后劲的状况,城市的文化品格、人文特质对塑造城市品牌尤为重要2。一、公共艺术与人文景观(一)人文景观在地理学中,景观一般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可以分为自然景观(natural landscape)和人文景观(cultural landscape)两大类。自然景观通常指很少受到人类影响而基本处于原生态的河流、山川、树木等;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叠加了人类文化痕迹的景观,如联合国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泰

3、山、黄山;二是主要依赖人类自身的创造力而营造的具有文化审美内涵的非自然状态的景观,狭义上主要指城市景观、建筑景观、城市园林绿地景观、公共艺术景观等,广义上还包括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文学与艺术、人物与服饰等,本文主要从狭义来理解。吕勤智(2007)把人文景观分为以文化生态区、风景名胜区、城市景观为代表的宏观层面,以城市广场、公园、特色景观街区为代表的中观层面,以植物、水体、景观设施和公共艺术作品为代表的微观层面3。就公共艺术景观而言,仅限于微观层面,收得过窄;不但应关注长久物质存在形态,还应包含过程性、临时性的节庆和活动以及大地景观等多种负载形式。(二)公共艺术的概念与范畴公共艺术这个概念兴起于

4、1960年代的美国,“向民众普及艺术”、“艺术在都市中”、“公共艺术百分比计划”等观念与主张,已成为发达国家普遍认可并实施的政策,极大推动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对公共艺术的定义争议颇多,较具代表性的是孙振华(2003)的观点:公共艺术就是公共场所的艺术;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的人的艺术活动;公共艺术是一个当代艺术的概念,应强调其“公共性”和制度支持,注重形态手段和物质载体的丰富性4。公共艺术强调公众的广泛参与和互动;强调对市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的关注,扎根于社区而具有的持久生命力;既重视最终成果,也重视实施过程。公共艺术的体裁(指表现形式或负载形式)狭义上指建筑、雕塑、景观小品、水体和园林绿地、城市设施

5、等物质实体,尤其是城市雕塑和景观艺术所体现的公共艺术;广义上凡是能有效运用的时空手段、题材和形式都可用以表现公共艺术。如音乐、表演、行为艺术、公共节庆、广场艺术等公共空间中人们的艺术活动,又如大地艺术、光电焰火、新媒体艺术和装置艺术等,本文从狭义上理解5。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第6期杜宏武:以公共艺术规划推进城市人文景观体系构建(三)公共艺术在人文景观中的地位与价值公共艺术由于凝聚了更丰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在城市人文景观体系中占据突出地位,与城市人文景观中的其它内容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艺术品格,通常也具有更突出的地域文化的代表性、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公共艺术作品

6、往往是所在场所的视觉焦点,是城市人文景观之“眼睛”,画龙需要“点睛”,应凸显公共艺术在城市人文景观体系中的引领地位,通过公共艺术规划形成丰富而统一的城市人文景观形象,更好地诠释一个城市完整的人文精神。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公共艺术的作用和价值,如Selwood、Shaw、孙振华、王中、时向东等。西方在早期比较重视公共艺术对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的对外价值,而近些年很多西方城市的地方政府开始重视激活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社区意识和社区居民文化等方面的对内价值6。我国公共艺术发展的公共性尚比较欠缺,目前多停留在地方政府主导的宏观尺度和城市重要节点(如广场、交通门户等)的对外价值阶段,其中

7、观层面社区的对内价值需要更好发挥,尤其应重视公共艺术的教化功能,重视它对社区居民文化追求与发展的引领作用。(四)公共艺术的发展概况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艺术在推动人居环境的人文景观构建方面有许多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与城市广场、园林绿地景观相得益彰,极大提升了城市形象,如北美的西雅图、亚特兰大、芝加哥、蒙特利尔,欧洲的雅典、巴塞罗那、巴黎,澳洲的墨尔本等。很多具有深厚文化历史传统的城市由于公共艺术的发展焕发了新的文化活力,而一些不具深厚文化传统的城市也由于公共艺术的引领而得以提升、转型和进步,众多案例中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由于兴建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这样一件受到广泛瞩目的公共艺术品,对引领

8、这座衰败的传统港口工矿城市走向复兴起到了奇迹般作用。如果把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各地相继成立城市雕塑领导小组、城雕办等,城建部门所提的城市雕塑概念逐渐取代了艺术圈所说的室外雕塑,并在全国兴起建设热潮,诞生了深圳拓荒牛、广州五羊、珠海渔女、青岛五月的风等优秀雕塑作品,但总体看,优秀作品比例不高,很多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与城市环境缺乏协调,也有违反艺术规律一哄而上的情况。从新世纪前后开始,我国很多城市陆续编制了“城市雕塑总体规划”。1999年深圳人的一天大型系列雕塑被很多艺术评论家认为是国内真正意义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开端,用“讲述老百姓自己

9、的故事”和真正的公众参与方式实现可贵的“公共性”。 我国台湾、香港等地的公共艺术起步较早,发展较好,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文化的发展,公共艺术的概念逐渐从艺术圈扩展开,在很多内地城市实践和活动上也呈现繁荣的局面。二、以公共艺术规划推动城市人文景观体系的建构(一)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和园林绿地的本质统一城市公共空间泛指城市中的园林、公园、街边绿地、广场、滨水空间等,是公共艺术天然的、最佳的布局空间,两者隐含的空间的“公共性”和“社区性”是一致的。单纯强调景观自然属性的城市园林绿地必然缺乏人文内核,尤其是可贵的地域文化内核;而过多强调公共艺术性也容易使园林绿地景观显得矫揉造作、失去可贵的自

10、然品格。要使公共艺术与园林绿地和谐统一,除了作品须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还必须借助科学的规划。(二)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价值及其必要性公共艺术能否规划、是否需要规划,这在传统的艺术圈子里存在争议,不少艺术家认为艺术创作是个性化的过程,规划或许会损害这种个性。然而完全借助艺术创作市场或者城市领导者与艺术家个人的艺术品位是不可靠的,尽管也能出一些好作品,却难以从整体上保证作品水平、作品与城市环境的协调、作品布局的科学性。公共艺术规划对城市的价值在于:“它使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识更深入、更理想、更成熟;它促使现代社会对公共艺术价值有更深入的认识;它有利于把握城市发展的定位,形成城市的特点,突出城市的个性,

11、使城市的文化面貌更加鲜明。”6公共艺术规划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提高艺术品的总体质量,拓展其艺术领域。比如墨尔本港区的Webb步行桥规划设计项目因艺术家的参与成为真正的公共艺术品;优化艺术品的空间布局。如美国亚特兰大的公共艺术规划重视艺术品布局的均衡性和公平性,尤其是从重视对外价值向重视对内价值转变,还制定了艺术品布局和安置的具体标准;加强艺术品的公共性。7当下对公共艺术规划的探讨多集中在公共艺术界,将其纳入公共空间和风景园林的人文景观塑造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公共艺术规划不但应当成为城市规划师和景观规划师的重要规划手段和工具,还应成为文化人、艺术家开拓艺术视野的途径,成为公众接受公共艺术启

12、蒙和参与的切入点。要区别于雕塑规划,就应面向大众、面向公共性、面向社区、面向当代性,强调对内价值。(三)凸显公共艺术规划对城市人文景观建设的引领一个城市需要核心形象资源,它建立在对城市的定位、城市精神、区域功能和属性、山水风貌和历史文化传承的综合理解之上,包括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大多布局或发生于城市广场绿地,对塑造城市的人文内核和地域特色往往起着重大作用,正如五羊之于广州、海的女儿之于哥本哈根。在以往的实践中,公共艺术作品的实施,往往以总体上无序的状态进行,尤其缺乏必要的时空规划协调、资金支持、人才储备和组织制度保障,使得作品的整体水平不高、与环境不协调。通过规划对公共艺术进行

13、梳理和规范,有助于推动城市园林绿地中人文景观的建设。公共艺术规划应突出对其它人文景观系统的带动发展,公共艺术规划要达到其任务和目标,除了规划界和艺术界专业人士的通力合作,公众在各个环节的有效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应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树立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地空间的主人翁地位,这也恰恰是发达国家公共艺术人文景观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一环。三、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实践与工作框架(一)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实践的发端2005年,国内第一个城市公共艺术规划攀枝花市公共艺术总体规划(20052020)编制完成;受原深圳雕塑院(2009年更名为“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之邀,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编制工作。规划在严谨而深

14、入的现状调研基础上,强调把科学性、社会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探索了规划方法和理论框架,对公共艺术的总体布局、特殊城市形态与环境下的规划与创作等问题提出了控制原则,阐述了实施策略与方法,探讨了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方式6。台州市在推动公共艺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04年即编制了台州市城市雕塑规划,2005年下发关于实施百分之一文化计划活动的通知并很快纳入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2009年台州市区“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重点项目管理细则发布,是国内第一个正式实施提取百分之一建设资金用作公共艺术的城市8。台州市还在建立公共艺术管理体系中走在前列,探索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资质管理和执业注册制度、收

15、费标准、组建工作机构、制定管理程序等9。2008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文件中明确要求落实百分之一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2012年初北京“十二五”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城市雕塑)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则是第一个大城市推进公共艺术的措施,尽管这个纲要有在“公共艺术”、“环境艺术”和“城市雕塑”概念之间折衷的明显倾向,但也进一步表明社会对公共艺术的认知、认可和推进。(二)公共艺术规划的工作框架规划实施的阶段包括:规划目标与任务城市空间及公共艺术作品现状调研公共艺术规划编制作品的策划、设计与创作建造或实施评估与反馈。规划内容主要是五个方面:现

16、状调研:城市发展情况与定位;城市公共空间、园林绿地的调研;主要相关规划、特别是园林绿地规划和重要地段城市设计的调研;现状公共艺术作品的调研(类型、分布、数量、质量、综合评价);居民空间认知及对公共艺术作品评价的调研。空间与时间规划:各个空间尺度和空间层次下公共艺术的设置、题材、形式等的规划;按近期、中期、远期确定分期实施计划。规划管理与控制导则:针对不同时空特点和作品题材类型等所需的规划控制原则。 政策、措施、机制:资金来源与投入计划(艺术百分之一计划、民间捐助等);人才(策展人制度和独立艺术家制度);组织实施(作品招标与委托制度等)。行动预案与公众参与:相关部门各阶段各自任务的相互协调、组织保证、实施预案等;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等;如何发挥非政府组织、艺术团体和艺术家的主动性。在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