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商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9786****812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29.29KB
约22页
文档ID:128335948
商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_第1页
1/22

 商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商河县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总 则  规划目的  为促进商河县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编制《商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等上位规划  (2)《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上位规划  (3)国家、省、市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规划期限  近期 2010年-2015年;  远期 2016年-2020 年;  远景 2021年-2050 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  包括许商办事处和贾庄镇高速公路以东部分,总用地148.03平方公里    第一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  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经济活跃、文化繁荣、生态宜人,极具特色的温泉生态城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积极融入区域经济格局,提升温泉生态水城的知名度与吸引力,打造温泉特色旅游目的地,精心打造济南市后花园完善“城区—镇区—农村新型社区”三级居住体系,积极稳妥地提高城镇化水平。

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章人口与城镇化  总人口预测  2015年总人口达到65.5万人,2020年总人口达到68万人  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5年县域城镇化水平为50%,2020年县域城镇化水平为63%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三级城镇网络结构  中心城:规划以向南、向西发展为主,规划人口规模20万人,建设用地23.49平方公里  中心镇:玉皇庙镇,郑路镇,怀仁镇  一般乡镇:殷巷镇,贾庄镇,龙桑寺镇,沙河乡,韩庙乡,孙集乡,白桥乡,张坊乡    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禁建区  与国土规划相结合,包括县域内的各类水体及水源地保护区、基本农田等,总面积约946.4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81.4%  限建区  主要包括自然及人文景观区、重要生态廊道及城市发展备用地等,在合理引导下可以进行一定的开发,总面积约163.8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14.1%  1、滨河生态保护区  规划在徒骇河、大沙河、土马河、商中河、商东河、商西河等县域主要河道两侧划定50-100米范围(城区段不小于30米),其它河道两侧划定30-50米范围,作为滨河生态保护区,区内以种植速生、高大用材林为主,局部可种植少量经济林,保护区面积约95.4平方公里。

  2、交通廊道地区  高速公路、省道等主要公路和铁路两侧绿化带控制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严禁在公路、铁路两侧绿化控制范围内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其中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控制为其两侧边沟以外300米范围内、省道为50米、县乡道10米铁路两侧距路基30米范围内为铁路防护林地,不得建设永久性建筑物规划该类用地面积33.8平方公里  3、历史文化保护  商河县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即卢坊遗址和小官庄汉墓群遗址,另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列入保护计划的遗址遗迹多处规划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级进行控制,严格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及周边环境  4、城市发展备用地  该区域内土地原则上作为城市远景发展可选择用地予以控制,在获得土地与建设部门批准和符合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在规划期内可以适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该类用地面积33.3平方公里  适建区  城镇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宜建区总面积52.5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4.5%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城市职能  1、商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济南市次中心城市,济南纵深辐射鲁北的前沿阵地  3、以温泉生态旅游度假为特色的中等城市。

  4、以纺织、玻璃、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新能源为主导产业  城市性质  济南市次中心城市,以温泉旅游度假为主的生态宜居城市  人口规模  近期( 2015年):县城人口为16.0万人;  远期( 2020 年):县城人口为20.0万人  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用地规模19.19平方公里,人均119.92平方米  •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23.49平方公里,人均117.47 平方米  第五章中心城用地布局规划  中心城用地发展方向  以向南、向西发展为主,东向、北向适当整合  •东向:以东外环路为界控制发展,以生活居住为主  •西向:远期中心城跨过商中河向西拓展,发展居住组团  •南向:城市功能向南扩展结合产业研发区和新区建设,形成设施齐全的产业区、行政文化区、居住区和温泉服务业基地  •北向:整合现状工业企业,从规模上性质上控制新进企业  •中部:调整优化现状城市用地布局搬迁旧城区工业企业,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完善旧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轴、两心、四区”的布局结构  1、一轴——指引导中心城空间拓展的主要空间发展轴线,沿商中路形成轴线成为体现城市特色文化和景观风貌的城市发展轴。

  2、两心——商贸中心和旅游文化办公中心  商贸中心:结合北城区现状商业设施,充分利用人民公园的有利自然资源,打造中心城商贸中心,为中心城、县域,乃至周边地区服务  旅游文化办公中心:结合南部新湖,建设旅游服务、文化娱乐、行政办公、科研教育综合中心  3、四区——北城区、西城区、南城区、产业研发区  北城区:滨河路以东,银河路以北面积724.37公顷,居住人口约7.5万人  规划依托现状商中路、明辉路商业,逐步整合用地,建设商河商业中心;北部结合现状宏业集团等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由于处于中心城下风向,可适当安排部分二类工业;东部结合银河路改造建设现代化居住小区  西城区:滨河路以西,银河路以北面积278.65公顷,居住人口约4.0万人  远期结合旧村改造,依托商中河,建设景观优美、配套完善的居住社区,同时按照居住区规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南城区:滨河路以东,银河路以南面积733.19公顷,居住人口约7.0万人集居住、行政办公、休闲娱乐和教育体育于一体的新区  产业研发区:滨河路以西,银河路以南面积613.17公顷,居住人口约1.5万人以发展高科技产业研发用地为主    居住用地规划  居住发展目标  规划至2020年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

  居住用地分类和用地标准  规划中心城居住用地由一、二类用地构成,以二类用地为主规划居住人口向12个片区集中,其中北城5个片区,居住人口7.5万人;西城区2个片区,居住人口4.0万人;南城区4个片区,居住人口7.0万人;产业研发区1个片区,居住人口1.5万人  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工业用地形成南、北两园的布局结构  城北工业园——位于富民路以北,规划占地183.59公顷  产业研发区——位于南环路以南,规划占地337.99公顷  规划在产业研发区西南,布置仓储用地,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生产资料集散、仓储、配送服务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物流园区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对外交通发展策略  整合公路资源,加快高速公路、铁路线网、铁路站点建设,完善物流设施,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对外交通发展规划  1、航空:通过济乐高速公路、248省道连接济南遥墙机场  2、铁路:规划结合现状道路,连接济滨铁路商河站  3、高速公路:规划济乐高速公路选线既靠近城区,又不影响城区发展临近中心城区和玉皇庙镇分别设置出入口  4、省道:规划建设城市外环,将248省道与316省道穿越中心城的交通引出中心城区。

  5、长途客运站:规划结合高速公路出入口位置设置1处长途汽车站,占地约9.5公顷,兼具长途汽车站和公交枢纽的功能  6、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在省道248线东侧预留轨道交通线  道路分级及控制指标  规划中心城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形成快速、便捷的城市道路网络  1、主干路:道路红线宽30—50米,设计车速为40—55公里/小时,主干路间距控制在700-1000米  主干路框架形成“五纵、七横”的布局结构  南北向(五纵):西环路、商西路、商中路、商东路、东环路;  东西向(七横):北环路、富民路、明辉路、银河路、南环路、新湖街、新兴街  2、次干路:道路红线宽25-36米,间距控制在300-500米,设计车速为25-40公里/小时,商业街设计车速为20-30公里/小时  东西向:青年路、长青路、文昌南街、彩虹路、新盛街、新昌街;  南北向:振华路、滨河路、田园路  3、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5-25米,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  城市广场  保留现状人民公园内鼓子秧歌广场;规划新增行政中心广场一处,位于行政中心区,面积1.9公顷,为行政、集会广场,广场结合绿地建设  停车场(库)  规划中心城社会停车场10处,主要分布在中心商业区、各组团副中心、城市公共活动中心、长途汽车站等地区。

  公共交通  2020年中心城区按照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的标准,规划公交车辆拥有量为220辆标准车中心城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平均不低于2.5 km/km2中心城公交线路平均长度控制在8公里左右公交线路站距为500米左右,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建成区大于50%,其中北城区大于70%规划公交线路在10条左右  规划设置公交首末车站6处、公交停车保养场与客运中心相结合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目标  在规划期内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形成生态健全、功能完善、环境优良,并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  规划中心城构筑“一区两环两带多点”的绿地系统结构  一区:新湖生态旅游绿化区结合新湖及周边建设  两环:沿富民路、商东路、 新湖街、振兴路形成一个绿化内环,将多个城市公园串联起来;结合城区东、西、南、北环路形成外围防护林带  两带:商中河滨河绿化带和南环路绿化带沿商中河和南环路控制总宽度不低于150米绿化带(包括河流和道路)  多点:包括城市公园、街头绿地  公共绿地  1、公园:规划设十处公园,包括两处县级综合性公园、四处区级公园、四处专类公园,以生态绿化为主,保持其原生状态,减少人工要素。

  2、街头绿地:主要布置于中心城景观道路两侧及居住区出入口附近、工业区内部等,每处面积不小于0.3公顷,北城区应结合城市更新工程,增加公共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  生产绿地:规划苗圃位于商中河以西、富民路以南,占地50公顷  沿河绿带:沿商中河控制总宽度不低于150米绿化带,其他河流根据所处位置两侧设置10-20米绿化带  防护林带:在生活区与工业区之间应设不小于20米的防护隔离带  道路绿地规划:规划沿路两侧设置绿带,主干道不低于10米,次干道不低于8米,支路不低于5米外环路两侧绿化带宽度不小于35米道路绿化须优先满足现代交通要求与步行环境要求,宜选择吸尘、滞尘、降噪能力强且形态优美的树种  景观风貌规划  城市整体形象定位  “温泉生态之城、休闲健身之都,鼓子秧歌之乡”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