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树德协进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4445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树德协进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树德协进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树德协进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树德协进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树德协进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树德协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60分)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书博会开幕式的宣传图册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宣传图册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B. C. D.2张友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墨子的姜科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C“民贵君轻,社稷

2、次之”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3.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有( )商品经济的发展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西学东渐影响 抗清斗争实践A B C D6. 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

3、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A B C D7. 造纸术发明于汉代,751年开始西传,1276年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莫斯科。导致这一先进技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不发达B道路阻隔,交通不便C西方国家统治者拒斥D中国不愿意把先进技术传播给西方国家8.科学家肖然穿越时空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的中国,当时她不可能欣赏到:( )A、小说封神演义 B、版画感天动地窦娥冤C、一幅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插图 D、京剧空城计9 “大

4、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10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11.文化学者张濡妤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

5、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12.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 )A.为官清廉正直 B.关心人民疾苦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D.主张开眼看世界13 1915年,北大学生傅浩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读到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14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文化建设,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1

6、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向共和”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A. B. C. D. 15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16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参考的文献不包括:( )A.民报 B .新青年 C .工人月刊 D .劳动周刊17.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

7、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之所以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就是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大潮流,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顺应的是当时世界的( )A政治民主化潮流 B民族主义潮流C社会主义潮流 D经济全球化潮流18孙中山在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 国民党“一大”宣言19 “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

8、不注意斗争策略20何静怡同学在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时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她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21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22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

9、福在美国推行“新政” 90年代邓小平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其共同点表明了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C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巨人推动的 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23高月同学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黑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邓小平。”这幅画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4. “东方风

10、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 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A. B. C. D.25 “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茶馆 蔡文姬 青春之歌 三里湾A B C D26 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题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提出“三个面向” 提出“教育大革命”( )A B C D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

11、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8. “王思佳,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

12、人履历反映了( )A“教育大革命”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霞要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29.蔡杨同学在整理父亲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陈旧残破的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某学校本科生在校人数,井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这张宣传册最早应印制于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30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指定的决策是 ( )A科教兴国 B985工程 C星火计划 D两弹一星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