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家》诗三首看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和文学风格.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3018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田家》诗三首看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和文学风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田家》诗三首看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和文学风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田家》诗三首看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和文学风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田家》诗三首看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和文学风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田家》诗三首看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和文学风格.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田家诗三首看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和文学风格摘 要 柳宗元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散文方面还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往往被人们忽略,虽不如其文那样令人耳熟能详,但细品其诗,我们同样能体会到柳宗元思想的深刻和文风的独特。可见,柳宗元诗自有其独特之处,他的诗作成就不在散文之下。田家诗三首是柳宗元众多诗作中的代表作。诗歌是体现柳宗元思想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诗歌作品来看他深刻的民本思想和他质朴务实的文学风格。关键词 柳宗元 民本思想 文学风格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

2、士及第,二十六岁又考中博学宏词科。贞元二十一年德宗去世,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等执政,推行革新。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名士参与其中。但不到半年,宦官和豪族地主集团便拥立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改革集团成员纷纷遭到贬谪或杀害,柳宗元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这次事件对他打击很大,是他一生的转折点。新唐书本传说: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废,遂不振。不过他在永州的十年,却专心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正如新唐书?柳宗元传所云:“既窜逐,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十年后,他又改任柳州刺史,在柳州四年,做出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绩。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病逝于柳州。柳宗元虽然在世不到

3、五十岁,但在文学上却取得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在散文方面,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以至于有“柳州文掩其诗”的评价。虽然柳宗元的诗不如其文那样令人耳熟能详,但细品其诗,我们同样能体会到柳宗元思想的深刻和文风的特色。可以说,他的诗作成就不在散文之下。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誉其诗是“发纤?于简古,寄至味于淡薄”,又将他与陶渊明并论,云“柳子厚诗在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清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是也”。1明人胡应麟更是说:“元和而后,诗道浸晚,而人才故自横绝一时,若昌黎

4、之宏伟、柳州之精工、梦得之雄奇、乐天之浩博,皆大家材具也。”2严羽沧浪诗话将其诗称为“柳子厚体”或“韦、柳体”,可见柳诗自有其独特之处。田家诗三首是柳宗元众多诗作中的几首,是他官居柳州时所作。这几首诗不仅体现了他深刻的民本思想,更展现了柳宗元作品质朴务实的文学风格。该三首诗作内容如下:田家(其一)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舍眠。子孙日以长,世世还复然。田家(其二)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庭际秋虫鸣,疏林方寂历。蚕丝尽输税,机杼空依壁。里胥夜经过,鸡粟事筵席。各言长官峻,文字多督责。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公

5、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田家(其三)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今年幸少丰,无厌?与粥。田家第一首,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用线条勾画,运用简练的笔墨,不加任何色彩渲染烘托,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农民辛勤劳作却一无所得,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毫无希望的悲惨图景。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几如口语,含义深远而又层层推进,虽有“韩柳文章李杜诗”(宋 王禹?小畜集?赠朱严)之说,但柳宗元也不失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里行间寄寓着对统治集团的谴责和对劳动人

6、民的深切同情。 曾吉甫笔墨闲录云:“鸡鸣村巷白云云,又里胥夜经过云云,绝有渊明风味。”3陆时雍说:“鸡鸣二语何必效陶,三复之,觉冲美可爱。子孙日以长,世世还复然。此是唐人作用。”(唐诗选派会通引)4特别是“鸡鸣村巷白”句,与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有一旨之趣,平淡自然,韵味十足;更为深刻的是“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舍眠。子孙日以长,世世还复然。”几句,深刻揭露了统治者对底层农民的巧取豪夺,置农民生死于不顾,反映出底层农民生活的辛酸。农民本打算通过拼命的干活,收点粮食,拿它来度过一年的生活,可是粮食全部交纳了田赋。不仅如此,每年还要替官府出苦力若干天,然后回到空空如也

7、的屋子,从早到晚,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劳作的农人连鸟也不如。一“竭”一“输”一“助”,最后落得一“尽”一“空”,写出了官府徭役的繁重,农民生活的贫困,处境的悲惨,多残酷的现实!更可悲的是,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年年如是,世世如此!诗的最后两句更增添了诗歌的思想性,表达了诗人对这不平等的黑暗社会强烈批判的思想情感。这又让我们看到了杜甫的影子,正是陆时雍所说的“唐人作用”。周?E曰:“朝作暮归,终岁勤勤,只足供上官之征,子孙还相服业,田家能事止于如此,有悯农之思者,读是诗宁无恻然。”(唐诗选派会通引)5诚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柳宗元诗的独特风格。田家第二首仍然是采用白描的手法,简洁勾勒出邻里交谈时的情景

8、和里胥催租时的凶残嘴脸,并用暗示和照应的手法,把农民交尽赋税以后“聊就空舍眠”那种一贫如洗的“秋虫鸣”、“方寂历”的可悲情景和里胥借官长的威风恐吓和敲诈农民的凶残嘴脸毫无遮掩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官吏凶残嘴脸的极大憎恶。 周敬认为诗歌:“本实事真情以写痛怀,如泣如诉,读难终篇。”(唐诗选派会通引)6钟惺在唐诗归中也说他是“诉得静,益觉清苦”。7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农民的生活艰辛,柳宗元深有体会。“永贞革新”的失败给曾经仕途一帆风顺的他以重创,远谪他乡更让他感到沉重和伤痛,但他并没有绝望,而是用笔记录下王朝黑暗残酷的统治和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他是用写诗的方式

9、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贫苦农人的同情,这也是一个被贬知识分子良知的体现。周?E在唐诗选派会通引中有:“际秋空青黄不接,而官府催科威逼,无容稍缓,如此穷苦真可私谈莫从控诉者。”之语,柳宗元深刻的民本思想于此亦可见一斑。其质朴的艺术风格在开始几句依旧明显,诗歌的前四句描写出了一幅傍晚时农人交谈的图景:篱笆、庭院、秋虫、疏麻、人家。农人们劳动了一天,傍晚时分相聚一起交谈,一幅多么恬静的农家生活图景!汪森韩柳诗选说诗开头是“起笔如画”8,一点也不为过,画面犹如王维笔下的空灵静谧。只是后起一转,令人不堪沉重。正是周?E所说的“柳州此词与李长吉磁意俱同,然李起四语开拓深沉,较此似胜,而后调多委屈、悲

10、慨、尽情,柳文觉得气机畅美也。”又说:“前段叙得冷落,中段令吴下人所不忍闻。”(唐诗选派会通引)9正是这一静一闹之间,反映出政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作者深刻的悯农之心。田家第三首是通过写“我”恋游郊外,迷不知返,黄昏时,田家老翁担心“我”走夜路有危险而诚心留宿的情景,表现了当时“我”被贬南荒后的苦闷无奈、孤独无望的心理,同时也表现了永州淳朴的民风。唐汝询唐诗解卷十中写到:“此述田家之敦俭。前叙景平直,自然会心;末四语勤俭老人口气,言道虽僻而红蓼绿波之景佳,禾虽收而刈薪取果之事急;行人啖梨枣而忘归,夜鸟饱禾黍而早宿。于是田翁因夜归而更相慰劳,且曰:年虽丰,岂可奢于用度哉!仍当甘此膳粥耳。其有?人遗

11、风耶!”虽如此,但诗的最后一句恐怕并非若此,收入虽丰,但除去交租恐怕也只剩下够一年全家老小喝粥的粮食,哪还够得上称“奢侈”?一家人能喝上足够的粥已足以让农民欢欣鼓舞,若非丰收之年,恐怕连粥都不够的喝,这不经意间揭示的仍然是当时租税的繁重和农民生活的艰辛。这首诗的重点在于表现农村生活的简朴纯真,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迷茫孤苦的心境。问启琦曰:“古隽酸惊,写尽淳朴田家之意。”(唐诗选派会通引)农人的艰苦处境作者体会在心,但作者的孤苦之境却未必有人知晓,一如迷途之行人,自我行径在不明之路。此诗的风格与前两首一样,朴质无华,却写出了农家生活的简单和农人的淳朴。作者的农本思想深刻地体现在最后的两句,令人深警

12、。田家三首叙事写景朴实生动,客观真实,语言质朴无华,几近口语,形成了柳宗元诗质朴务实的艺术风格。正如周明辅所说:“柳老诸诗,真与陶、王并席。”蒋之翘在柳集辑注卷四十三也说它是“清真语,是田园本色。”然而,与陶渊明不同之处在于柳宗元诗不仅在意田园本真,更在乎民生及社稷,爱民、悯农之心毕现,民本思想坚定而深刻。汪森韩柳诗选曰:“三诗极似陶,然陶诗是要安贫,此诗是感慨,用意故自不同。”这种说法十分中肯,柳宗元诗自成一派而非效仿为目的,而支撑柳诗风貌的骨骼乃在其深刻的精神,民本思想便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思想也在这几首诗中尤为明显,正如章士钊在柳文指要通要中所说的:“三首,乃子厚代表农民之控

13、诉书”。由此,我们可以说质朴务实的文风是柳宗元深刻的民本、政治思想体现的重要载体,它们是柳诗特征的两个方面,共同体现了柳宗元诗歌的特征。注释及参考文献:1柳宗元著,唐国安笺释.柳宗元诗笺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同上.3柳宗元著,唐国安笺释M.柳宗元诗笺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41.4同上.5柳宗元著,唐国安笺释.柳宗元诗笺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42.6柳宗元著,唐国安笺释.柳宗元诗笺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43.7同上.8柳宗元著,唐国安笺释.柳宗元诗笺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42.9柳宗元著,唐国安笺释.柳宗元诗笺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43.作者简介:宋芸(1982 ),女,四川成都人,文学硕士,阿坝师范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作者单位:四川省阿坝师范专科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