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无 .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12297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无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宁夏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无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宁夏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无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宁夏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无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无 .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_ 姓名_ 学号_ 考场号_ 座位号_装订线平罗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 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这表明(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A B C D 2.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 )文

2、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政治是文化的基础A. B. C. D.32015 年 5 月 23 日,西南地区最大的美术馆四川美术馆新馆正式掀开了神秘面纱。 四川美术馆开馆后将对市民免费开放,让观众感受艺术与美的熏陶。这样做是因为( )经济决定文化,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A B C D 4.十九世纪中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缅因州关于反奴隶制的大讨论

3、,激发了比彻斯托夫人的创作动机,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小说在美国民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为美国废奴运动赢得200万同情者和支持者。材料体现了( )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作用、影响 思想运动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文化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A. B. C. D.5.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主题公园+文化演艺”为主营模式。公司在主题公园的营造中强调“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成为文化行业内的常青树。该公司的经营理念表明( )A.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同步 D.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6. 2015

4、 年 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一本好书是一本财富,好的文学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 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这形象地说明(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引导着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A B C D 7.淮阴中学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其中篆刻社、管弦乐团受到前国务院总理李岚清的赞许,淮中学子在社团的百花丛中寻找自己青春与梦想的舞台。这表明( )在文化活动中中学生能自发提升文化素养 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校园社团能直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

5、格 A. B. C. D. 8.一篇题为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为贬义词的帖子在上引发热议。帖子说,在美国高中生眼中,华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自己的妈妈也要孩子去学钢琴总之,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中国妈妈”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妈妈心中的目标。而这种攀比的结果最终往往是对自己的孩子没了信心。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C. 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

6、量9.2015年8月9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启动了校训是什么?的专题报道。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上述材料体现了( )大众传媒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训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 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A. B. C. D. 10.“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充满正能量的央视春晚小品,引发了国人的共鸣。扶不扶小品之所以能引发国人共鸣,是因为( )优秀文化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

7、缺少的精神食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 B. C. D.11.暑期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各自意见。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 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A. B. C. D.12“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仿佛雾罩的

8、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台湾诗人席慕 蓉的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回归A B C D 13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时代,为新年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 ( ) A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大众传媒代替传统媒介传递信

9、息C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D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14.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这启示我们( )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 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A B C D15.郑和首次下西洋距今已有600多年,600多年前郑和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先河。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

10、往活动 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从古至今,每一次文化之旅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A B C D16.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A B C D17中、日、韩虽然都使用筷子,但材质和形状却有差异。中国筷子多为平头竹筷子,韩国为空

11、心不锈钢筷子,日本则为尖头竹筷子。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在东亚影响十分广泛,被形象地称为“筷子文化圈”。这体现了 ( ) 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和媒介 文化遗产是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和文化成就的标志 A B C D18.多年前,单身老人再婚,被视为给子女找麻烦;现在支持单身老人再婚,被写进了2012年8月13日发布的新24孝标准中。这表明( ) 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要为孝文化注人

12、新的时代精神 进行孝文化创新必须博采众长 A. B. C. D. 19国家主席习近平十分重视文化传承,曾提出领导干部要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之所以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 )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证 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A B C D20.“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 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 B. C. D.212015年11月7日,第十一届“北京论坛”开幕。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中国与世界:传统、现实与未来”为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假如你是一名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