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峨山一中高一历史月考.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2343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峨山一中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峨山一中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峨山一中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峨山一中高一历史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峨山一中高一历史月考.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峨山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卷(共6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在古代中国,“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 有学者描述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贫穷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 在地方设置节度使A. B. C. D.4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

3、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5蔡元培在一幅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吾挤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他悼念的是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鲁迅6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7.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逐渐形

4、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思想包括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A. B. C. D.8. 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方针 普遍推行村民自治 A. B. C. D.9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了A保护私有财产 B限制贵族权力 C维护平民利益 D扩大统治基础10有关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由多数党领袖组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有权解散议会掌握司法权A. B. C. D.11某学习小组在进行

5、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这一主题应是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 B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C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探讨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2.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A若干政治力量的崛起 B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C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D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13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C民营手工业艰难经营 D.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14在中国古代的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商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5据史书记载,“评进

6、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 16奕诉在统筹全局折中写道:“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轮船招商局 D发昌机器厂17杨德才在中国经济史新论中指出,1920年同1913年比较,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152和51. 3%。促使这种增长的国内因素是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 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18近代有一首竹枝词中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

7、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A铁路运输 B电报电信业 C航空事业 D航海事业19右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20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 B C D21美

8、国史学家指出:1921年,列宁发起的政策允许农民经营自己的土地和出售自己的粮食。私人企业主可以经营小型工业,恢复了货币和信贷将俄国经济拖出混乱不堪的状况。”这一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22.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跌入深渊。”她说的”安全网”应指 A社会保障体系 B强化国防保障 C发展粮食生产 D劳动安全保护法23. 当今中国很多汽车知名企业与世界汽车集团合资,例如:北汽集团与现代、奔驰、切诺基等,上汽集团与大众、通用等。这些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中国汽车业

9、开始起步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D经济全球化的推进24.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25. 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26.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A.指南针与印刷术B.造纸术与火药 C.火药与指南针 D.印

10、刷术与造纸术2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表现在 A.开展识字教育 B.恢复高考制度 C.通过义务教育法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8.古希腊出现了总舵的思想家,其中提出“知识即美德”这一名言的是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29.被誉为“生物学中的牛顿”,第一次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家是A 瓦特 B达尔文 C 爱迪生 D爱因斯坦30.右图是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局部)。它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方法,已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苦难、受难和兽性,控诉了法西斯的战争暴行。该作品所属的流派是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 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11、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分)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31题 (本题共12分)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古者三公坐而论道,其权重大,其体尊严。汉制丞相用人行政,无所不统,盖君则世及后世恐其专权敌君也,渐收其权归之尚书,渐收而归之中书,而归之侍中,而归之内阁;渐易其名为尚书令,为侍中,为左右仆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为平章政事同三品,为大学士;渐增其员为二人,为四人,乃至十人;渐建其贰为同平章事,参知政事,为协办大学士。其位日卑,其权日分,于是宰相遂为天子私人。 -梁启超文选1.

12、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出现的变化。(2分)经过四个月的讨论和妥协产生的宪法是一份4000字的简短文献,为新政府勾画了一个最为简要的框架。宪法包含了两个最为基本的政治原则-联邦制和联邦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制衡机制,前者有时也被称作为“权力的分割”(divisionof powers),后者则被称为“权力的分立”(separationof powers)。-【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2.结合1787宪法的内容,谈谈你对材料中“权力的分割”与“权力的分立”的理解,并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义。(6分)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把立法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1982年制定了新宪法,五届、六届和七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进行了修改,包括一系列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通则和一系列单行民事法律、刑法、三大诉讼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一批经济方面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涉外方面的、行政管理方面的重要法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3.依据材料和所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