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新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851342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新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财政学新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财政学新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财政学新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财政学新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新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新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学新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解析(四)第九章一、重点名词:1、国债是指以国家政府自身的信用为基础,通过向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筹集财政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2、国债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等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国债结构有多种表现,但国债的品种结构、国债的持有人结构与国债的期限结构是最主要的结构类型。3、国债规模是指政府负债的总水平,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规模的影响因素之一。4、国债负担是指由于国债的发行、流通、偿还等引起的对国家和国民所形成的压力。5、国债限度也称为国债的数量界限,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受债务数量的最高界限或指国债适度

2、规模问题。 二、简答题:1、试述国债的概念及其特征。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以国家政府自身的信用为基础,通过向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筹集财政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的债务主体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之债不包括在其中,它是以政府作为信用关系的债务人而进行的举债活动。政府发行国债主要是为了筹集财政资金,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资金大多用于经济建设和弥补财政赤字。另外,为了加强对基础产业和公共设施的投资,政府也可以采用发行国债的办法获得追加资金。政府发行国债筹集到的财政资金,首先必须纳入财政预算,然后经过分配成为经济建设资金国债又是一种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因为

3、国家发行债券或借款实际上是筹集资金,意味着政府可支配资金的增加。但是,发行国债必须遵循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债券或借款到期要还本付息,中央政府需要依靠财政资金来偿还国债。因国债具有偿还性,所以,它又是一种预期的财政支出。国债还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它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而国债的担保物并不是财产和收益,而是政府的信誉,通常又被称为“金边债券”与“豁免债券” 。国债的基本特征有三方面第一,自愿性。是指国债的发行或认购应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受的基础上,是否认购或者认购多少应完全由认购者视其个人或单位的情况自主决定。第二,有偿性。是指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财政资金,政府必须作为债务而按

4、期偿还,除此之外,还要按事先规定的条件向认购者支付一定数额的暂时让渡资金使用权的报酬,即利息。第三,灵活性。是指国债发行与否以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中央政府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确定,而非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国债的三个特征密切相关。国债的自愿性决定于国债的有偿性,因为如果是无偿的,也就谈不到国债的自愿认购了。国债的自愿性和有偿性又要求发行上的灵活性。否则,政府可以按照固定的数额每年连续地发行国债,而不管客观经济条件和政府财政负担能力,其结果,或是一部分国债推销不掉而需派购或是通过国债筹措的财政资金处于闲置,不能发挥应有效益,政府因而无力偿付本息。因此可以说,国债是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5、,三者缺一不可。2、国债有哪些分类与结构?根据不同的标准,国债的分类也不同。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以筹措和发行地域为标准可分为国内国债和国外国债;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以偿债期限为标准可分为定期国债和不定期国债;以国债的经济用途为标准可分为生产性国债和非生产性国债。国债结构有多种表现,但国债的品种结构、持有人结构与期限结构是最主要的结构类型。3、简介国债的经济效应。国债的经济效应包括国债的资产效应、国债的需求效应与国债的供给效应三个方面:国债的资产效应是指国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国民收入,

6、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资产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资产效应。正因为国债有资产效应,所以国债在经济增长中具有稳定功能。由于国债的增加比税收的增加能够增加居民持有的资产,一方面,人们心中感到富有了而可能增加消费;另一方面,人们的劳动意愿可能随之下降而减少储蓄。因而发行国债在经济萧条时具有扩大消费而在经济旺盛时具有抑制消费的功能,而且人们持有资产是为了预防萧条,所以经济萧条时效应更大,经济繁荣时的效应相对较小。此外,国债利息的支付,也具有稳定的作用。在萧条时期,税收收入减少,尤其是实行累进税制,税收减少的趋势更为明显,这时国债利息支付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对消费需求会起维持作用。在繁荣时期,税收收入会比国民收入

7、增长更快,而国债利息支付是一定的,这又会起到抑制消费需求的作用。国债的需求效应是指国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结构,还能在原有总需求基础上,增加总需求,这就是所谓的需求效应。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国债融资,增加支付支出,并通过支出的乘数效应增加总需求,或通过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的增长。国债对总需求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不同的应债主体即不同应债资金来源,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做出判断。国债的供给效应是指国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量,还能改善社会总供给的原有结构,这就是所谓的供给效应。国债不仅具有需求效应而且同时具有供给效应,即增加供给总量和改善供给结

8、构。事实上需求与供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伴随不可分割。但当供求失衡,如供给大于需求或需求大于供给,不是市场本身原因,而是一种制度性问题,即属于“市场失灵” ,这就需要政府参与解决。而政府发行国债,就是政府宏观政策中用来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一种重要手段。三、论述思考题:1、试分析国债的政策功能。国债的政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弥补财政赤字国债是与财政赤字相联系的财政收入形式,它是作为弥补财政收支差额的来源而产生的,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最基本的功能。财政赤字一般是指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即收不抵支的差额。而弥补财政赤字一般来说有四种方法,即增加税收、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向银行透

9、支或借款和举借国债。增加税收,可使财政收入增加到与财政支出相当的水平,因而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方式。但税收的增加客观上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如果因强行提高税率或增设税种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使财源枯竭,结果将是得不偿失;同时,改变税制也要受立法程序的制约,不仅不能保证短期内迅速地筹集所需的资金,而且会在政治和经济上遭到纳税人的强烈反对。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客观需要财政账户上存在节余资金可用。从实际情况看,各国财政即使出现财政结余,往往数量有限,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可行性较小。向银行借款,需要支付较高的利息,借债成本较高;向中央银行透支,容易造成财政性货币发行,引发通货膨胀,很多国家对此进行严格限制

10、。而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只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既不会招致纳税人的不满,又不会无端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还可迅速地取得所需资金。此外,国债的发行或认购通常建立在资金持有者自愿承受的基础上。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社会资金,基本上是资金持有者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将这部分资金暂时集中起来归政府使用,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第二,筹集建设资金在资本有机构成一定的条件下,积累的资金越多,建设的速度就越快。而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财政承担着为经济建设提供巨额资金的任务,经常性的税收收入数额有限,很难满足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往往

11、成为制约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而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政府经常性支出的需要,增发货币又会引起无度的通货膨胀,给正常的经济发展带来障碍。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发行国债作为一种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以求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发展中国家发行国债具有非常明显的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通过发行建设性国债,把企业和居民手中的一部分闲置资金集中到国家手中,用于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方面的建设,有效地矫正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缺陷。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除了维持经常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外,大量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也由财政来承担,为投资性项目筹资是支持政府举债的重要理由。第三,调节经济运行 国债

12、不仅是国家筹集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其调节作用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调节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国债是对 GDP 再分配的重要手段,通过国债筹资的合理运用,将有效地调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在消费膨胀,商品供不应求时,发行国债将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有利于缓解供求关系,减轻物价上涨压力;在需求不足,商品供过于求时,发行国债并把这部分财力用于消费,将有利于扩大社会消费规模,使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向消费一方偏移。二是调节投资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发行国债,不仅可以将一部分分散性资金集中起来,从而使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得到合理引导,减少社会投资的盲目性,而且通过优化财政支

13、出结构,使国家的重点建设、基础产业等资金短缺行业得到资金的保证,可有力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了重要手段。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因此,一定数量的短期国债的存在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创造了很好条件。四是调节社会总供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国家可以抛售国债并配合增加税收、削减开支等措施,抑制总需求膨胀;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国家可以通过偿还或回购国债以及减少税收、增加支出等措施,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或膨胀总需求,从而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五是有利于增加

14、微观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财富总量。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看,认购国债不同于缴纳税收,缴纳税收是对其总收入的扣除,是对其财富的一种强制性割让;而认购国债是其对自己可支配收入的运用,是一种自愿的储蓄或投资活动,不但不影响其拥有的财富总量,而且由于国债最终要还本付息还会使其财富增加。因此,人们也把它当作储蓄或投资的一种形式看待。2、国债规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评价和控制国债规模?由于不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结构不同,以及国债的使用效果不同,因此,很难寻找到统一标准的国债发行的数量指标,用以衡量国债规模是否合理。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到底能够发行多大规模的国债,却要受到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制约。

15、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第一,受到整个社会应债能力的制约应债能力是指居民、企业、单位等国债投资者购买国债的能力,这是决定国债发行规模的最主要因素。投资者是否购买国债或者购买多少,说到底取决于投资者可支配的收入水平,更主要是他们可支配的闲置资金。一般来说,投资者可支配的收入水平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越高,GDP 的规模越大,公众的收入水平会相应增加,这时整个社会的应债能力就越强;反之,应债能力就弱。其次,取决于收入分配制度。在国民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集中的收入分配制度会使公众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降低,社会应债能力就会下降;反之,公众应债能力就会增强。再次,受公众的开

16、支决策的影响。在人们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到底有多少资金可用来投资国债,还取决于公众的开支决策。公众用于消费和其他投资的份额增加,用于国债投资的份额就会减少;反之,公众可能就会增加对国债的投资。第二,受到国债偿债能力的制约运用国债需要还本付息,这就涉及财政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指财政部门支付国债本金及利息的能力,这是制约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国债偿债能力又受到经济中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社会资金的分配结构、国债发行的数量及利率等。各个时期财政承受国债的情况如何,就要看该时期财政偿债能力和债务负担的数量对比关系。当偿债能力大于债务负担时,表明财政的债务负荷正常;当偿债能力小于债务负担时,表明政府无力清偿所欠债务,进而说明国债规模过大;如果偿债能力等于债务负担,则表明国债规模达到临界点。在国债发行初期,财政可能还不会面临这一问题。但随着每年新发国债及国债余额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偿债压力就越大,每年债务还本付息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就会上升,财政的债务负担也会上升。因此,如果财政偿债能力较强,国债规模就可以大些,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