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之宋明理学 必修3.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090596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之宋明理学 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之宋明理学 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之宋明理学 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之宋明理学 必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之宋明理学 必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之宋明理学 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之宋明理学 必修3.ppt(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默写 1 董仲舒儒学体系的主要内容2 汉武帝崇儒的主要措施3 汉武帝创办太学的意义4 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默写 1 三教合一的时间2 程朱理学代表人物3 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 第3课宋明理学 课标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程朱理学 王阳明的心学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 公元68年 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 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 祖庭 和 释源 有 中国第一古刹 之称 白马寺 河南洛阳 老君岩 福建泉州清源山 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 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老君岩 道教圣地 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年12月15日入选 世界遗产名录 现存

2、4座道教宫殿 2座宫殿遗址 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 岩庙 武当山 此图绘佛 道 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 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 三教合一 的社会思潮 画面中 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 老子坐于蒲草之上 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 清 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隋 三教合归儒 儒学获得发展 2 隋唐 一 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 魏晋 佛 道传播 儒学面临挑战 三教合一 唐 三教并行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1 代表人物 北宋 南宋 二程 程颢 程颐 朱熹 二 宋明理学 一 程朱理学 程颢 程颐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仁 与万物俱生

3、 核心 嵩阳书院 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 公元484年 自宋以来在历史上以理学大师每多宣讲于此而著称于世 程颢 程颐在此讲学 更使书院地位独特 时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 湖南的岳麓书院 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河南伊川二程祠庙 岳麓书院 位于今长沙市岳麓山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宋 明理学的一些学者曾在此讲学 一物需有一理 万物皆有理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天者 理也 有理而后有象 有象然后有数 二程遗书 二程言论 阅读下列言论 概括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父子 君臣 天下之定理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为君尽君道 为臣尽臣道 过此则无理 性即是理 仁 义 礼 智

4、 信五者 性也 今日格一件 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二程言论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 便有此天地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格 至也 物 犹事也 穷致事物之理 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圣人千言万语 只是教人从天理 灭人欲 朱子语类 2 思想体系 A 核心思想 天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先有理后有物 B 天理 在社会中体现为伦理道德 三纲五常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C 主张通过 格物致

5、知 的方法去把握 理 目的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理气论 心性论 著作 观点 四书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3 主要理论著作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 中国南宋思想家 字元晦 号晦庵 徽州婺源 今属江西 人 绍兴十八年 1148 中进士 历仕高宗 孝宗 光宗 宁宗四朝 庆元六年卒 理宗宝庆三年赠太师 追封信国公 改徽国公 活到老 学到老少年易学老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欺人亦是自欺 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朋友 以义合者 二 陆王心学 1 代表人物 南宋 陆九渊 明朝 王守仁 2 主要思想主张 A 陆九渊 心即理也 并提出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B

6、王守仁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天理 强调加强修养 知行合一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人皆有是心 心皆具是理 此心此理 我固有之 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陆九渊言论 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 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 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 则此理自明 王阳明言论 三 宋明理学影响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 其谁怜之 戴震 1723 1777 1 消极 宋明理学压抑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有助于统治者维

7、护专制统治 残忍的童年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鲁迅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 重义轻利 强调自我约束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2 积极 3 实质 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比较二程 朱熹 王阳明观点的异同 探究与思考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守仁 程颐 朱熹 程颢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 内容相同 2 影响相同 A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 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

8、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继承了孔孟 仁 礼 的思想 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 B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天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 认为心是 理 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 陆王心学提出 求 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1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2 把握 理 的途径不同 拓展训练一 单项选择1 魏晋南北朝时 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 统治者反对儒学B 佛教 道教迅速传播C 佛教占统治地位D 儒学不适

9、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 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 禅宗B 理学C 心学D 道学3 存天理 灭人欲 这里的 天理 主要指 A 儒家道德伦理B 自然规律C 人的良知D 上天的意志 B B A 4 下列宋明理学家中 提倡 去人欲 存天理 观念的是A 朱熹B 程颢C 周敦颐D 王守仁5 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 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A 儒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宋明理学D 佛教6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 学问要求是尚实 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 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 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 要勤于读书研究 努力用功 A C C 探究学习1 材料一王阳明同朋友在郊

10、外观赏风景时 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 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 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 同我心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 你不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就说明此花不在心的以外 材料二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 由此他认识到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1 材料一中王阳明对 花 与 人心 关系的解释 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 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2 材料二中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的意思是什么 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1 儒 道 佛三教合一形成于 A 两汉时期B 魏晋时期C 南北朝时期D 唐宋时期2 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 佛两教的冲击 唐宋儒学大师的态度

11、是 A 放弃儒家思想B 对儒 道 佛三教平等对待C 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 吸收道 佛两教思想加以完善D 以佛学为主 吸收儒 道思想 形成一种新思想 巩固练习 D C 3 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 A 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B 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程一朱C 是儒学吸收道 佛两教的产物D 程朱理学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 D 4 关于宋代理学内容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 A 既阐述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和治理国家的思想B 理是世界的本原 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 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C 把握理的方法 就是凭空想象 无需接触世间万物D 理是先天而存在的 C 5 朱熹说 天得之 理 而为天 地

12、得之 理 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此话主要是 A 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规范人们的言行 压制人民的反抗B 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C 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D 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A 6 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 正确的是 A 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 把握 理 和求 理 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 即格物致知C 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D 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 C 7 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 A 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B 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 哲学 伦理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C 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而形

13、成的D 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D 8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A 学问要求是尚实 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 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 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 要勤于读书研究 努力用功 C 9 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 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其根本原因是 A 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 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 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 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 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C 二 材料辨析题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 程颐 天下只是一个理 万物皆是理 朱

14、熹 存天理 去人欲 材料2 朱熹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 王守仁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1 材料1中的 理 指什么 他们认为 天理 与 人欲 是什么关系 2 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 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回答 1 理 指儒家伦理道德 是对立关系 2 程 朱主张 格物致知 既通过实践 学习明事理 陆王主张 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 回复良知 天理就在心中 材料4 朱熹 人之异于禽兽 是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材料5 程颐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材料6 张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断绝学 为万事开太平 顾炎

15、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3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 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3 参考思路 可取的一面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强调人与自然 与家庭 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 为理想不懈追求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 重义轻利 强调自我约束 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 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 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 继承 改造 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今天 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 宋明理学伴随在我们身边 审视宋明理学 我们看到在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 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工具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 面对理学 我们应该去蔑视 去跪拜 还是去取舍 去扬弃 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个人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 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