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光压引起潮汐的机制之补充说明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54576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有引力、光压引起潮汐的机制之补充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万有引力、光压引起潮汐的机制之补充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万有引力、光压引起潮汐的机制之补充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万有引力、光压引起潮汐的机制之补充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有引力、光压引起潮汐的机制之补充说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有引力、光压引起潮汐的机制之补充说明光压引起潮汐的机制一文已经阐述了阳光、月光引起潮汐的机制,对月光引起潮汐的机制的阐述,不够详细,在此再做一些补充说明。望日晚上地球照射到的月光可见光,主要来自于月球表面一个半径 30 公里的圆形区域,该区域当晚在正对地球的月球经线左右共 6.6 度的范围自东向西移动,纬度为南北纬 28.58 度之间(春分、秋分为南北纬 5 度之间) ,若该区域靠近阳光照射月球的直射点,地球照射到的月光可见光越多(春分、秋分前后) ,反之则越少(夏至、冬至前后) 。望日晚上地球照射到的月光不可见光,主要来自于月球表面一个半径 30 公里的圆形区域(比可见光的区域稍小一些)

2、,该区域当晚在正对地球的月球经线左右(基本不变,受月球天平动影响,正对地球的月球经线会有所变动) ,纬度为南北纬 28.58 度之间(春分、秋分为南北纬 5 度之间) ,若该区域靠近阳光照射月球的直射点,地球照射到的月光不可见光越多(春分、秋分前后) ,反之则越少(夏至、冬至前后) 。从以上分析可知,月球的光压潮不仅和农历的日期有关,还和季节有关。大潮应该出现在春分、秋分前后的望日后,即农历的二月十八、三月十八、七月十八、八月十八。那为什么春分前后没有大潮,只是在秋分前后出现大潮呢?这是因为春季的空气透光度低,阴雨天气多,海洋的水温低(全年最低) ,海水的密度大,运动的阻力大,而秋季的空气透光

3、度高,晴朗天气多,海洋的水温高(全年最高) ,海水的密度小,运动的阻力小。由于万有引力引起潮汐的机制是海水的势能变化,春分、秋分前后的势能变化最大,夏至、冬至前后的势能变化最小,这样春分、秋分前后应该出现大潮,夏至、冬至前后只出现小潮,这和月光的光压潮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这样潮汐的季节差异就更大了。以下再对目前典型的潮汐理论的错误进行分析:为什么说引力差的理论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潮汐是引力差产生的,在朔日阳光和月光的引力差方向相同,相互叠加,应该出现大潮,在望日阳光和月光的引力差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应该出现小潮,这和实际是完全不符的。而且季节变化不明显,农历四、五、六月份的潮汐应该比农历二、三月

4、份的潮汐更大,实际也不是这样。为什么说离心力的理论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潮汐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离心力与地球和月球围绕公共质心转动的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产生的,同样,季节变化不明显,农历四、五、六月份的潮汐应该比农历二、三月份的潮汐更大,实际也不是这样。而且地球和月球围绕公共质心转动的理论是完全错误的,根本就没有任何根据。无论是引力差理论还是离心力理论,大潮只会出现在南北纬 30 度之间的低纬度区域,不会出现在中高纬度区域,这和实际也是不相符的。引力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离心力,确实都有潮汐效应,但它们的潮汐效应不能和势能变化的潮汐效应相提并论,它们只能弱化势能变化引起的潮汐,这就是为什么低纬度区域反而没有大潮的原因,因为势能变化引起的潮汐,应该是从低纬度区域向中高纬度区域渐渐减弱的,大潮应该出现在赤道附近。综上所述,地球海洋海水的潮汐,是太阳与月亮的万有引力以及它们的光压综合作用的结果,太阳起主要作用,月亮起辅助作用,这才是科学的潮汐理论。袁新友2013-0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