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上优质教案合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3009587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37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上优质教案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上优质教案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上优质教案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上优质教案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上优质教案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上优质教案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上优质教案合集(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目的: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诗人情,诗人志;3、培养学生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能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作中阔大的意境;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阔大的胸襟以及诗人无所胃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领会两首词的形象性与抒情性。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设计大家背一下学过毛泽东沁园春。雪,一齐背诵一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2、;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整体感知课文沁园春长沙1、教师感情饱满地朗诵课文;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提示:结合欣赏毛泽东手迹(彩页 1)展开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3、教师提问: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这几幅画面塑造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体现了诗歌什么样的特点?明确: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体现了诗歌作为文学作品的形象性特点。三、精读感悟课文1、研习词的上片(1)解释诗歌中的意象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

3、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中之象。意象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丰富的内涵,富有情感性。(2)研习开头三句,其可拟名“独立寒秋”图;、请同学说出这三句的诗意;诗意:在深秋季节,我独立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之水夜不息地向北奔流。再请同学作形象而有诗意的描述。明确(参考):在一个深秋季节的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湘江水,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的无尽遐思 (3)研习接下来的七句,其可拟名“湘江秋景”图。诵读这七句,这七句由“看”字领起。提问:这七句诗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明确:视角转换,远眺-近观- 仰视俯瞰。请同学们闭目想像“湘江秋景”图,再以文

4、字叙述。明确(参考):远看群山,重重叠叠的枫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瞰,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品味炼字之妙:“染”“争”“击”“翔”。明确:“染”,仿佛被人工染成景致壮美;“争”活现热烈场面。“击”准确形容雄鹰的矫健英姿;“翔”:水天一色,相映成趣。(4)研习最后三句:提问:诗人为什么“怅”寥廓?如何理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明确:面对着“竞自由的万物,想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剥削被压迫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不由得思绪万千,

5、百感交集而生“怅”。诗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抒写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2、研习词的下片(1) 研习前九句,其可拟名“峥嵘岁月”图请同学解释诗意。明确: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过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提问:前两句在全

6、词结构中起了什么作用?明确:承接过渡。领会第三至第九句的具体内容及其所体现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研习后三句,其可拟名:“中流击水“图。请同学想像诗人及其“同学少年“中流击水”的情景。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蕴含着诗人和其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2、提问:词的上片与下片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明确:下片是对上片“谁主沉浮“的艺术性回答。作业:背诵本课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生平、创作及新诗有关知识; 2、分析本诗意境之美和所体现的新律诗的“三美”主张; 3、理解徐志摩在诗中表现的特别的思想感情和心绪感受; 教学重点:

7、分析品味本诗所体现的“三美”艺术主张和意境之美。 教法设想:1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习兴趣。2、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投影徐志摩照片)导语:屏幕上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他面容清瘦,气质优雅,多情的眼略带些梦幻,在这文弱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善感而细腻的心。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徐志摩)对,他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 年辞别剑桥启程回国。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

8、。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新诗的诗魂,“诗哲”当之无愧。 二、诵读体味 :有人说,诗者如酒,品诗如品酒,我们应用“品”酒的心情来品味诗歌,品出盎然的诗意。 1、教师示范朗诵(要求学生圈出每节韵脚,划出前三节诗句的节奏) 2、学生自由读 3、学生齐读 三、品析“三美” 刚才同学们朗诵,觉不觉得诗很美?仿佛进了一个如画的诗境。诗歌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意境美在哪里?1、分析诗的音韵、节奏和结构,体会“音乐美”。 本诗的韵脚分别为:来、彩;娘、漾

9、;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从韵脚看,一方面每节音韵统一,全诗逐节换韵,另一方面取韵又有开有合(开口、半开口和闭口音),有轻有重。 本诗的节奏:以前三节为例,“轻轻地/我 /走了,正如我/轻轻地/ 来”一方面每句为三到四个音步,以三个为主;另一方面又多用“轻轻”、“油油”等叠音词,使得诗的节奏明快而又平稳。 本诗的结构:大家不难发现,首尾是呼应的,有同有异,富于变化,一如交响音画中的“A-B-A”式的曲式结构,是“呈现展开再现”的艺术体式,反复营造那“浓得化不开”的深深情味。读着这首诗,音韵和谐而富于变化,节奏明快而显得平稳,并且曲折回环,首尾圆合,气韵浑成,如同康河的涟漪一样轻

10、轻荡漾,令人不禁产生音乐美的感受。 2、分析段落、句子,体会“建筑美” 通过诵读,我们从听觉上已深深感受到了本诗音韵之谐和,节奏之明晰,感到了音乐的美感,那么我们再看看诗的外形,分析一下它在外部形式上又有什么特点? 从段落上看,每节四句,各句又错开,整齐而又划一;从句子上看,每句字数 68 字,大致相等。句的整饬和节的匀称,使诗具有了一种什么美呢?(建筑美)美学家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读着本诗,一种流动的建筑美和凝固的音乐美,令你心旌摇摇,美不胜受。 1、 抓住具体意象,体会“绘画美”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曾这样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它是全世

11、界最美的一条河。”的确,康桥的美是令人向往的。诗中选取了一系列特有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提问:你认为诗中什么意象,最具有绘画美,试举例赏析: 金柳:柳,是古今诗文中常见的吟咏对象,丝丝柳条在千载而下的岁月中飘荡。而今在徐志摩笔下又呈现一种特别的绘画美。绿的柳、碧的水与西天的夕阳交融一体。柳树化为金色,色彩对比是那么鲜明和生动,并且柳树又化为“新娘”,她那婷婷的艳影在夕阳与河水的映衬下闪射着迷人的色彩! 本诗的意象,从金柳、青荇到潭水星辉,色调搭配是明快的,并且远近交错,俯仰结合,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再看这些事物本身也不是凝滞不动的,都具有跃动的生命感。诗人用了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如“荡

12、漾”、“招摇”、“揉碎”等等,使整个画面变成动态的图景,一种活力的气韵流动在其间,给人以立体的审美感受。这个立体的如画般的诗境中,诗人的动作,如“招手”、“撑”、“挥一挥”等词表明,诗人在这“画”中也不能自禁地沉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景在动,诗人在动,主客互动,物我相融,到了“相看两不厌”的程度。甚至,他要化作一条水草,永远生长在康河里,生长为康河的一部分,永远招摇着生命的美丽!(学生活动: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回看全诗,这色彩绚丽、温韵可人的意象,这整齐和谐、错落有致的形式,这音节和谐,全韵通畅的营造出了“这一个”的徐志摩式的艺术境界,形成了徐志摩式的清新脱俗的意境

13、美。四、拓展迁移在徐志摩的诗作中,还有一些玲珑精致的小诗,也很能体现诗歌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这里我提供两首徐志摩的小诗供大家欣赏品味。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这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莎扬娜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

14、吹/我是在梦中,暗淡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小组合作品味诗中所体现的“三美”(任选其一)讨论交流后推举代表作简要发言。五、播放再别康桥歌曲,结束全课雨巷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设想】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课

15、时安排】课时。【教学步骤】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一、导入课文、自由诵读。、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读出美感来。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学生再读。(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

16、情)2、进入诗歌、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诗歌意象和意境: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雨巷的意境分析:“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情感基调。(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