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高三生物模拟考试二模.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78333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临沂高三生物模拟考试二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临沂高三生物模拟考试二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临沂高三生物模拟考试二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临沂高三生物模拟考试二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临沂高三生物模拟考试二模.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实验组加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B.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宜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C.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底物与酶混合前要调节pHD. 决定呼吸酶的基因是否表达,是判断细胞分化的依据之一【答案】C【解析】【分析】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2)专一性: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3)需要温和的条件: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高温、过酸或者过碱都会导致酶失活,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详解】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

2、,实验组加酶液、对照组加无机催化剂,A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一般不选择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因为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影响实验的自变量导致实验结果发生改变,B错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底物与酶混合前要调节pH,保证混合时酶已经达到所预设的pH值,C正确;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不是判断细胞是否分化的依据之一,因为任何活细胞都能合成呼吸酶,D错误。2.在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2,4-二硝基苯酚(DNP)能抑制ATP合成过程,但对水的生成没有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DNP不会影响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B. DNP主要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C. DNP作用于肌细胞时,线粒体内膜上散

3、失的热能将增加D. DNP能抑制人体血液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进而抑制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2,4二硝基苯酚(DNP) 对H与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合成,表明DNP影响线粒体内膜的酶催化形成ATP的过程,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详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ATP,因此DNP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一阶段,A错误,根据题意,DN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中发挥作用,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ATP的合成,B错误;根据题意,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使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催化形成ATP,结果以热能形式散失,故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C正确;根据题意,DNP抑制有氧

4、呼吸第三阶段ATP的合成,而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故DNP对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过程无影响,D错误。3.2019年4月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成果表明,科学家发现了HIV用于应对免疫系统攻击的、具有三种不同构象的三聚体结构,目前科学家开发的疫苗仅靶向其中一种构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HIV增殖所需的模板、原料、酶、能量均来自其侵染的T细胞B. HIV可能通过改变三聚体构象躲避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特异性识别C. 切断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等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唯一措施D. HIV三聚体结构的发现,为开发有效对抗HIV的疫苗提供了新思路【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5、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HIV增殖所需的模板和逆转录酶来自HIV,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其侵染的T细胞,A错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错误;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等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切断这些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但不是唯一措施,C错误;根据题意,科学

6、家开发的疫苗仅靶向其中一种构象,因此HIV三聚体结构的发现,为开发有效对抗HIV的疫苗提供了新思路,D正确。4.“引来繁华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长高B. 适当喷洒-萘乙酸可延长“繁华缀满枝”的时间C. 适时打顶去心,可使植株多开花多结果D. 乙烯和脱落酸可协同调节“瓜熟蒂落”的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素名称合成部位生理作用应用赤霉素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

7、分化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乙烯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促进果实成熟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等,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详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株生长,A错误;-萘乙酸是生长素类似物,具有跟生长素类似的功能,一定浓度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适时打顶去心,可以解除顶端优势现象,可使植株多开花多结果,C正确;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具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

8、“瓜熟蒂落”的过程,D正确。5.某森林地区U型山谷地表植被遭严重火灾,人工栽种植物(甲坡面)和自然恢复(乙坡面)多年后,前者植被覆盖率和物种数明显大于后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人工栽种植物提高了甲坡面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 如果时间允许、气候适宜,两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C. 随时间推移,群落中先存在的物种会被后侵入的物种完全替代D. 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某森林地区U型山谷地表植被遭严重火灾,经过人工栽种植物(甲坡面)和自然恢复(乙坡面)多年后,前者植被覆盖率和物种数明显大于后者。说明该过程中发生了群落演替现象,且甲坡面植被覆

9、盖率和物种数明显大于乙坡面,说明甲坡面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则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强;这也反映出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的循环利用。【详解】人为栽种植物提高了甲坡面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如果时间允许、气候适宣,两侧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主要标志为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但是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的优势物种彻底消亡,C错误;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的循环利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D错误。6.先天性肌强直

10、(甲病)和卡尔曼综合征(乙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已知在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4,调查发现以下两个家系中都有甲病和乙病患者,且I3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研究乙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B. 图中III1患病基因来源于I2C. 在人群中,某正常男性是甲病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3D. III2同时患两病的概率为136【答案】D【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系谱图中1与2均表现正常,而子代的1表现为患甲病,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中3与4表现正常,而子代6患了乙病,且3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假设甲病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乙病的基因用B、b表示,由于图

11、中1患了乙病,则1的基因型为AaXBY与2的基因型为AaXBXb,3的基因型为AaXBY与4的基因型为AaXBXb。【详解】研究乙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且调查的人群数量足够多,A正确;图中1患了乙病,乙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则1的致病基因由2传递过来的,而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2,B正确;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在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4,即aa%=4,按照遗传平衡定律,则a%=0.2,那么A%=0.8,AA%=64%,Aa%=32%,在人群中,某正常男性是甲病携带者的可能性为:32%(1-4%)=1/3,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的基因型为AaXBY与2的基因型为AaXBXb

12、,则4的基因型为AXBY,3的基因型为AaXBY与4的基因型为AaXBXb,则5的基因型为AXBX,4与5婚配,那么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2/31/4=1/9,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则子代2同时患两病的概率为:1/91/8=1/72,D错误。三、非选择题7.在化石燃料日趋耗竭的未来,清洁、丰富的太阳能转化成“液态阳光”将成为人类的重要能量来源,这为人工光合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发展方向。2019年4月,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可以基因编码的光敏蛋白(PSP),成功模拟了自然光合系统的部分过程。回答问题:(1)光合作用是整个生物圈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在自然光合系统的光反应中所发生的能

13、量转化是_。(2)卡尔文循环是指_,其发生的场所是_,影响它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该循环在黑暗中不能正常进行的原因是_。(3)向培养某植物的温室内通入14CO2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CO2转化成多种化合物。欲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是什么物质,简要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及结果分析。_。(4)人工设计的光敏蛋白是引入光敏剂二苯甲酮和CO2光还原剂三联吡啶镍配合物改造而成的杂合蛋白质,不像自然光合系统那样只能还原_,而是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将_直接还原成CO,使电子传递效率和CO2还原效率明显提高。由此推测,光敏蛋白与自然光合系统中_等物质的功能相似。【答案】 (1). 光能ATP和H中活跃的化学能 (2

14、). 光合作用中CO2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3). 叶绿体基质 (4). 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 (5). 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吸收的CO2不能持续被还原 (6). 将该植物分成不同的实验组,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分别照射,停止光照后迅速杀死植物并提取细胞产物进行分析 (7). 当只检测到一种含14C的转化物时,说明该物质是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 (8). 三碳化合物(C3) (9). CO2 光合色素、NADPH和ATP【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1)环境因素:光照的影响、温度的影响、CO2浓度的影响、水分含量的影响和矿质元素的影响;(2)内部因素的影响:叶绿素的含量、酶的含量以及C5的含量。3、从题中可知,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短时间内CO2就已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如缩短光照时间,CO2转化的化合物的种类就少,因此,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当只检测到一种含 14C的转化物时,该物质即是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详解】(1)在自然光合系统的光反应中发生了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在光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光能ATP和H中活跃的化学能。(2)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O与C5结合生成C3,C3还原成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