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三历史期中考试B卷旧.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82450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高三历史期中考试B卷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高三历史期中考试B卷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高三历史期中考试B卷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高三历史期中考试B卷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高三历史期中考试B卷旧.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冀州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 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第卷(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 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 道德规范 B . 宗法关系 C. 战争祭祀 D. 儒学思想2、在美国形形色色的教科书里,不约而同地提到过了三位中国名人。这三个中国人分别是:陶渊明、杨玉环和李自成。世界社会的历史中对陶渊明解释是:“他不是一般的中国农民,他跟士大夫阶层的人士保持

2、着紧密联系,经常在一起喝酒吟诗。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这样简单的田园生活很满足,甚至把这种生活美化成世外桃源。”课后有一道问答题:“思考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欢迎?”结合古代史所学知识,你认为主要因为是:A体现了诗人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并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情厚谊。B诗的主要内容诗人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黑暗,诗人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的高尚品格。C说明了魏晋南北朝的时代气息,即注重的不是学识,而是出身和门第。D说明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是否取得功名成就,而在于顺应自然,达到精神的自由。3.这座佛寺不只是个宗教场所,同时也是地方金融中心,寺院借贷给农民并收取高额

3、利息。寺院拥有庞大的地产和大量的身分依附者,寺院长老们正和来到寺院的达官贵人们探讨着深奥的佛理。这是什么时期的现象?A这是佛教刚传入中国的两汉时期之特征 B这是南北朝时期佛教寺院的特征 C这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下寺院的写照 D这是明清时期土地财富向寺院集中的表现4.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牛童走马之口无不道(其诗),至于缮写模勒(刻)炫(叫)卖于市井。”说明在唐代,白居易诗的传播途径,除手抄外,还有 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口头传播碑刻 A B C D5.“中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处在发展进步之中。也是通过同世界多国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而进步的。”可以证明这一论断的明朝史实是更多的华侨给南洋带去了先

4、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欧洲传教士带来西方科技著作 海上交通最远至波斯湾 玉米、烟草等传入我国A.B.C.D.6清朝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词中的情景当时最有可能出现在A环渤海地区 B.两湖地区C四川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7.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天下郡国利病书8.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指出,蒙古帝国使

5、得许多区域性文明迅速发生相互接触。而在此之前,这些文明在其发展中很少把他们彼此联系在一起,甚至很少知道同时代的其他文明。材料中这种“相互接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实现了中国统一B创制了行省制度 C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D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9.有学者指出:宋元以来,闽浙沿海出现一些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如泉州,但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些大城市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关于这个现象,哪一个解释较为合理? A受到日本崛起的影响,沿海城市的商业机能被日本吸收 B受到西班牙殖民菲律宾的影响,海上贸易机能萎缩的结果 C受到阿拉伯人垄断南洋贸易的影响,商业功能被其取代 D受到朝廷对外政策的影响,正式通商被走私贸易所取

6、代10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11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

7、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正确的是 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A B C D1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 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

8、确的是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 鸦片成为引发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A. B. C. D.13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十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57天。这说明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 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A B C D14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

9、业。它们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5.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对外开放C近代中国主要向日本学习 D民国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16学者相蓝欣在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一书中提到:“(直隶义和团民中)船民的生活自蒸汽船引进后已一落千丈,常常找不到顾客,看着船板一天天地烂在河滩上。很多车夫马夫已失去了生活依靠,因为铁路运

10、输既快捷,又便利。传统的驿站信使,虽有驾驭快马的非凡骑术,但远远比不上现代邮政电报的速度。”这一材料表明A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义和团运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义和团民众对西方物质文明存在严重的误解D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17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A 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

11、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18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 B C D19. 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据此,判断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12、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军队装备先进,中国军队装备落后 B. 日本加入列强行列,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C. 日本实现了近代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D. 日本是君主立宪国,中国是封建专制国20这样评价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人物:“一代天才最后落得如此悲惨、被动,是由于他不可能摆脱封建生产方式带给他的深刻印痕一方面,它有反地主阶级、冲击封建生产关系的伟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它又并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评价的对象最有可能是A孙中山 B洪秀全 C康有为 D陈独秀21梁启超论李鸿章时说:“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及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李鸿章晚年着着失败,皆由于是。”表明其观点

13、A根本目的是批判李鸿章的卖国投降B根本目的是要求资产阶级维新派掌握政权C最终目的是要求光绪帝罢免李鸿章卖国贼之类的顽固派的官职D最终目的是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主张22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23、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24.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B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D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2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取消清王朝法律中对于广东、福建的“疍户”、浙江的 “惰民”、河南的“丐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