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思想的形成、内涵及重要地位.doc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0423748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仁”思想的形成、内涵及重要地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孔子“仁”思想的形成、内涵及重要地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孔子“仁”思想的形成、内涵及重要地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仁”思想的形成、内涵及重要地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仁”思想的形成、内涵及重要地位.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孔子“仁”思想的形成、内涵及重要地位 2020年4月 孔子“仁”思想的形成、内涵及重要地位 本文关键词:孔子,重要地位,内涵,思想 孔子“仁”思想的形成、内涵及重要地位 本文简介:仁是孔子思想也是其法律思想的核心。但是,在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当中,有几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完全解决,需要深入探讨:一是孔子仁的思想是怎么形成的?二是孔子之仁的内涵是什么?三是在孔子法律思想当中,仁&rdqu 孔子“仁”思想的形成、内涵及重要地位 本文内容: 仁是孔子思想也是其法律思想的核心。但是,在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当中,有几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完全解决,需要深入探讨: 一是孔子仁的思想是怎么形成的? 二是孔子之仁的内涵

2、是什么? 三是在孔子法律思想当中,仁的核心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笔者不揣冒昧,就此发表浅见,以乞教大方。 一、仁的远古精神: 相人耦 殷商甲骨文已是十分成熟的文字系统。不难想象,在这个文字系统形成之前必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殷商民族本来是东夷民族的一支,商人原出于东夷。因此,殷商甲骨文字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地反映和记录了东夷民族和殷民族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知。基于以上推测,我们才有理由通过甲骨文来窥测东夷和殷商时代的社会生活。 甲骨文中出现了仁字。应当注意: 甲骨文的仁还不是一种观念,而是一种风俗,或者表示具有这种风俗的民族,即东夷民族; 同时仁字是后起的字,仁的几个原形字在仁字产生之前就已存在。

3、这些原形字大都是上下左右的双人结构,由仌、亻亻、人人、卩卩 、大大组成。仁字是在吸收了这些原形字的共同特征之后集约而成的,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使用了重文符号二。 (一) 相人耦是殷商以来描述仁的恒言 仁是什么? 许慎说文解字: 仁,亲也,从人从二; 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直接援引东汉郑玄等以相人耦注释仁的观点: 仁,亲也。见部曰: 亲者,密至也,从人二。会意。中庸曰: 仁者,人也。注: 人也,读如相人耦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大射仪: 揖以耦。注: 言以者,耦之事成于此意相人耦也。聘礼: 每曲揖。注: 以相人耦为敬也。公食大夫礼: 宾入三揖。注: 相

4、人耦。诗匪风笺云: 人耦能烹鱼者,人耦能辅周道治民者。 正义曰: 人耦者,谓以人意尊尊偶之也。论语注:人耦同位人耦之辞。礼注云: 人耦相与为礼仪皆同业。按: 人耦犹言尔我亲密之词。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 东汉去古未远,以相人耦(或人相偶) 注释仁,必有所本。 以相人耦诠释仁,不仅是汉代学术界通用的恒言,而且是秦汉以来民间恒言。正如阮元论语论仁论所说: 康成所举相人偶之言,亦是秦汉以来民间恒言,人人在口,是以举以为训。1194甚至还是殷周人的恒言。阮元孟子论仁论又谓: 仁之篆体从人二,训为相人偶,明是周人始因相人偶之恒言而造为仁字。1206周人所因的相人偶正源自殷商。据此,我们可以说

5、,以相人耦诠释仁,或者认为相人耦就是仁,乃殷商以来世代相传之恒言。 (二) 人相耦源于东夷风俗 在甲骨文仁字出现之前,有几个仁字的原形。这些原形直接体现了人相耦的特征。血缘群体是古代人群生活的最早空间。因此,人相耦首先体现在血缘群体内部生活当中。甲骨文仁字的第一个原形字是夹。叶玉森认为: 卜辞之夹,疑即仁之初文。篆从二人,仁谊不显。此像一小人在大人臂亦下,隐寓提携扶持之意,乃仁之真谛。2238夹字的蕴意是母亲抱哺其子,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护。亲人之爱正符合仁的本义。 甲骨文仁字的第二个原形字是吊。吊与夷、仁实为一字。336 38甲骨文吊字由亻和缴(有绳之矢) 组成。说文解字: 吊,问终也。古之

6、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殴禽。 易系辞下: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根据东夷人的观念,人见白骨为死。459故亲人死后被置之荒野、不坟不树,以待复活。此间,死者子女每日探望,盼其复活,且以缴驱赶鹰隼豺狼。此即三年之丧和孝的源头,亦即说文解字所谓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和山海经海外南经所谓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的原始本义。仁的原形字所具有的人相耦特征,还体现在超血缘群体之间的关系当中。 甲骨文仁字的第三个原形是被学界误释的化字。该字左为正人右为倒人。面对这个字形,如果从上方俯瞰,那是一幅二人靠背而眠的状态。在母系氏族时代,年轻男子从周围氏族嫁到本

7、族,他们一同外出狩猎打仗,在寒风凛冽的冬季,兄弟们靠背而眠,相互取暖。表现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超血缘情谊。 甲骨文仁字的第四个原形是被学界误认的乘字。该字形上为正大,下为倒大。而甲骨文的乘字是上大下木,表示人在木上。面对甲骨文上为正大下为倒大的字形,如果从上方俯瞰,那是一幅二人抵足而眠的形象。说文解字:东夷从大,大,人也,大象人形。大表示正立的人。大人是在没有王以前的氏族领袖。4343 367亦即周易中屡见的大人和礼记礼运所谓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大人。因此,该字形还表示氏族领袖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二、相人耦与殷周政治法律实践在殷商时代,人相耦之仁虽然还没有上升为一种理论或思想,但是,它作为一种深厚

8、的文化传统或思维模式,对殷周政治法律实践活动施以潜在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王祖共祀和以德配天的神权政治 在殷商时代,神权政治居支配地位,事无小大皆决于神只,这从甲骨卜辞中可以得到充分证明。在殷人的心目中,神只是由先王和贵族祖先构成的群体。 先王和贵族祖先是相耦即互相匹配的。正如尚书盘庚所谓兹于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现实的殷王要处罚不从王命的贵族,也是先向先王汇报,由先王告诉那个贵族的祖先,以示警诫,然后行罚。可见,现实统治者和天上的统治者也是相耦即互相匹配的。西周统治集团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对前代神权思想进行改造,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观点。以德配天即人神

9、相耦的新二元神理论,即至高无上的上帝与祖先神相匹配,祖先神从上帝神那里获得天命。上帝喜欢德,谁有德,上帝就把天命授给他。德就是民心所向。夏桀无德,商汤有德,故天命归汤。商纣无德,周人有德,故天命归周; 德中又引申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相匹配。从以德配天思想引申出怀保小人、明德慎罚的主张。即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引泰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和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统治集团把人民当作一面镜子,临鉴对视,正是一种相人耦,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相人耦。西周初期的德恰是周人始因相人偶之恒言而被赋予全新的内涵。春秋以降,重民轻神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桓公五年:

10、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左传哀公元年: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重民轻神思想告别了迷信鬼神,不重人事的时代,开启了远离鬼神,注重人事时代。西周的重德思想和春秋的重民轻神思想,为后世仁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和营养。 (二) 国家法律维护伦理主义的差异性 人相耦讲求血缘群体相互友爱的亲情,并从中引申出具体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对违背公共生活准则的行为加以制裁。吕氏春秋孝行引商书: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将父系家族的行为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尚书酒诰曰: 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

11、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韩非子说疑引周记(即逸周书) : 故周记曰: 无尊妾而卑妻,无孽适子而尊小枝,无尊嬖臣而匹上卿,无尊大臣而拟其主也。尚书康诰宣称: 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 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 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 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这应当是古代不孝罪的最早记录,也是孝经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的滥觞。由于礼的支配使法律充满尊尊亲亲的差异性。 诸如,左传昭公元年: 君臣无狱、父子无讼、直钧则幼贱有罪。周礼秋官小司寇: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汉书贾谊

12、传: 有赐死而无戮辱。礼记文王世子: 公族无宫刑。周礼秋官小司寇: 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等等。朕匜铭所载牧牛的罪名即敢以乃师讼,故处以鞭笞和墨刑。5325正如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所言:周之制度典礼,乃道德之器械。而尊尊、亲亲、贤贤、男女有别四者之结体也,此之谓民彝。其有不由此者,谓之非彝。康诰曰: 勿用非谋非彝。召诰曰: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非彝者,礼之所去,刑之所加也。6477(三) 崇尚圣贤实行君臣共治 殷商历史充满了君臣合治的精神。鬻子汤政: 汤得庆讠甫、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蝡、西门疵、北门侧,得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尚书君奭历数商代名臣贤辅: 成汤有伊尹,太戊有伊陟臣扈,祖

13、乙有巫贤,武丁有甘盘、傅说,等等。宰辅傅说,曾经是胥靡(刑徒) 。其中,最突出的贤臣是伊尹。墨子尚贤下: 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孟子万章上: 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据史记殷本纪记载: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799伊尹的做法,和孟子万章下所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的精神完全一致。吕氏春秋本味曰: 伊尹生空桑。空桑是东夷故地,故伊尹是东夷贤士。异族人能够成为贤相且被后人祭祀,是十分奇异的事。左传成公四年: 非我族类,其心

14、必异。僖公十年: 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但是,殷人还没有周人这样的观念。甲骨卜辞多见对伊尹的祭祀,与先公先王合祭或配享。也有不少单独的祭祀,总之享有商人先祖大体相同的祭典。842卜辞表明,殷人对有功于商祖的异姓名臣是非常尊崇的。在这些名臣去世后,对他们进行频繁而隆重的祭祀,并且世代不断。卜辞记录,商人最重视的异族神有伊尹、伊奭、黄尹、黄奭、咸戊。8379有些贤臣本身就是氏族领袖。在君臣合作的背后,存在广泛的政治同盟。汤就是因为得到东夷人的支持,才取代夏桀的。商末纣王无道,虽有比干、箕子、微子、商容诸贤臣,但在商纣王淫威之下,其自身性命难保,岂能发挥作用。商纣之败,就因为破坏了君臣共治的传统。 周人汲取殷亡之教训,十分重视贤臣宰辅的作用。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曾经长期摄政,就是证明。周初封疆土建诸侯,巩固国家政权。荀子儒效:(周公)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同姓贵族与异姓贵族结成同盟。论语尧曰: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系周武王封齐侯姜太公于齐之辞。武王对身为东夷后裔的姜太公使用东夷常用之词语(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