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初一古文详解2011.8.28.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2960730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9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初一古文详解2011.8.28.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0-初一古文详解2011.8.28.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0-初一古文详解2011.8.28.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0-初一古文详解2011.8.28.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0-初一古文详解2011.8.28.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初一古文详解2011.8.2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初一古文详解2011.8.28.(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一 古文、古诗词一. 童趣 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身)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于)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节选自浮生六记&

2、#183; 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2.【注释】. 余:我。 稚:幼小; 张目:睁大眼睛; 对:直视;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藐:细微的事物; 细:仔细; 故:所以; 时:经常,常常;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之外。 私:私下(自己心里)。 拟:比。 于:在。 之: 所: 则:就; 或:有的; 果然:果真; 昂首:抬头。 .观:观看,观察。项:脖颈,颈。 为之:为此(“之”指“昂首观之”这件事)。 强 jing:通“僵”,僵硬的意思。 于:在。 素:白色

3、的。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 慢慢地。 使:让。 而:并且。 作:当作。 观:景观。 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 为之: ; 怡:安适、愉快; 然:的样子。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于:(介词)在。 处:地方。 以为:把当作。 丘:丘陵。 壑:山沟。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满足的样子。兴:兴味,兴致。 而:连词(表承接): 盖:原来(是)。.虾 há 蟆:癞蛤蟆,在古文中,“虾” 相当于“蛤” 。 为所:表被动“被”; 方:正,才。呀:哇的一声。 .鞭:用鞭子赶、打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驱:赶走。之:指蛤蟆。3.解释词语的方法:(1).解释加

4、点的字、词: 例: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察;(2).换一个字法解释: 例:昂首观之。昂:抬;首:头; 观:看;(3).讲述大意: 例:项:脖子;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4 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 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 如:像; 唳:鸣叫;(2) 以从草为林:以:把; 为:当作; 林:树林;(3) 兴正浓: 兴:兴趣; 浓:浓厚;(4) 方出神: 方:正,正在;(5) 驱之别院:驱:赶,驱赶; 之:它,指蛤蟆;(6)项之为强:项:脖子; 强:通“僵”,僵硬5.“之”的讲解:(1).助词,表示“的”的意思:例: 物外之趣:物体本身之外的乐趣。(2).代词:

5、代替某一事物,某一现象,表示“它,他,这样情景 ”等意思。例:昂首观之:抬头看这种景象。 驱之别院:把它赶到别人院子里。2(3).助词,没有实在意思。例:心之所向:心中这样想像。6.翻译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 (视力能清楚的看到最细微的事物, )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 (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 (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为这样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

6、一幅青云白鹤图, (眼前的景象)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 (我)因为这个景象,而高兴得连声叫好。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般高;定下神来仔细观看,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作丘陵,低陷部分当作山沟, (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安适、愉快而又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相斗,观察它们,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 ,掀倒“山”压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回过神来,捉住癞蛤蟆,用鞭子抽了它几十下,把它赶

7、到别的院子去。7.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观蚊拟鹤(2).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神游“山林”(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驱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yùn),不亦君友

8、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 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在一定的时候”或者“ 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 yùn,恼怒,怨恨。 2. 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

9、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 sh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 505 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 x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 子曰:温故而知新,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本章的“温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

10、,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 14 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11、知也。 ”为政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诲的意思:教,传授。 乎的意思:语音助词。 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 ,其中必定uot;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12、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罕)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 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 ,不也很遥远吗 " 4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 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

13、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三. 古代诗歌四首3-1. 观沧海 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编辑本段注释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 207 年秋,曹操经过与此。何:多么澹(dàn) 澹:水波摇荡。 竦(sng)峙(zhì):峙:耸立。高高耸立。竦通“ 耸”,高。 星汉:银河。 幸:庆幸。 至:极。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咏志:即表达心志。2.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

14、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3.译文 观赏深色的大海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深色的大海。海水起伏动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草长得非常茂密。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中的志向和想法吧!4.观沧海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 207 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3-2.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