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材料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0500380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第6课 戊戌变法耒阳市石准中学 张世能【课程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了解公车上书。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B、戌变法的哪些内容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等问题,增强阅读和分析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学生看书列提纲,把握全课知识结构;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维新派的变法活动,通过合作探究、历史短剧表演了解戊戌变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

2、,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2、难点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准备】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大背景下,戊戌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一样,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同时,更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道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近

3、代化的进程中,戊戌变法运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事件,虽然失败了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同时为以后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了奠定了基础。本课重点突出,线索简明,分两个子目,维新运动的序目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进行讲述,但由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较低,可能对维新变法的运动的兴起、发展、高潮、失败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2、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鉴于学生对当时整个社会大的背景已经有了系统的了解。因此,从整个事件的大背景入手,指导学生认识这是维新派救亡图存的运动。它失败了。启发学生思考:它为什么失败了?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3、教师准备()

4、收集“公车上书”后社会反响的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指导学生准备戊戌变法历史短剧。4、学生准备收集维新派推动变法运动发展的活动资料,尤其是有关谭嗣同变法活动的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 联系分析法 图片法 情境问题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1、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1、复习旧知,巩固知识,为比较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做好知识铺垫。2、甲午中日战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哪些?对中国带来什么危害?2、通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突出当时社会大背景,营造氛围,为学和做好情感铺垫。3

5、、假如你是当时个列人物,(你是皇帝、洋务派官员、接受西学的知识分子、保守官僚)面对当时中国的这种局面,你有何感想或行动?3、创设情境,分角色体验历史,激起学生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恨,激发学生在民族危机面前的爱国热情,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二)讲授新课一、公车上书教学活动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自制学习提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让学生概括说出公车上书的事件。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学生探究:公车上书产生了哪些影响?教师出示:1、康有为万言书中阐明变法迫切性的一段文字。2、出示时务报商学报国文报知新报万国公报3、介绍一些维修团体。通过对材

6、料的分析,突破难点,认识到公车上书的社会影响,虽然失败了,但却冲破了清朝黑暗统治下长期以来的知识分子不过问,不关心国家大事的现状,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警醒了国人,开启民智,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救亡图存的行列,因此公车上书成为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二、百日维新教学活动设计意图1、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戊戌变法的时间、内容、结果和影响,自制学习提纲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自学能力2、阅读材料(1)1895年公车上书请求变法,未成功。(2)1897年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未能及时看到。(3)光绪帝欲亲自召见康有为,未果,改为问话。(4)各省督府,除湖南巡府陈宝箴支持变法外,大都观望。(5)慈禧太后免除支持变法的兵

7、部尚书翁同和的职务。(6)慈禧太后训政,囚禁支持变法的光绪帝。(7)康、梁逃亡国外,谭嗣同被杀害。变法从开始到失败仅维持103天。思考问题:1、从请求变法到施行变法经历了几年?为什么多次上书均未成功?2、戊戌变法的哪些内容对封建势力的打击最大?顽固派为什么要阻挠变法活动?3、从以上材料中,你认为清朝国家大权掌握在哪些人手中?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通过材料的阅读,使学生对维新变法活动有更细致的了解。2、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认识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国家大权掌握在他们手中。3、历史剧

8、表演。第一幕:戊戌政变后谭嗣同与友人的对白。第二幕:谭嗣同在狱中的独白。第三幕:谭嗣同与顽固派官僚的对白及在刑场的豪言壮语。向富强的道路。创设情境,通过语言的对白,凸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心理品质,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与教育,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演与表达能力。(三)课堂练习1、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是( )A、公车上书 B、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C、光绪帝命令康有为筹划变法 D、康有为总理衙门任职2、下列关开戊戌变法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 )A、重视农工商业的发展 B、允许官门上书言事,取消旗人特权C、废科举,改八股 D、建立新式军队3、支持戊戌变法的湖南巡抚是( )A、曾

9、国藩 B、左宗棠 C、 李鸿章 D、 陈宝箴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馆中功课,以洋文、洋语为要。洋文已通,方许兼习别艺。近来有一人兼习数艺者,难免务广而荒;且有不学洋文、洋语,仅习别艺,殊失当日立馆之本意。嗣后诸生务令先学洋文、洋语,通后亦只准兼习一艺。 高师同文馆馆规材料二 1898年6月,清光绪下令明定国是诏,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京师大学堂课程设置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普通学科为全体学生必修课,包括经学、理学、掌故、诸子、初等算学、格致、政治、文学、体操10科。专门学科同学生任选其中一门或两门,包括高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

10、、农矿、工程、商学、兵学、卫生学等科。另设英、法、俄、德、日5种外语,学生凡年在30岁以下者必须一门外语,30岁以上者免修。(1)材料一中的京师同文馆是在什么运动中创立的?立馆之本意是什么?(2)材料二所反映的学校是中国近代哪次运动的成果?与京师同文馆相比,京师大学堂在人才培养上有什么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培养目标变化的社会背景。(3)这两次运动的结果都失败了,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四)课外作业找一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在维修变法期间留下的名言。【板书设计】戊戌变法维 序幕公车上书 (1895 康有为、梁启超) 经济 救亡图存新 高潮戊戌变法 政治 思想启蒙(1898 光绪帝) 文化 深刻启示变 失败戊戌政变 军事 (1898慈禧太后)法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