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马说教学设计(方银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094904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马说教学设计(方银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马说教学设计(方银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马说教学设计(方银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马说教学设计(方银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马说教学设计(方银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马说教学设计(方银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马说教学设计(方银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马说教学设计(方银官)教学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教学重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古今异义词。如:“然后有千里马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虚词 “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 等。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2学生查找有关马的成语,并作解释。3教师准备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有关“伯乐相马”“知己”等词的来历。设计思路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

2、逐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明确“ 伯乐” 和 “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 ,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

3、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 ,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二、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马说” 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 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 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3思考讨论:(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人才。(2)伯乐指的是什么 ?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四、再读课文,深入

4、探究(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2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

5、行千里。(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3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2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4)你是怎么理解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要点提示:(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 “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

6、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 ”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 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3齐读第三自然段。(四)归纳课文。 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要点提示: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2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

7、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五、拓展探究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六、布置作业1完成“拓展探究 ”中的三项作业。2背诵课文。资料链接一、作者及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 “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 有忧天下之心 ”,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

8、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 龙嘘气成云 ”,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二、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马说教学获奖方案湖北省黄冈市黄梅晋梅中学:陈超群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语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写法。2. 培养学生的

9、朗读能力、自学能力;探究、分析、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一、 引入:1. 伯乐相马的故事2. 解题:作者文体二、 诵读: 1. 听读录音:听清生字读音听辨句子的节奏。2. 自由朗读:注意课文中反问句,揣摩作者的情感。3. 合作朗读。三理解:1.自学考查:(文言积累)文言实词和一词多义2.默读思考:内容理解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中心讨论思考一:本文中“ 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思考二: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四、探究:如果你是一匹很有才能的“千里马” ,却不幸遇到了一个不欣赏你的顶头上司,在他的制下你怀才不

10、遇,你会作出怎样的抉择?为什么? 五、小结。五、课后专题积累练习:马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忠勇的象征,素为国人所钟爱。(一)马歇后语对对碰,课后收集有关马的歇后语,比比看谁知道的多。(1)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2)马背上打电话- 奇闻(3)(4)(二)马成语,写出有关马的成语,不少于 3 个。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单枪匹马、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 、 万马奔腾、(三)马谚语,写出有关马的谚语两条。(1)人有措手,马有失蹄(2)马屁拍在马腿上(3)(4)【参考示例】马歇后语:(3)马儿伸腿-出题(4)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5)马散笼头-自由自在( 6)马上耍杂技-艺高(7)马尾巴栓豆腐-提

11、不起来马成语:老马识途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 汗马功劳 、驷马难追 、千军万马 、人欢马叫 、车水马龙、指鹿为马马谚语:(3)牛头不对马嘴(4)好马不吃回头草(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马说课课练江苏 周俊根一基础知识给加点字注音。骈死( ) 槽枥 ( ) 粟( ) 外见( ) 食马 ( ) 祗( )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槽枥之间( )而伯乐不常有 ( ) 一食或尽栗一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辨析加点词在句子中的不同含义。食之不能尽其材( ) 食不饱,力不足(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

12、之( )虽有千里之能( ) 安求其能千里也(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才美不外见 ( )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不能尽其材 ( ) 其真无马邪 ( ) 5.指出下列句子中“ 之” 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6分析下面句中的五个“也” 字所表达的语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不以千里称也( )7.填空。韩愈,字 , 代著名 家,他的著作收在 里。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 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 “说”是一种文体,

13、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该文以 喻人才,以 喻识才之人,用的是 的写法。8.翻译下面几个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安求其能千里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二阅读演练(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分析概述本文三段文字的主要内容。10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

14、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 吗? 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二)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 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注释涓人:近侍之臣。 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安事: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期(j)年:满一

15、年。15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字。千金市骨( ) 反以报君(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16说说“千金市骨 ”这一成语的含义17把“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一句译成现代汉语。18 千金市骨中“ 君主 ”、 “涓人”各有什么特点? 三拓展训练19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20.本文中,韩愈慷慨陈辞,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假如今天是“市长接待日 ”,给你一个在市长面前发表意见的机会,你想对市长说些什么呢?21.进入二十一世纪,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已经成为全国上下人们的共识,为了对同学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的活动,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贴在校园内。马说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骈死( )槽枥( ) ( )粟( )外见( ) 食马( )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填空。韩愈,字_,_代著名_家,他的著作收在_里。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 的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