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启发学生质疑问难.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3886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角启发学生质疑问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多角启发学生质疑问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角启发学生质疑问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角启发学生质疑问难.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角度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内容摘要以质疑问难为抓手,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思维。本文从四个方面,即(1)从课题入手;(2)从关键词入手;(3)从理解难疑点入手;(4)从引入的材料入手,来阐述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多角度质疑问难。关键词 质疑问难 启发 多角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取决于一定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采用先提问,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办法。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刺激反应”的联系过程,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是,它忽视了教学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思路

2、框架内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缺乏求疑意识,思维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那么,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启发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呢? 笔者认为以“质疑问难”为抓手,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为了使孩子的头脑不致变成知识的贮藏宝库和真理、规则、公式的堆积站。就一定要教给他思考。”质疑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推动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它能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从“学会”到“会学”。本文从四个角度谈谈高中政治课如何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一、从课题入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3、。课题犹如文章的“眼睛”,启发学生通过“眼睛”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一进门就抓住了它的实质”。如在老师出示框题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高一学生一般都能发现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市场?(已学过正好回忆一下)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哪些一般特征?”接着,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边看书,边做标记,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样的质疑问难中开始了,笔者也就这样借助学生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一个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什么是资源?什么是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手段,那它是不

4、是万能的、没有缺陷的呢?”这时老师应立即出示下一框标题:国家的宏观调控,当思维被打开时,学生马上会想到这样一些问题:“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或者说市场有什么缺陷?或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什么?)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是什么?国家用什么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启发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教材,把一框、一节甚至一课内容通过问题串联,形成开放的知识网络。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学会了学习。二、从关键词句入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课文中或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对课文的阅读具有画龙点晴的作用。教师如能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层层推进,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使学

5、生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重点词句,并且通过对这些词句的联想和正确推想,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如教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框,笔者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经济效益这个关键词,启发学生围绕这一关键词质疑问难:“什么是经济效益?为什么要提高经济效益?怎样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破产能否提高经济效益?”又如讲到我国的对外关系时,引入材料:朱总理1999年访问美国时,要为克林顿总统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讲话改两个字。原话说,(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必须要实现一个由威胁转为对话的这样一个转变”。老师一出示这一材料同学顿时议论开了:有的对美国的盛气凌人感到气愤;有的拚命地想怎样批驳这一谬论;有的在猜想朱总理要修改哪两个字。笔者

6、抓住时机请同学们替朱总理改两个字,并请说明理由。大多数同学猜想可能是改了“威胁”两个字,理由是这“威胁”两字太过分,是他们在威胁我们。这时有位同学说:“我知道朱总理改了哪两个字,总理把海峡两岸改成了太平洋两岸。”笔者一边用赞赏的口气表扬了这位同学,一边引导学生抓住海峡这两个关键字质疑:“请用我们学过的政治常识知识分析,改了这两个字怎样?不改这两个字怎样?”同学们一边欣赏总理的机智,一边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发散性思考:如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允许别人干涉我国的内政。台湾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美国无发言权。要说到威胁的话是美国对海峡两岸长期不能团圆有不容

7、回避的重大责任。美方应对台湾问题的“三不”承诺负责,等等。抓住关键词质疑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从理解难疑点入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政治课文的难点疑点部分,往往比较抽象,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时,教师不宜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解决。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知识,而且学会了思考,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和形成。比如在教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框时,当分析到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能获得额外的收益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个材料:海尔集团的洗衣机生产,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最初它率先采用了德国利勃海尔生产线生产半

8、自动双桶洗衣机,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获得了比同类企业更高的利润。其他同类厂家也纷纷仿效,结果洗衣机行业整体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半自动洗衣机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从而使该种商品价值量降低,海尔的额外收益也就消失了。这时海尔及时推出第二代单桶全自动洗衣机,其他厂家也不甘落后,纷纷跟上,跟不上的就被淘汰了。此时海尔又及时推出第三代电脑模糊控制的洗衣机。现在海尔集团准备与微软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合作推出“E家庭”概念,也就是用电脑遥控用户家里所有的家用电器。这一材料引入后多数同学都认为不断地更新产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额外的收益。而有一位同学却同大家唱

9、反调,他认为这只是产品更新,不能算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劳动生产率从它的含义上看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就是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如果个别劳动时间没有减少的话,它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也没有提高。”笔者故意延迟判断,等同学们都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肯定了这位同学的见解。并与同学一起分析如果不注意产品的更新换代的话,那么劳动生产率越高可能会亏损越多。所以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需要不断的更新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可

10、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而教师要容纳思维精神不同的学生,激发学生奇思异想,鼓励学生上课时随时发问,赞赏他们五花八门的回答。 四、从引入的材料入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政治课堂教学中,如能常引入一些具有典型性、时效性、针对性强的材料,启发学生对此质疑问难,往往能更顺利地突破重点难点,增加知识量和趣味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如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老师在和学生共同探讨“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有什么重要性?”后,可引入如下材料:材料一 朱总理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通常情况下,国家应当坚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

11、原则,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但是在当前工农业产品供应充裕,物价持续走低的特定情况下,则应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材料二 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西部代表在讨论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时,大家有一个共识:差异就是优势,西部各省区要因地制宜建立起特色经济。新疆强调发展“一黑一白”经济-石油和棉花;云南强调发展“绿色”经济-动植物资源;陕西强调四大特色经济-高科技、旅游、果业和军工;等等。引出材料后第一阶段让学生自由发问:“什么是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什么说差异就是优势?”等等。第二阶段在老师启发下模拟高考试卷限定思考角度发问:“从哲学角度看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道理?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第三阶段在全体同学的分析、讨论下解决问题。引进材料、分层质疑,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成功,又能灵活运用知识。总之,质疑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知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获得自信,产生成功心理,并最终获取成功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是创新教育的推手,应该运用多种手段,从多种角度启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投射的阴影-学生像个计算机,你若不给它输入熟悉的程序,它将“无言以对”。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118号编辑 -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